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争取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口号和“夺取江西全省”口号,从对时局估量、道路选择和历史验证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与辨析,认为“争取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口号已有历史定论,无疑是“左”倾冒险主义的产物。而毛泽东等提出与实行的“夺取江西全省”口号,是以对时局的实事求是估量与判断为依据的,是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又被历史实践验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口号,与“争取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口号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与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创———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余伯流中国革命是沿着一条有别于苏俄模式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取得胜利的。这条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创,既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独特创造,又是中国共产党集体奋斗的结...  相似文献   

3.
<正>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引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这一道路创立、形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抗日战争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率领全党同志在实践上继续坚持这条道路,并对这条道路作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革命出现了工人运动(城市斗争)落后于农民运动(农村斗争)的不平衡情况。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看待和领导中国革命,党内为此曾进行了三次大的争论。在争论中,许多同志提出了发展农民运动、以农村包围城市、首先争取一省数省革命胜利从而最终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主张,但没有被当时受“左”倾思想支配的党中央所采纳。经过一系列的挫折之后,中国共产党终于认清了中国革命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探索出了一条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5.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是以毛泽东向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我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而开辟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的成功之路。这条道路的理论,是在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井冈山精神:理想、首创、奉献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李国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取得胜利的伟大起点。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革命发展不平衡性理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要依据,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了重大的作用。本文旨在初步探讨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发展不平衡性理论的形成和贡献。  相似文献   

8.
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取得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标志着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产生。这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与此同时,湖北党组织和人民同样以坚韧不拔、寻求真理的革命精神,对中国革命的道路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产生了一些熠熠闪光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对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基本形成时期”的问题,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意见不一。笔者认为,这一理论的基本形成时期应为1927年初至1930年1月毛泽东同志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问世的这一段时间。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基本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首先要在敌人统治力量较薄弱的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把农村建成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强大阵地,借以反对占据城市的敌人,并在长期战斗中逐步锻炼、积累和发展革命力量,削弱敌人的力量,改变敌大我小、敌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表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所作出的伟大贡献。毛泽东同志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马小舫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成功地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继而在理论上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上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在八十...  相似文献   

12.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是党和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重大创造,是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道路理论形成的基础和前提。过去,这方面的专题研究还不很充分,论著亦不多见。本文意欲对毛泽东这一光辉思想的形成进行某些探讨,以求更深入一步地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更具体地探索井冈山斗争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以及毛泽东同志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3.
调查研究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也是寻求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好方法.毛泽东创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邓小平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都是对中国国情进行系统而周密的调查研究而作出的,从而引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在探索中不断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创立的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和邓小平开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两个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产物,但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的联系。两者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是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独自创立的。在这条正确道路的形成和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中,共产国际的态度究竟如何?它曾经起过什么样的作用?本文想就目前所能看到的历史资料,作一初步探讨。(一) 从1927年7月大革命完全失败,到1928年6月中共六大前夕,在这一时期中,共产国际虽然强调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但其根本方针却是发动以中心城市为主的工农武装暴动,以推翻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并错误地反对在农村进行游击战争。在大革命后期,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多次强调,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新阶段基本的、内在的社会经济内容”,并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迅速、大胆而坚决地贸彻执行武装工农群众的政策”。大  相似文献   

16.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城市工作始终是全党工作中的一条重要战线.城市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早期革命斗争的策源地,建党和大革命时期党主要通过在城市进行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发展革命力量,扩大了党的影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城市斗争中屡遭挫败的严酷现实,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提供了经验教训.抗战时期党的城市工作,为中国共产党从苏区转向全国,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扩大和抗战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的斗争,加速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灭亡.总之,主要在城市里开展的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工作和人民群众运动,有力支援和配合了农村的武装斗争,从而才有了全国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17.
罗亦农是中共早期领导人当中比较早的重视农民问题的领导人之一。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领导权问题、武装暴动问题等方面有独特的观点和主张,并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进行了开创性探索,他的探索形成的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对以后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和土地革命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共产党面临革命何去何从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克服了党内外的重重困难,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在土地革命早期(1927~1930年)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并将革命不断引向胜利.对革命道路的创新是这一时期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核心成就,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当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中,革命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都发挥了其独特的历史作用.它是中国人民军队的诞生地,是治国安邦人才的培育地,是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出发地,也是党在全国执政的实验地.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和无产阶级政权建设提供了实践平台与载体,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思想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地位,建立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原因和条件,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