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个定义说明一个人只有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部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完全健康的人即身心健康,也就是身心活动正常,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  相似文献   

2.
评《心理自助指南—常见心理问题与自我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健康,而且同时包括心理上的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世界卫生组织(WHO)创立之初,在其宪章的第一条第一句话便开宗明义地给健康下了如下的定义:"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心理保健作为一种手段对于增进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发挥着日益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健康长寿是现代人的愿望。所谓健康,不仅指躯体健康,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不只是没有疾病。  相似文献   

4.
健康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青少年儿童的健康状况已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日益重视。以前,人们认为健康就是身体强壮、没有疾病,但仅仅从这两个方面来评价人体健康与否是片面的。这只是传统的健康观。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权威界定是:“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现代的健康观包括三个方面,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社会适应能力与心理品质密切相关,故可认为,健康一方面指身体各部分组织、器官功能正常,肌体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另一方面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心理品…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的概念 直至今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概念还没有达成共识,一般认为指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心理健康通常分为以下2种情况:一是最基础的心理健康状况,指心理上没有疾病.心理疾病是行为和心理的上不正常的行为和想法.二是拥有健康的心理,指能够持久保持自己的心理处于健康状态,积极解决心理问题和减少行为异常.  相似文献   

6.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大学生,我们关心的热点大多集中在他们的学业、身体健康、考试等问题上,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校学生中的厌学、懒惰、缺乏上进心、考试舞弊、早恋等现象,很大程度上归结为缺乏良好的心理状况。如果班主任特别是辅导员对这些现象采用简单的、强制的办法,将适得其反;如果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则会达到良好的效果。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指身体无疾病,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必须具有自我控制能力,能正确地和辩证地对待事物,不随意受外界客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要求我们教育者必须抓紧大力加强中专学生的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这对提高素质教育及民族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不仅重视体格的健壮,躯体的健康;而且愈来愈重视心理与行为的健康,社会适应的完好;不仅满足于物质生活的文明,更重视精神的文明和完美个性的塑造.心身健康的辩证统一思想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健康是不仅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心理健康对于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因此,心理健康标准的提出,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1974年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了关于“健康”的新定义,认为“健康是人的肉体、精神和社会的康乐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指无疾病或无体弱的状态。”这不仅对“健康”下了一个新的定义,也对学校教育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10.
健康是指自然人身体的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转以及心理上的良好状态,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健康权是自然人以其身体生理机能的完整性和保持持续稳定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为内容的权利。全面正确认识健康权的内涵,研究健康权的基本理论,对于保护健康权和完善健康权的立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身体能力却呈弱化态势,健康反为疾病所制。健康与疾病,虽表现为身体状况,本质上却是生命的,更与技术、环境、社会息息相关。仅前者言,健康是心灵、精神、身体合生的生命敞开状态;就后者论,健康是生命、环境、社会的共生进程。从根本上讲,身心无疾病和技术、环境、社会祛疾病化,是对健康之为德的基本定义。反之,疾病之恶,是健康向生命退场。疾病对健康的胜利,表面上源于个人的生活方式或行为习惯,实质上是技术之恶、社会之恶和环境之恶的个人化。消除疾病,恢复健康的社会方式,须调整技术、社会、环境方向,使之恢复人的本原性在世方式;远离疾病,保持健康的个人方式,需要新的生活启蒙,重建体力性生活观,加强身体活动,提升身心合生能力。  相似文献   

12.
元整体的身体观是中国人对身体的基本认识,它强调在身体本原性和精神衍生性的基础上,又与其他个体、社会、自然联系在一起.个体可以通过这种无所不含的身体感知和体验他人、社会甚至天地,同时也能用身体表达对人与事物的感受.元整体身体观还塑造了“形神共治”的诊疗观与“情境指向”的行为心理模式.“形神共治”的诊疗观形成了精神能跟随身体一起治愈的观点,“情境指向”强调身体的共生性与关系和谐的重要性,弱化自我感受,导致心理不适只能从关系或躯体上找原因.种种原因表明躯体化是中国人正常的表达方式,不应该被看成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13.
治愈系植物景观 1992年,Gesler解释治愈性景观(Therapeutic Landscape)的定义,指出景观(Landscape)不仅是物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也包含自然、风景环境、场所及地理本身的含义.治愈一词可理解为治疗,也包含对人精神、心灵的关怀.身体与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的标志,然而很多人的身体处...  相似文献   

14.
你知道吗?小腿肚能反映身体的健康程度。人体70%的血液由小腿肚负责泵回心脏,堪称人体的"第二颗心脏",没有健康的小腿肚,人就无法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因此,随时随地揉揉小腿肚,使体温上升、代谢加快、免疫力提高,健康状况就能得到改善。腿肚子抽筋预示不健康很多人有过"腿肚子抽筋"的体验,小腿肚或脚底突然抽筋、剧痛,表明身体出现了不适症状。追究小腿肚抽筋的原因,大多是无解,但是,身体疲劳造成的肌肉乳酸堆积、突然的激烈运动、压力  相似文献   

15.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而无论哪种类型的人才都需要有健康的心理。没有健康的心理,人才就是扭曲的;即使具有人才其它素质,一旦心理失衡,他也不能发挥其人才的特殊作用。因此人才的培养需要高等教育,高等教育需要有心理辅导。文章以真实的调查数据,剖析高校学生心理状态,对心理辅导的重要性进行探讨,论证心理辅导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列举心理辅导工作实施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彩浴除心尘     
颜色对人的心理状态有着神奇的调节作用。因此,运用一些富有色彩感的浴盐、香波、美容皂,另搭配和谐的浴巾、海绵等用品,洗一个有颜色的澡,会给你的身体和情绪带来奇妙的变化! 蓝色是一种宁静的色彩,能激发艺术灵感,象征坚定和智慧。  相似文献   

17.
健康是人人关心的问题。“健康第一”是新世纪合格人才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新理念。当前大学生在身体、心理、道德等健康方面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解析健康方面的问题,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秀琴 《家庭科技》2008,(12):11-11
钙有多种作用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无机元素,人出生时体内含钙量20~25克,成年时达到1000~1200克,占到体重的2%。钙的生理作用有三:一是构成支持身体的各种骨骼和牙齿;二是维护神经与肌肉正常活动;三是促进身体内各种酶的活性,同时参与血液凝固的生理过程。因此,钙是人体内非常重要、含量最高的无机元素。缺乏这种重要的无机元素必然引起一系列疾病。如儿童佝偻病、成年人软骨病、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等。  相似文献   

19.
出汗既是一种生理现象,又是一种病理表现。当我们运动时,呼吸、循环系统开始活跃,体内新陈代谢加快,就会出汗,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如果我们处于静止状态还出汗(如自汗、盗汗)的话,那就属于病理现象了。一般来说,爱出汗的人往往身体较好,说明他汗腺分泌功能强,体内代谢产物容易通过汗液排出。当然,出汗过多也不好,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电解质等,可能会出现倦怠乏力等不良反应。出汗是健康的需要,它就像反映人体健康的晴雨表,经常出汗的人,通常比不太出汗者的身体更健康。同一个体,出汗多时较出汗少时的身体状况要更好一  相似文献   

20.
疾病的作用力,不仅从生理上标定了身体的非正常性,并且能在思维领域形成各种意义。本文梳理了近年来西方学界对疾病隐喻的最新研究成果,上世纪70年代桑塔格明确提出了疾病隐喻的定义,后来者沿这一学术源点逐渐丰富了对疾病隐喻的研究,本文按照疾病隐喻化的转变、军事隐喻、疾病隐喻与社会构建、新疾病的隐喻四个部分,从不同角度评述了这一领域的最新理论前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