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对于人生意义的认识和追求鞭策我奋发上进 弗兰克认为,人是具有内在意义的精神存在物,其存在的合理性在于人对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追求,因此人生是一种任务和使命.孟子的正命之说也体现了这一思想,"莫非正命;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我认为,人生是一种责任.我人生的意义就是要坚强地生活,而且在我看来,随着一个人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他对人生意义的探寻也会不断地深化.  相似文献   

2.
船山认为,人不仅是“天地之心”,自然的“主持者”,还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及历史具有意义的象征.在历史中“君相”固然可以“相天造命”,而“一介之士,莫不有造焉”.历史是人参天化育的过程.一方面,人创造了历史;另一方面,历史也创造了人.可以说“相天造命”论集中体现了王船山历史哲学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3.
自己上来     
前不久的一天,我陪妻子去湘江河畔闲坐聊天,临走时起身一歪,竟把旁边坐着的一个光头青年挤下了河。那青年落河,便在水里瞎折腾,伸手大呼救命。看来,这青年是个早鸭子!我见自己把人挤落下水,吓了一跳。湘江水深,而我与妻子的水性都不好,若下去救人,弄不好搭上一命。但对这种事情,我不能见死不救,何况这又是我闯下的祸。我只能大喊:“有人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文学伴随着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各种文学流派和文艺思潮如钱塘春潮冲刷着被十年浩劫禁锢生锈了的人们的头脑,荡涤着人们的心灵,使在变革中获得新生的文学得以重新思考世界、观照人生。“一个人从诞生之时起就开始走向死亡,但是在生与死之间存在着生命。”生命与死亡是人生永恒的悲剧主题。世界上任何人,无论是英雄伟人,还是凡夫俗子,都在生与死这两极之间拚搏奋斗,谱写自己生命的乐章。死神是如此残忍和冷酷无情,又是如此法力无边,无论是活得轰轰烈烈,还是活得猥猥琐琐,都一样摆脱不了死神的魔掌。既然死亡是不  相似文献   

5.
夏衍先生是我国现、当代文坛享有盛誉的作家,他的人品和文品堪称一流,因而倍受读者的喜爱。 岁月苍老,这位深受人们爱戴的老寿星的心却依然年轻。正是真诚的人生态度,对生活和文学的热情,才使他一直活得充实,活得年轻,也为人敬重。对于夏老,长寿的秘诀也就在于保持思维的流动。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出自诸葛亮《戒子书》上的富有禅意的两句话,是夏老最喜欢的。他认为,人要想活得超脱、潇洒,就得追求一种宁静与安详的境界。达到这种境  相似文献   

6.
有次在校园,课毕,一男生前来问:老师,你说,人的一生要读多少书?这问题不好回答。人的一生,无论过得轰轰烈烈,还是活得默默无闻,总会阅人无数,读书无数;再则,又会因家学、门风、才情、志趣、学识,志向等因素的不同而各显春秋,哪能一概而论,给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读书,学习,是  相似文献   

7.
你是我的家     
【心有点儿浅浅下沉】 那天下午,沈斌把那个女人领回家的时候,春城正歪在沙发上看球赛。  相似文献   

8.
王安石的性命学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德性命在王安石是一整体观念。从这一观念出发,王安石不仅对性情关系、性命关系作了理论阐述,认为性情本来一体,其不同在于性属未发而情属已发,性无善恶而情有善恶,命有正命、兼命;并且基于儒家伦理价值的立场,强调人由“习”和“养”转向善,实现正性和人为之命。王安石的性命学说对于宋前期的儒学复兴运动及其未来走向有其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载"为生民立命"的命题涉及两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如何认定其异文,二是如何解读其思想。这一命题既有对孔孟命论的传承,也有对儒家命论的创新。张载"为生民立命"的"命",与孟子"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的"命"一样,都不再指天的命令,而是指人的命运。他受孟子划分"正命"与"非正命"的影响,第一次把人的命运分为"德命"与"气命",认为对这两种不同层次的命运都应当予以安立,但格外强调要以"德命"驾驭"气命"。张载的"立命"观是沿着孟子所开辟的方向立说的,但孟子仅着眼于士人君子的修身"立命",而张载则要为社会大众"立命",即为民众确立命运的道德价值方向,使民众能够据以做出正确抉择,从而掌控自己的命运,赋予生活以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丽无年限     
唐义 《老友》2010,(10):66-66
人不一定要生得漂亮,但要活得漂亮,老得漂亮。有的朋友说:"人老如花败,谁见谁不爱。"可我不这么认为。上了年纪当了祖母的人也要活得漂亮,不论是着装上,还是生活姿态上。人们常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我们老年人头发白了,脸上皱纹多了,本身就不如年轻人那样招人喜爱,如果在穿衣服上不太讲究,就更不受人看。  相似文献   

11.
儒家、佛家和基督教对生而为人这一生命存在事实皆赋予了某种终极的价值意蕴 ,但是 ,无论是内在超越的儒家和佛家 ,还是外在超越的基督教 ,都只是将生而为人所具有的终极价值作为其伦理学构建的一个基础 ,而不是当作大厦本身。故其为人道主义是一种义务话语优先的人道主义 ,或叫做“做人主义”  相似文献   

12.
人的尊严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它意味着每一个人社会存在的目的而不是手段。让人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是当今政府的神圣使命。切实维护人的尊严,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是现代行政法的价值与功能所在。让人活得更有尊严,要求政府进一步转变行政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与人本观念,实现行政行为人性化、行政救济的有效化与政府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3.
一、更新观念.锐意强求在公关活动中,持“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一宿命论观点的人几乎没有.但是,受这种观点影响,持相近似观点的人还是有的.这些观点主要有:“小而全”、“大而全”的封闭领域中的“万事不求人”的小生产观点;“人不求人一般平”的封建等级观念中的平等观点;得过且过。“不可不  相似文献   

14.
倒反,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自然人在日常修辞中,运用倒反修辞手法,正意反说,既可以传难以言说之情,又可达不便明言之意。政治人在政治修辞中,运用倒反修辞手法,既可在政治交际活动中诿责避祸,又可明确表达自己对相关政治事件的否定态度,同时还可彰显自己作为一个政治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胸襟格局与温文尔雅的君子形象。  相似文献   

15.
正"在这个世界上,在生活中,人最不能善待的就是自己的心了……。"这是王春鸣散文集《桃花也许知道》的题记。心,是什么?这是一个距我们最近也最远的"永恒之问"。然而,我们读到作者那玲珑剔透  相似文献   

16.
一必須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划清界限在“錯誤思想从那里来”的討論中,有人认为,“在哲学上,‘来源’指的是被反映者,被反映者是反映者的来源。”这是一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命題。在这个命題中,不論是正确思想的来源还是錯誤思想的来源都被根本取消了。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7.
命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范畴,朱熹论命有天命、性命之义,由此引出命的两个维度,即从理与气、所禀与所值讨论命,赋予命以丰富的内涵.其中尤其重修德行仁,这是从道德层面谈命.天命在我,强调主体对命的把握,这是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命.他对命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表现为提出知命、致命、改命,并在实际生活中践履它.  相似文献   

18.
陈建华  王利皎 《老友》2013,(4):58-59
一个人从小活到老,最后走向生命的终结,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但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人随着年龄的变化会有不同的心理特点,特别是进入老年阶段后,心理特点会更加多样化。有的老年人家庭境况不错,儿孙满堂,却活得满心不悦,甚至有生不如死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平和是王道     
马德 《社区》2013,(2):22-22
人活得平和,才能活出生命真正的滋味来。 平和的人,放得下,看得开,想得明白,过得洒脱。一个人,若思想通透了.行事就会通达,内心就会通泰。世俗的名与利,他们不是不要了,而是无论得到得不到,得到的多还是得到的少。都不再计较了。  相似文献   

20.
预言家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未来,除了真的具有大部分人没有的能力,重要的是可以知微见著内史过是周大夫,生平不详,见诸史册的年代在周惠王和周襄王两朝。他的本职工作据说是"掌爵禄废置,策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大部分人只以为他是一个贤者,实际上他还是预言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