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漆先望 《四川统计》2012,(11):17-18
扭转四川城镇化进程滞后的现状,既要通过破解“半城镇化”难题,促进人口城镇化;又要通过构建大城市群,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旨在强调人本管理,城镇化的核心突出以“人”为上.为了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文章着重从人口城镇化进程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三个方向的发展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结构不均衡,城乡二元制阻碍人口城镇化;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固定,难以从根本上进行转变;在人口城镇化进程中向农村地区推广城市文明的进程难以完成.通过完善政策机制保障农民利益;提高人口城镇化质量和农村环境,创造吸引新生一代回乡发展的大环境;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提高农村人口对城市文明的接受度.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发展速度主要表现在城镇人口占城乡总人口比例(城镇化率)的提高、城镇地域空间规模的扩大和城镇数量的增加等方面.2013年,西安城镇化率已达72.05%,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末期阶段.文章通过对西安1985-2013年间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城镇化率与GDP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得出西安城镇化超前发展的结论.城镇化超前发展带来了—系列社会问题,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西安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经验数据表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发展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互促关系;而人口城镇化对土地城镇化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弱,导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间的状态协调度持续下降;经济城镇化对土地城镇化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弱,导致土地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间的状态协调度持续下降.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间的状态协调度和经济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间的状态协调度需要改善.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构建城镇化质量与规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实证分析了中国十大城市群城镇化质量与规模之间关系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中国十大城市群均呈现出轻度或中度的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偏离,且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关系的协调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中心城市的城镇化进程较快,且城镇化质量相对超前;中小城市的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关系的协调性较佳,但城镇化水平普遍偏低.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从人口城镇化的角度入手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湖北省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关系紧密,且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内蒙古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一)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及意义城镇化质量是指在城镇化进程中与城镇化数量相对的、反映城镇化优劣程度的一个综合概念,特指城镇化各组成要素的发展质量、协调程度和推进效率.从本质内涵上讲,城镇化质量包括城镇自身的发展质量、城镇化推进的效率和城乡协调发展程度三个方面.从构成要素看,城镇化质量又可分为经济城镇化质量、社会城镇化质量和空间城镇化质量.  相似文献   

8.
运用TOPSIS方法从人口、土地、经济、社会等四个角度测算中国整体和各省份城镇化协调水平,并对不同区域城镇化协调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整体城镇化协调水平相对较低;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2.中国各省份城镇化协调性水平差异明显,总体来看,发达省份城镇化协调水平相对较高;3.不同驱动要素对城镇化协调水平的差异明显,具体排序为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其中东部地区经济城镇化的表现尤为明显,中、西部地区土地城镇化的表现较为突出。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侧重于从生态文明的视角,运用DEA模型对2010-2014年中国30省的生态城镇化的效率水平和各种要素的集约化程度进行静态分析,运用Malmquist效率指数对研究期间内各地区城镇化效率的发展模式进行动态评价.通过静、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判断中国各省生态城镇化效率状况,试图找出影响生态城镇化效率的关键因素,为改进和提升生态城镇化效率、促进其集约化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城镇化综合评价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指标体系的复合方法,对湖南省城镇化水平和进程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对未来17年的城镇化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确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发展的互动关系,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湖北省1978~2011年数据,通过坐标图直观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VAR模型分析等对城镇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相互影响;从短期来看,产业结构优化有助于城镇化进程,但城镇化并不能带动第三产业就业的发展;城镇化对于第三产业产值的影响可以立即显现出来,而第三产业产值对城镇化的作用具有滞后性;城镇化进程并不完全表现出惯性特征,并具有后发优势。因此,必须努力培育新兴工业企业,逐步推动农村人员转移,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城镇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以来,四川城镇化推进速度加快,与全国的差距逐步缩小,但城镇化水平总体仍然偏低,应从促进“两化”互动的角度来推进四川城镇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镇化质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平  倪苹 《统计研究》2013,30(6):11-18
 中国城镇化进程,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曲折的城镇化进程给中国几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对以往研究进行了综述,建立了中国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国及31个地区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是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城乡互促互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本文借助相关统计资料,参考国内外城镇化研究成果,对牡丹江市城镇化现状及其瓶颈因素做一粗浅分析,并尝试提出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内蒙古城镇化水平达55.53%,超过全国5.85个百分点,根据内蒙古全区人口变动的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12年城镇化水平达57.74%,超出全国5个百分点。同时内蒙古"十二五"规划提出了60%城镇化发展目标以及预测2020年城镇化水平会高达65%,保证城镇化进程的平稳快速发展是内蒙古发挥自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又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反作用.文章基于31个省份2003-2012年的数据资料,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时空耦合协调模型,运用熵值法进行指标赋权,测算出各省份2003-2012年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各省份的对比类型.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强有力的互补作用;2012年广东省耦合协调水平最高,甘肃省最低,全国各省市耦合协调比为22:9.通过对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对比研究得出:北京、天津、上海三省市属于新型城镇化相对滞后型;2003-2012年间各省市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差距不断拉大.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2003-2013年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物流业发展水平与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二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代表供给的物流业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对各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都具有正向作用,且对经济较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推动作用比经济欠发达地区大,而代表需求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经济较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没有作用,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具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战略任务。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切实体现出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和特点,避免重蹈传统城镇化的覆辙,有必要建立一套反映新型城镇化的统计监测体系,以更好地揭示和指导新型城镇化建设。本文在理清新型城镇化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由9个方面,共37个指标的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体系,并确定了目标值的确立原则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推进省域城镇化发展需要厘清动力因素及其影响特性。文章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内源动力、外向动力、市场动力、政府动力的四大动力因子评价体系,选取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省域城镇化进程中的动力因素与空间集聚模式。研究发现:广东省城镇化水平在样本期内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其Moran指数呈现递增态势;城镇化发展动力因素具有多样性,因素互构性增强;在各因素中,产业结构的回归系数最大,人力资本次之,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发展水平、地方财政支出、批发和零售业等因素对城镇化进程也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未来城镇化建设中,应重视区域间的空间溢出与互动影响,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间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十大城市群目前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地区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城镇化质量问题一直是国家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而就业结构、文化教育和城市规模又将对城镇化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基于1993—2012年中国十大城市群面板数据,选取城镇化质量为因变量、第三产业产值等为自变量构建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自变量大部分对城镇化质量起着正向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全面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