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涛涛 《学术探索》2012,(7):120-122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行政法文化建设的第一人。他以其"民权"理论为基础,主张民权与政府权力的平衡,明确提出法治政府建设理论,强调治吏,重视行政监察制度。他在多方面行政法理论问题所作的探索,对中国近现代行政法制度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共和"政治思想与"共和"政治制度构想呈现出不变与变的疏离,围绕反对专制、重视民权展开其"共和"言论,而"共和"影响下的政制构想和设计则甚为多变。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历经美国联邦制共和政体,到法国内阁制共和政体,以及后来强调瑞士、美国等地直接民权,甚至在联俄联共后,承认俄国政治的共和性质。同时,孙中山也积极地探寻、创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共和"政制,运用"五权宪法"、"三民主义"进行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3.
曾祥明 《兰州学刊》2007,2(1):118-119,79
公民罢免权是直接民权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资产阶级"天赋人权论"、孙中山"革命民权"论、社会主义"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理论,对近代公民罢免权理论的起源与发展逐渐演进的过程进行了梳理,简要分析其意义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以革命家的视野和气派,站在浩荡前进的历史潮流的前面,在科学的进化论指导下,自觉地把现代民权观同历史上的民本主义对接,并从时代高度拓展与深化了民本主义思想内涵,通过现代民本主义的崭新理论形式,在中国民主革命和共和建设中,显示出巨大的思想威力,其丰富新鲜的思想内涵,谱写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瑰丽篇章.  相似文献   

5.
论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创建民国、实行议会政治失败后,提出了国民应享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的直接民权的具体方案,以实现主权在民的伟大目标。直接民权是对间接民权的必要补充,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具有更加完备的民主性,这在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主权在民”思想的演变朱德新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思想与实践无不围绕“民”来进行,“主权在民”便是他耗费了毕生精力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他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经历了抽象的“主权在民”到具体的“直接民权”、“地方自治”的思想变化过程,从而将民权主义推向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民权观念为核心,从观念与社会互动的角度,对近现代民权观念做出动态分析。民权观念在近代不仅发挥了开启民智、思想启蒙的价值层面作用,而且由理论宣传走向制度建构,在民族主义的洪流中民权发挥了凝聚群智、御侮救国的工具作用,在立宪派和革命派主导的政治运动中也发挥了重大的参与和推动作用。伴随民主运动进程,民权思想不断丰富并得到一定程度的落实和实现。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从立志倾覆清廷时 ,就开始摈弃帝王思想 ,并为实现共和国的理想 ,维护民权制度 ,同专制统治者和帝王思想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他对帝王思想的批判和斗争 ,谱写了中国近代思想史光辉夺目的一章 ,为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民主政治: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之精华张星炜民权主义是孙中山创立并倡导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的核。C,是孙中山反对封建专制、进行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也是他政治思想中最有光彩的一部分。研究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揭示其精华并加以总结,对于我们今天建设...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三民主义,是他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而民权主义则是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鉴于以往对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民权主义研究不足,本文拟借纪念辛亥革命七十二周年的机会,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 孙中山先生的民权主义思想,总起来讲,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它所要求的是在资产阶级领导下,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通过民权政体,实行普遍民主,在中国建立一个具有广泛  相似文献   

11.
叶芳  李蓉新 《天府新论》2007,1(1):133-137
廖仲恺的一生和主要革命活动中,都贯穿一条线索,那就是他的反帝爱国思想。在理论上,他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力图克服资本主义弊病。他的探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经济上探索“单税社会主义”学说;二是从政治上探索“直接民权”思想,这构成了他独特的带有救国性质的政治经济思想体系。廖仲恺还积极地将理论探索付诸实践。他主要通过投身革命活动、与孙中山一道施行“平均地权”、支持群众反帝运动、促成国共合作等方面实践其反帝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也是政治理论大家,其民权主义思想深刻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很高的精神品位,保持了一贯的理论特质,并形成了周延的理论系统。这一系统,是建立在进化论和民生史观这样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这一系统,既表现在他对民主民权先进理念的长期坚守与求索,也有他对民权主义制度建设之微观—中观—宏观的系统构想,更值得肯定的是,其民权主义思想的宗旨和归宿是"做人民公仆替众人服务"。探究这一理论系统,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有些方面直至今日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廖仲恺的一生和主要革命活动中,都贯穿一条线索,那就是他的反帝爱国思想。在理论上,他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力图克服资本主义弊病。他的探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经济上探索“单税社会主义”学说;二是从政治上探索“直接民权”思想,这构成了他独特的带有救国性质的政治经济思想体系。廖仲恺还积极地将理论探索付诸实践。他主要通过投身革命活动、与孙中山一道施行“平均地权”、支持群众反帝运动、促成国共合作等方面实践其反帝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曾受过系统的英美现代思想教育。但自二次革命后,孙中山的政治主张与革命方法有了明显的转向。他认为党员和民众的自由太多才导致革命的失败,只有采取集权的办法才能取得民权,只能由国民党一党训政,才能平稳转向民主宪政。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孙中山对欧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民主共和政体的基本态度,从分析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具体内容入手,认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一方面主张对欧美资产阶级民主义思想和民主共和政体必须加以学习和借鉴,另一方面又反对盲目地不加分析地照抄照搬.把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贯穿和体现在民权主义中的孙中山的民权观.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是毛泽东廉政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是毛泽东批判蒋介石腐败政权的锐利思想武器,是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重要经验借鉴,对毛泽东廉政思想的形成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孙中山民权主义所具有的阶级局限性、理论局限性和实践局限性,在毛泽东廉政思想发展和实践中得到了应有的克服,同时,它的根本精华也在其中得到了最充分地继承、贯彻和超越.  相似文献   

17.
徐伟红 《云梦学刊》2011,32(4):51-55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地方自治的思想先驱,他始终高度重视地方自治,提出了"以县为民权之单"、"践民权之真义"、遵"地方自治之次序"等地方自治思想,并且还制定了许多相应的制度、规范,不但对近代湖南地方自治运动及《湖南省宪法》的颁布有重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当今湖南省在"四化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所倡导的法治湖南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瞿秋白法思想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为革命胜利后建设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所创立的理论:革命平民民权独裁制和工农民主专政理论。前一理论不仅适应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条件,而且在形式、内容上与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人民民主专政思想非常接近,为这一思想的创立提供了借鉴作用。后一理论不仅指导了中共苏区的立法实践,而且成为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直接思想来源。因此,瞿秋白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伟大贡献是超时代的,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种种原因,对孙中山《民权初步》的研究,多年来一直为人疏忽。要打破这种现状,应该坚持以下原则:一是Backtotext(回到文本)!二是BacktoSun(回到孙中山)!依据第一个原则,考察了中国民众的“一片散沙”与异族专制、民权与民族前途、民权与参政权、民权知识普及与先知先觉者、会议与集会、会议召开的“同”与“异”、计票时的“大多数与较多数”、暂时会与永久会等八个问题。依据第二个原则,孙中山在民权问题上有如下倾向:因富强之梦而钟情民权;普及民权知识,知先行后;落实民权,过于简单化、天真;以赶超的发展模式,进行民主政治建设;民权与专制,此消彼长;社会阶级继续对抗,革命与民权难以两全。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直接民权思想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表面上看比西方代议民主更进步、更民主,但终因脱离中国实际而行不通。勉强实行,只会造成更大的混乱无序和新式独裁。因为孙中山的直接民权否定个人自由,主张万能政府,将难以避免地引向国民党的新式独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