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从近年来查处的大大小小的腐败案件看,牵涉到秘书的案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小到县处级领导的秘书,大到中央政治局委员的秘书。秘书腐败已经成为中国官僚腐败的重要组成部分。秘书个体所面临的社会闲境与伦理闲境,可以说是秘书腐败的两个重要原因,从社会学与伦理学角度来探索秘书腐败问题治理是我们研究的新方向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外刊外报     
《领导决策信息》2013,(47):10-10
一流大学揭露招生腐败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3日 在中国,进入内地一流大学的竞争非常激烈,名额不多,但有大量学生报考。因此它们成了腐败的滋生地,尤其是在招生领域。  相似文献   

3.
腐败问题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毒瘤,预防和治理腐败一直受到学界关注,人们大多从制度、经济学等领域进行研究,但随着冷战后建构主义的兴起,从文化角度来研究腐败根源的学者越来越多,成为腐败问题研究的有益补充。本文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出发,探究腐败产生并得以维系的部分因素。  相似文献   

4.
现有关于腐败如何影响环境污染的研究多数忽略了非正规经济的作用,而非正规经济的存在将会影响到腐败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为此,本文首先从理论上研究了腐败和非正规经济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显示,腐败通过提高非正规经济规模增加了环境污染;同时,腐败通过减少正规经济规模降低了环境污染。基于1998-2016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系统GMM方法考察了腐败和非正规经济活动对中国环境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腐败通过扩大非正规经济规模对中国环境污染的间接影响显著为正,腐败总体上改善了中国的环境质量,说明腐败对中国环境污染的直接效应占主导。非正规经济规模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显著为正,腐败程度越高,非正规经济对中国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也越大。  相似文献   

5.
真正威胁改革存亡的严重问题是.即使根据反贪部门公开发布的腐败案例,人们也看到利用公权力腐败——显然不合正义的收入——的趋势在中国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马里兰大学魏得安教授分析中国"特色腐败"得出了"双重悖论"的观点,即腐败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腐败的急剧高发与经济的快速增长并行。那么,应该如何分析中国"特色腐败"导致的"双重悖论"现象呢?首先,中国"特色腐败"与其他国家的腐败并无本质差别。腐败本身也绝不会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发  相似文献   

7.
2006年,是中国推进反腐败政策法制化的开局之年,全年被查处的腐败案件创下6年来新高.并有不少案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本文列举的就是当年发生的以不同形式,在不同领域创下较大影响力的10件腐败事件。  相似文献   

8.
《领导文萃》2009,(10):8-8
所有关于中国经济刺激计划的讨论都揭示了一种令人痛苦的忧虑:会有多少钱最终落入官员的私囊。中国虽然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在透明国际去年出版的年度《腐败感觉指数》中,中国在180个经济体中列72位。10分表示最不腐败,而中国的得分是3.6分。一些贪婪的政府官员利用这一体制自肥.例如.用发放重要的许可证换取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多位领导干部的腐败案件中都伴有严重的秘书腐败,秘书腐败比领导腐败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秘书与为之服务的领导形成了权力链条、腐败链条,秘书腐败行为已经成为一种腐败新形态。党政机关领导的秘书,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反扁形势十分严峻,腐败趋于隐蔽化与复杂化,中国目前的腐败官员们已经能够熟练地找到法律规定的模糊地带,以致当前的违纪、腐败案件在“行为主体、行为方式、腐败程度”上呈现出新变化。为此,加强防治腐败必须注重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的机制,建立一个综合胜、科学性、动态性的治理系统,从而有效地治理腐败,将腐败带来的损失及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11.
构筑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反腐倡廉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提高反腐倡廉能力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而构筑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是提高反腐倡廉能力的有效途径。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腐败现象的发展演变呈现出从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转变的趋势。“一把手腐败”、用人腐败、司法腐败、“公贿”、行政腐败等政治领域腐败安案件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12.
漫天的传言和跌宕起伏的官场生态一次又一次锻炼了中国人的心理素质,可以说,我们的社会已经具备了消化腐败案件冲击的基础。从个体腐败到腐败的集团化和黑社会化,从厅局级到省部级,腐败在不断深化。同时,腐败从政治领域向社会领域蔓延,从官员腐败向民众腐败发展。更多的人不再只是痛恨腐败,而是忙着研究如何在腐败的前提下获取自己的利益。当人们都适应了腐败并努力寻求自己的腐败方式时,腐败便进入了它的最高形式,那就是社会腐败。  相似文献   

13.
改革     
《领导文萃》2010,(6):9-9
撤驻京办表明中国反腐决心 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中国打算撤消数千个地方政府“驻京办”,以减少浪费和腐败。代表地方政府的“驻京办”在北京已经存在几十年,但近年来他们的数量激增。中国官方媒体称,  相似文献   

14.
《办公室业务》2009,(3):63-63
甘肃省预防腐败局2月26日下午正式在兰州挂牌,这是全国首家成立的省级预防腐败局。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蒋文兰出席仪式并揭牌。中央纪委预防腐败室、国家预防腐败局的贺辞说,甘肃省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级预防腐败机构,这对于加强全省预防腐败工作的组织协调、综合规划、政策制定和检查指导,对于整合资源,形成全省预防腐败的合力,对于提高预防腐败工作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焦蕾 《决策与信息》2011,(10):25-26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打击腐败犯罪已经逐步上升为国际间刑事司法协助的重要内容,国际社会,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正面临来自腐败犯罪的严峻挑战。这类犯罪分子通常采用犯罪后逃往外国的方式以期逃避制裁,而且在我国司法实践申,由于死刑的存在和各国在死刑认识上的差异,死刑不引渡原则成为签订引渡条约的障碍,阻碍了对腐败犯罪的制裁。为了有效制裁腐败犯罪,谋求长远解决方式是一种务实和必然的选择。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旧制,博众家之长,提出了包括尽可能与外国签订双边引渡条约、扩大引渡法律依据的范围、建立承诺和保证系统以及某种监督机制等对策,力求解决死刑犯不原则与反腐败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李小巧 《决策探索》2014,(10):67-67
在中国古代,朝廷派遣监察官员巡视全国,防范、检查官员腐败。一般来说,古代“巡查制度”分为常设和临时简派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全球最新腐败指数显示,冰岛是全球最清廉的国家,非洲的乍得被列为最腐败的国家。在被调查的159个国家中,有2/3的国家存在严重的腐败行为,而全球最腐败的10个国家及地区中有半数为非洲国家。反腐败民间组织“透明国际”表示,腐败与贫穷紧密相连,使这些国家的人们脱离贫困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消除腐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作为腐败征兆的“亚腐败”现象,已成为影响严重但又难以遏制的社会现象,由于其隐蔽性、广泛性等特点,目前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亚腐败”严重侵蚀着公职人员的思想,并影响国家的长远发展,其危害却绝不亚于腐败。本文通过对“亚腐败”行为进行界定,分析当前我国公务员“亚腐败”行为的特征、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雷颐 《领导文萃》2011,(23):88-91
“太平天国”是中国、可能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造反起义,在短短几年内就席卷大江南北,定都“天京”,强烈震撼了大清王朝,几乎将其推翻。太平军的“兴”,无疑是清政府腐败专制逼迫农民“不得不反”的结果,但如此浩大轰烈的农民运动,最终仍然失败,当然原因多多,但最根本的还是其自身迅速、严重的腐败。  相似文献   

20.
筱陈 《领导文萃》2011,(3):128-129
2010年全球腐败指数报告已经出炉,中国在178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78,从排位上看,比2009年上升1位;从得分上看,与2009年持平。"透明国际"是一个对腐败问题研究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从1995年开始,每年发布一次评价各国腐败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