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审判权独立是我国现行宪法明文确定的基本原则,也是维护和彰显社会正义的最坚固防线。审判权独立的真正实现需要摆脱行政权的干预,充分保障和发挥舆论传媒的监督作用。然现今由于法律对舆论监督之保护和规范的相对滞后及审判权自身的体制欠缺,在实践中又出现了"媒体审判"以干扰甚至威胁司法权独立行使之势。本文拟在浅显触及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的关系的基础之上,找出其中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电脑网络等媒体形式的影响正在不断扩大,舆论监督的作用日益受人关注;同时,政府的行政权也在不断扩张。公权力的扩大易导致乱用、滥用而滋生腐败。传统的监督方式因其自身的特点而难以积极地发挥应有的效能,而舆论监督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方式而成为对现代政府实行监督使其规范行政的一种必然的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3.
四川新闻舆论监督有五大特点:1.舆论监督以引导为主;2.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媒体和政府之间正在形成良性互动;3.媒体普遍重视建设性的舆论监督;4.舆论监督多集中在民生问题;5.舆论监督多集中在基层,面向基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七个:1.媒体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法律法规意识淡薄;2.监督水平有待提高;3.舆论监督的压力重、阻力大;4.存在集体失语现象;5.存在“有偿不闻”;6.新闻敲诈时有发生;7.舆论监督领域有待拓展。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是现代民主国家运行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监督形式,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通过分析美国政府与媒体关系的相关经验,比较中国的政媒关系,结合十八大精神,为中国舆论监督制度的优化寻找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网络舆论监督具有反腐败的独特优势,而其真实性、偶然性、侵权等问题又制约了这种优势的发挥。这些问题都有制度成因,如何进行制度构建是网络舆论监督反腐的关键。这种制度构建有三个维度,从网民层面看,基于有限实名制的自律和基于法律规范的他律同等重要;从网媒层面看,应尽快建立网络舆论监督平台建设机制、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媒体间协作与创新机制;从政府层面看,应着力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机制、舆情快速反应机制、事件调查督办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大众媒体是社会公众参与公共管理、监控政府运作的桥梁,也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在增强公众政治认知、营造公平的行政环境以及重塑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充分发挥舆论的社会功能,对于推行阳光行政、建设服务型政府大有助益。威尔逊的"金鱼缸效应"中有意义的论述历史性地耦合了我国"阳光行政"的治理理念,对于我们当今拓展新闻自由空间、发挥新闻监督的有效功能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新闻舆论监督的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监督难是现实问题,与其一味抱怨体制因素不尽人意,还不如积极创新机制破解这道难题.舆论监督的机制创新,既包括媒体内部机制的创新,又包括媒体间合作机制及媒体与党政部门间合作机制的创新.媒体内部机制创新,既要改革考核激励机制和稿件审签机制,更要完善权益保障机制,让记者敢于监督、乐于监督.媒体间合作机制的创新,既包括同城同类媒体间的联动,又包括跨地域、跨级别、跨种类媒体间的联动,以凸显舆论监督的整体威力.媒体与党政部门间合作机制的创新,既要创新联合监督机制和良性互动机制,又要创新舆论监督的督办机制,多方合作形成监督合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司法权的性格及其构成的解读,结合媒体监督的优缺点,旨在探讨司法权的舆论监督制约机制在自媒体时代下如何建构,提出应当吸收传统媒体监督的优点,防范"媒体审判"的缺点,发挥自媒体的长处,积极引导公民个人对司法权的理性监督。  相似文献   

9.
完善民主监督制度,需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舆论是一定的社会集团对社会上某些重要问题重大事件所公开表露的带有倾向性的意见和言论,有自在型与自为型两种形态。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有:新闻监督、群众监督、党内监督;舆论监督有及时、公开、广泛、特效、权威的特点;舆论监督的注意事项:服从、服务大局;舆论监督的作用:廉政建设的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10.
试析我国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新闻传媒实施舆论监督过程中,存在着诸如法律不健全、行政权力滥用、传统思想束缚等问题,妨碍了新闻传媒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因此,须从改革舆论监督体制、完善舆论监督法制、健全舆论监督机制、建设高素质的新闻工作队伍、提高舆论监督实效、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等方面,改善和加强新闻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1.
舆论监督要通过媒体才能得以实现。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网络成了舆论监督的重要媒体。文章旨在分析网络传播的特性,通过网络监督与传统媒体监督的比较,阐明网络环境下舆论监督的优势及问题。  相似文献   

12.
校报应当进一步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在进行舆论监督时 ,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坚持正确的政治观 ,遵守宣传纪律和职业道德规范 ,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 ;要加强责任感 ,讲究监督艺术 ,反复核实事实 ,使之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新闻自由度的逐渐放开,媒体舆论监督作用不断加强。但是,随之而来的新闻职业道德滑坡现象也日渐严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将从有偿新闻、新闻庸俗化、忽视职业道德高于职业责任和媒介审判四方面探析新闻道德面临的困境。解决媒体新闻不道德的问题,需要新闻工作者加强新闻道德自律意识;着力培养社会监督和同行监督的大环境;加大媒介发展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促进新闻道德法制化。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舆论监督的性质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和新理论平台的搭建,新闻学科领域中舆论监督方面的研究,也面临着创新,即期待着新研究方法的产生、新研究领域的扩展,以及对既往成果的新诠释和学科理论认识的新飞跃。在这样的特定背景下,喻国明教授以广东“非典型性肺炎”之具体例证,说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是建构国家信息安全体制的根本原则,也是舆论监督的一个侧面;陈力丹教授认为舆论监督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监督,而且此种监督由于我国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大多体现为某一级党政权力延伸和补充的特质,使得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教育既是突出的问题又义不容辞;童兵教授则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对舆论监督进行了新的解读,认为舆论监督是政治文明的机制保证,而坚持舆论监督则体现为党的新闻工作传统,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提出了制度创新是深入开展舆论监督的关键;与上述观点相联系,潘忠党教授则从传媒本质的角度,论述了作为一种资源的“社会能见度”及舆论监督的价值,认为媒体在带来政治和经济回报的同时也产生出商业媒体的反民主倾向,而对传媒本质“社会能见度”的界定则可以适当地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5.
论舆论监督的政治意义及其深化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和新理论平台的搭建,新闻学科领域中舆论监督方面的研究,也面临着创新,即期待着新研究方法的产生、新研究领域的扩展,以及对既往成果的新诠释和学科理论认识的新飞跃。在这样的特定背景下,喻国明教授以广东“非典型性肺炎”之具体例证,说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是建构国家信息安全体制的根本原则,也是舆论监督的一个侧面;陈力丹教授认为舆论监督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监督,而且此种监督由于我国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大多体现为某一级党政权力延伸和补充的特质,使得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教育既是突出的问题又义不容辞;童兵教授则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对舆论监督进行了新的解读,认为舆论监督是政治文明的机制保证,而坚持舆论监督则体现为党的新闻工作传统,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提出了制度创新是深入开展舆论监督的关键;与上述观点相联系,潘忠党教授则从传媒本质的角度,论述了作为一种资源的“社会能见度”及舆论监督的价值,认为媒体在带来政治和经济回报的同时也产生出商业媒体的反民主倾向,而对传媒本质“社会能见度”的界定则可以适当地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6.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新闻舆论监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闻舆论监督要把握好"度",做到在总体上保持平衡适度;在选题和报道上掌握分寸;把握舆论监督的原则即坚守职责。合理地、科学地把握新闻舆论监督的"度",有利于新闻媒体正确履行其社会职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功能,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和新理论平台的搭建,新闻学科领域中舆论监督方面的研究,也面临着创新,即期待着新研究方法的产生、新研究领域的扩展,以及对既往成果的新诠释和学科理论认识的新飞跃。在这样的特定背景下,喻国明教授以广东“非典型性肺炎”之具体例证,说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是建构国家信息安全体制的根本原则,也是舆论监督的一个侧面;陈力丹教授认为舆论监督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监督,而且此种监督由于我国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大多体现为某一级党政权力延伸和补充的特质,使得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教育既是突出的问题又义不容辞;童兵教授则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对舆论监督进行了新的解读,认为舆论监督是政治文明的机制保证,而坚持舆论监督则体现为党的新闻工作传统,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提出了制度创新是深入开展舆论监督的关键;与上述观点相联系,潘忠党教授则从传媒本质的角度,论述了作为一种资源的“社会能见度”及舆论监督的价值,认为媒体在带来政治和经济回报的同时也产生出商业媒体的反民主倾向,而对传媒本质“社会能见度”的界定则可以适当地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和新理论平台的搭建,新闻学科领域中舆论监督方面的研究,也面临着创新,即期待着新研究方法的产生、新研究领域的扩展,以及对既往成果的新诠释和学科理论认识的新飞跃。在这样的特定背景下,喻国明教授以广东“非典型性肺炎”之具体例证,说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是建构国家信息安全体制的根本原则,也是舆论监督的一个侧面;陈力丹教授认为舆论监督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监督,而且此种监督由于我国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大多体现为某一级党政权力延伸和补充的特质,使得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教育既是突出的问题又义不容辞;童兵教授则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对舆论监督进行了新的解读,认为舆论监督是政治文明的机制保证,而坚持舆论监督则体现为党的新闻工作传统,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提出了制度创新是深入开展舆论监督的关键;与上述观点相联系,潘忠党教授则从传媒本质的角度,论述了作为一种资源的“社会能见度”及舆论监督的价值,认为媒体在带来政治和经济回报的同时也产生出商业媒体的反民主倾向,而对传媒本质“社会能见度”的界定则可以适当地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西方“第四权力”与“第四等级”说,还是马克思、恩格斯“第三种权力”论,以及我国舆论监督长期作为政治权力延伸,都无法改变舆论监督本质上属于权利监督这一事实。把舆论监督作为权力监督不过是一种象征,通过法律对舆论监督确权,西方及我国舆论监督都实现了权利监督的本位回归。可是,在反腐败制度设计中,舆论监督权力属性又得到了凸显,并要求舆论监督报道相应转型。这一转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舆论监督对接权力监督成为必然,包括舆论监督线索与权力监督信息的对接、舆论监督选题与权力监督议程的对接、舆论监督报道与权力监督意见的对接;二是权力监督护航舆论监督成为常态,包括完善舆论监督的制度保障、构建舆论监督的容错机制、归拢舆论监督的评判权限;三是监督合力构筑中的合作模式创新,包括权力监督走进舆论监督和舆论监督走进权力监督。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目前国有企业"负责人"监督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监督的具体对策。认为,目前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监督工作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一些"负责人"自律意识淡薄,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不高;二是上级主管部门对下级"负责人"存在重使用、轻管理现象,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三是现有体制下,同级监督不力或者是根本没有监督;四是下级监督及群众监督作用很难发挥。要做好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监督工作,必须做好"四个强化":强化上级监督,加大自上而下的监督力度;强化班子监督,加大班子内部监督的力度;强化民主监督,加大自下而上的监督力度;强化制度监督,加大规范权力运行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