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近代文学研究者开始对先前的以西方话语为标准的评判日本近代文学的方式加以反思的工作至今仍在继续.对坪内逍遥的再认识以及再评价成为引人瞩目的个案.<小说神髓>以西方批评话语"艺术"、"小说"等来建构新的文学论,这当中对西方话语的"误解"及并未与本土文化更好结合的缺陷一并构成了日本近代文学的"近代性".  相似文献   

2.
坪内逍遥的《小说神髓》被称为日本近代文学理论奠基之作,作者旨在引进西方美学和文学理念来改良日本小说,但在叙事技巧上却并未完全排斥日本江户时代的叙事原则,其中一些来自中国明清小说批评。本文尝试分析中国明清小说批评与日本江户时代文学及《小说神髓》的影响与变异关系,通过比较中日文学近代话语转换的轨迹来探究《小说神髓》在叙事技巧上的创新点及其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日本著名文学史家西乡信纲说,在明治时期的日本文坛上,“有个女作家象彗星般骤然出现,放出异彩,旋即殒灭了,那就是要木通口一叶。”木通口一叶(1872——1896)是十九世纪末叶日本优秀的女作家,日本近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早期开拓者之一。在纷繁复杂的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她不属于任何文学团体,文学流派,而是自成一家,自具一格。在日本近代文学从浪漫主义向自然主  相似文献   

4.
在日本近代文学发展史上,私小说是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对它的研究是日本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日本私小说迎来了发展期和繁盛期,关于它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国际化的发展阶段。本文介绍了私小说在发展阶段的各种相关评论,并介绍了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试图勾勒日本私小说发展和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5.
当近代中国社会的外部情状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时 ,中国文学也随之发生了某种局部的意识分野 ,即由原来的崇尚诗赋传统变为对小说功能的片面强调。这种意识是建立在对域外小说作用的认识基础上的 ,同时也与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心目中的中学“位移”有关。由此 ,“他者”视野和“改良群治”的目标使得中国近代文学的生长环境变得既单一又复杂 ,而这又本源于用文化和文学解决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6.
纵观日本唯美主义作家谷崎润一郎的生平及创作历程,本文对谷崎润一郎在耽美派与日本近代文学中的影响进行了概括性地总结与研究,探讨了谷崎文学对日本后世文学流派以及日本私小说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明治文学从1906年开始到1910年,呈现出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各自繁盛的局面。1912年前后,此局面逐渐崩溃,日本文学走入新的成熟与分化,到1923年9月左右即被一个新均衡替代——社会主义文学与新感觉派成为当时文坛引人瞩目的双璧,而1914年正是日本近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过渡的重要一年。考察其前后文坛情况与社会风貌,可以发现,代表日本近代文学的自然主义文学与代表现代文学的社会主义文学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近代文学发展史上,私小说是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对它的产生研究是日本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这场维新把全面学习西方视为“文明开化”的标志,大力引进欧美文化的先进成果。1888年左拉的文学作品《娜娜》在日本文坛引起巨大的波澜,西方的自然主义文学理论随之传入日本.被作家大胆应用于文学创作实...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与日本明治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日文学关系在晚清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大逆转,中国文学从先生变成了学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变化。值此转变之际,梁启超运用手中刊物,组织、推动了文学改良运动,成为中国有影响、有代表性的文学活动家。因此,选取小说一隅,考察一下梁启超所倡导的“小说界革命”与日本明治“小说改良”的关系,对于较为清晰地勾勒出这一段面目模糊的文学概貌,认识历史发展的曲折性与艰难性,应该说是必要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文化文学尤其是小说史上,梁启超以自己倡导的“小说界革命”和“政治小说”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小说理论和创作史上的无人可及的地位。他在文学上的成就离不开近代这一大的时代和政治、文化、文学背景,而其出现则使近代的文化和文学尤其是近代小说更有声色和内涵。本文拟以近代的政治、文化和文学(小说)为背景,探讨梁启超在近代小说的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即他在发现了小说的同时又丢弃了小说)及对近代文学和“五四”新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日本近代文学与“言文一致”运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明治时期展开的"言文一致"运动包含了众多复杂的侧面,二叶亭四迷等日本近代作家所进行的文体实验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日本近代文学与"言文一致"运动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会有助于我们清醒地认识"言文一致"运动以及二叶亭四迷等近代作家的文体实验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文化是研究日本近代文学发展不可忽视的文化背景。基督教文化不仅影响着日本近代浪漫主义作家的思想及创作,而且冲击着日本人固有的传统思想、思维模式,并由此影响到日本民众的价值取向。日本浪漫主义对基督教文化的接收作为日本近代文化"脱亚入欧"的一个方面,不仅丰富了日本文学的意义内涵,而且激活了日本文学发现个我、反抗封建传统、争取民权自由、参与现实、感化人生、创造自我的多种可能性,显示了日本近代文学发展中的复杂性和多元化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从文学流派思潮论、日本文学论、大众文学论、现代中国文学论四个方面对1945—2000年之间的日本文学批评进行概述,旨在厘请日本现代文学理论发展的规律性,从而为了解日本现代文化之精华,为正确解读日本现代文学作品提供不可或缺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日本近代文学界的研究发生重大转变,许多"自明"的前提受到质疑,坪内逍遥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的转变便是受此种思潮影响而出现的一个个案.坪内逍遥与政治小说的关系在先前的研究中似乎已有定论,但在重新认识"近代"的内涵之后会发现政治小说对坪内逍遥所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庄子》以其丰富的思想性与高超的艺术性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东传日本后,不仅对日本古代文化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且深刻地影响了日本近现代文化的发展方向。日本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对《庄子》进行了创造性改造,为日本近现代的哲学、文学、自然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日本近现代发展的精神动力之一。今天探讨这一传播过程,对于认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甲午战争后 ,中国对日本近代化成功经验的关注 ,构成了中日文学关系逆转的政治、文化背景 ;当时翻译的许多日本新学书籍 ,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文人鄙视日本文学的态度 ,使中日文学关系逆转成为可能 ;许多游日人士和留日学生 ,在日本自觉不自觉地由实学或革命而转向文学 ,由文学而借鉴日本文学变革经验 ,使中日文学关系发生逆转 ,即中国文学回过头来向昔日学生日本文学学习。中国文学主要看取的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新文学 ,它们不仅仅是中西文学关系之中介 ,而且以自己的独特性深刻地影响了 2 0世纪前 3 0年的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17.
《高野圣僧》与《雪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镜花和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高野圣僧》与《雪国》都以“情趣与虚幻美”这种表现手法成功地展示了日本的传统之美。这是浓缩了近代表现形式和效果的“日本式”创作手法。泉镜花是这一艺术形式的开创者,而川端则赋予了其川端式的表现内涵。“典雅、悲凉和幽玄”是二者的表现共性。同时,与“神秘、怪诞”的“镜花式”的表现特性相比,川端的“梦幻天堂”中潜藏的则是“虚无”的基调。二者以此丰富并影响了日本文学。  相似文献   

18.
好色文学是日本传统文学由来已久的一个部分。《源氏物语》对这种好色传统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成型和推动作用。将《源氏物语》放在好色文学的背景中加以考察 ,从恋爱情趣和恋爱行为两个角度分析了的好色因素 ,并进一步探究了其对日本好色文学乃至近现代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中国作家在接受其影响的同时,表现出一种与日本不同的选择性。其一,两者所提倡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内涵不同。其二,两者所体现的颓废不同。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中日文化的差异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现实是产生这种变异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日文史料,介绍了目前鲜有人论及的本世纪上半叶日本及台湾总督府在潮汕地区的活动情况,集中考察了日本及日系朝鲜人和台湾人在汕头成立的日本人协会及其日本人居留民会。也讨论了朝鲜人和台湾人在潮汕地区的活动及人口和职业状况,同时叙述了伪汕头市政府的主要人员及他们附逆成立的东亚联盟汕头支会的有关情况,这对于了解和认识潮汕地区近代化过程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