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常用“换汤不换药”来讽刺这样一类人:明明情况变了,环境变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变了,却还沿用老思维,老套路,不肯做进一步的学习、研究,不愿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变化.如果迫不得已,硬要变的话,至多在形式上做一点文章,把“汤”换一下,“药”是不变的.我们还常用“旧瓶装新酒”来赞赏另一种思维方式:新的总可以压倒旧的,在旧瓶还不能完全被打破,新瓶还没有生产出来时,用旧瓶装新酒是废物利用,利国利民利已.的确,用“旧瓶装新酒”符合辩证法,应该提倡、鼓励,但在提倡(鼓励)的同时,笔者保留一点怀疑:这个“新酒”是新的吗?是形式上的“新”,还是实质上的“新”?如果是实质上的“新”,当然应当受欢迎,如果仅仅“新”在形式,“喝”了这种酒,岂不让人倒胃.千万不要把“旧瓶装新酒”弄成“换汤不换药” 了.  相似文献   

2.
李先生应征一家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职位。一回家,李太太就抢先问道:“事情怎么样了?”李先生说:“明天就开始上班,年薪15万,还有红利。”李太太听了,惊喜交集,忍不住追问:“待遇既然不错,想必应征的人一定不少吧。”“大概有三四十个,都是广告界的精英。”李先生回答。“录取了几个?”“只录取了一个,就是我。”李先生很神气地说。“总经理分给我们每人一张白纸,让我们随便在上面写、画些东西,然后他把考卷从楼上窗口扔向大街,看过路人究竟先拿谁的考卷,他们就聘谁。有人在纸上写着非常动听的文字,有人在上面画着裸体美人,有人则画了有趣的…  相似文献   

3.
周咏平是我们来温州采访的最后一位年轻国画家,在这之前,张真恺给我们一本周咏平新出的山水画集,看了他的画,对他多少有点了解。SHMJ:周咏平你也到北京学习过吗?周咏平:是的,我们几个都一起去的,在北京也可以互相照应。SHMJ:你是陈绶祥的学生?周咏平:嗯。SHMJ:陈绶祥老师不错,他在教学上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比一般人要高。周咏平:我在陈绶祥老师那里学到许多东西,最主要是得到了自信。SHMJ:学中国画中国美院就很好了,山水画家有何家林、林海钟  相似文献   

4.
文题展示: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我曾经深以为然,并且佩服他把人生的可悲境遇表述得如此轻松俏皮。但仔细玩味,发现这话的立足点仍是占有,所以才会有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到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如果把立足点移到创造上,以审美的眼光看人生,我们岂不可以反其意而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周国平语)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以“人生的立足点”为话题,…  相似文献   

5.
不成形象的绘画出现于一九一○年,后来随着克里和描象艺术继续发展下来。不成形象的绘画最明显的三个特点是“快”、“乱”和“颠倒”。由于新画家对世界的看法是怀疑的,无力的,所以他们的创作方法也和一般画家不同:首先,是想到什么就画什么,尽力用视觉,用模糊的感受来代替明确的知觉。他们的作品在表现某些事物的同时也含糊地表现另一种事物。因此,画家须有弄乱的能力,使人无法辨认,使人看见之后,马上想不出任何东西,就是连画家本人也不加解释,仅把他现成找到的任何名字按上一个就算数了。这就是画家成功之处。梵乐希说的对,现代绘画和过去的区别,就在于过去使用的是优美和魅人,现在使用的是抵触和冲突。  相似文献   

6.
画鼻子比赛     
2006年10月14日,我高兴地来到新闻记者班等待着老师为我们上课“。铃……”上课了!老师先领我们做一个有趣的游戏——画鼻子。比赛规则:老师先将同学们分成两个组,每组出四人,每轮1:1对抗,然后,老师拿一块厚布蒙住参赛同学的眼睛,让同学们原地转三圈,接着在黑板上画的人头上画鼻子。紧张的比赛开始了,第一轮是我对王晗。小组的人都在拼命地为我加油,教室里沸腾起来了,只听大家扯着嗓子不住地喊“:往上……往下……往左……往右……”紧张得我手直劲儿发抖,都不知道往哪儿画了。我心想干脆随便画一个算了。厚布拿下来一看,哈哈!我把鼻子画嘴…  相似文献   

7.
看谁画得妙     
《新少年》2014,(1):78-79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玩儿一个“形状游戏”。游戏的内容是这样的,先由美术老师画出一个形状,小朋友们在这个形状上画出自己的创意,使它变一种东西。  相似文献   

8.
说“东西”     
“东西”一词,大体上包含三种含义。 其一,表示方位。《孟子、告子上》:“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楚辞》:“水波远以冥冥兮,眇不睹其东西。” 其二,表示对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厌恶或者喜爱。《青衫泪》:“但犯着吃黄(?)者,不是好东西。”《“友邦惊诧”论》:“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 其三,泛指一切物件。《儒林外史》:“这都是别人家的东西,不要弄坏了。”《红楼梦》:“有甚么要紧的东西怕人偷了去。”  相似文献   

9.
人与路     
《阅读与作文》2007,(1):26-26
这篇章以画始而以画终,首尾遥相呼应,中间的内容都是对画中人物表情的解读,在解读时,作充分联想,大胆想象,写“感动中国”人物丛飞身染重症却“用心默默在走,路,一直在延伸”,写南非总统曼德拉“在曲曲折折的历史路上,抱着一份信仰”,写舒婷面对“历史的重担”“微笑”——这实际上已经巧妙地回答“那背着我们的人该是什么表情呢?”这一疑问,在对一种表情反复解读之后,作又以诗意的笔触作了含蓄的回答:“那踏过的雪,已承载了荣光,我们一起微笑,在路上。”  相似文献   

10.
搬家与发现“新大陆”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然而,如果你独具理财的慧眼,说不定能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样,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和收获。说实话,搬家,这是家家户户都会遇到的事,就当家理财来说,很有必要在搬家之前仔仔细细,一丝不苟地“理一理”。甚至有人说,看一个人会不会持家,能从搬家的行为上考察出来。一般来说,搬家,总会扔掉一些“破烂”,一些认为“没用”的东西,诸如旧家具,旧衣服,瓶瓶罐罐,箱箱柜柜……如笔者就搬过两次家,扔掉了不少东西。而那些东西在当时是绝对没用、不值钱的。然而,在后来却发现了这些被扔掉的“破烂”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如何构思?怎样写?这是一类想象作文,可充分想象,写出生动、有趣的作文。1.结合生活实践,思考你想发明的东西想发明的东西要有科学性、合理性,不能凭空想象。2.要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发明的原因经过、结果。3.写出自己的发明体验和收获。二、他这样写他想发明的鞋神奇的鞋图画课上,老师叫我们画一幅鞋的联想画。我画了一双神奇的鞋,鞋可以当摇篮,可以睡小孩,我感到非常有趣。晚上,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我要到一个很远的亲戚家去,路上没有汽车。我穿上了那双鞋,说了一声“变汽车”,话音刚落,那双鞋变成了汽车。我坐在车里面,汽车自…  相似文献   

12.
诗论二题     
创新 “新陈代谢”,“吐故纳新”,这是世界上自然发展的规律。只有“新”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东西。新的发明、新的创造才是推动世界前进的动力。把文艺作品叫做文艺创作,就是贵在这一个“创”字上,就是贵在创新上。如果,文艺作品中,没有“创”出“新”东西来,它就失去了艺术的生命力。诗歌创作更是如此。 马克思说:“专事模仿的诗人们,除了形式上的光泽,就再没有别的什么了。”托尔斯泰也说:“从诗中得来的诗不可能感染人们!”我国古代诗人和诗评家也很强调和重视诗歌的创新。《修词通鉴》中说:“作诗最忌蹈袭。”“随人作诗终后人。"  相似文献   

13.
《论语·子张》中有先哲孔夫子“仕而优则学”之名句,意思是说要想做一位优秀的官员,就得注重学习.孔子之后的荀子也讲过“仕者必如学”之语,仍是这个意思.其实,在新时期我军现代化建设中.作为一名不为“仕”的普通士兵,要想出类拔萃,有所建树,也必须得注重学习.我们的战士,大都想有所作为,大都有美好的愿望和理想.然而,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从干好本职工作上看,随着我军新时期战略思想的转变,新矛盾、新问题、新技术、新知识层出不穷,学习和掌握这些新东西,已是胜任本职工作的一个紧迫课题.从长远的观点看.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大都与有无学习的好习惯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学习既是一个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成就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上看,我们的战士都处于青年时期,世界观正处于由不定型到定型的过渡阶段,理论是思想的基础,所以注重学习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王艺凝 《新少年》2023,(6):48-49
<正>画几个格子,也能成为艺术家?没错。图片上这张“格子画”出自荷兰画家蒙德里安之笔,蒙德里安在艺术生涯的鼎盛时期,创作了很多这种风格的作品。有些人认为这是幼儿园小孩儿都会画的东西,好奇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本期我们就来聊聊其中的原因。1872年,蒙德里安出生在荷兰,他的父亲是一位小学校长,叔叔是一位风景画画家。小时候的蒙德里安跟着叔叔学画画,继承了荷兰风景画的浪漫与写实风格。  相似文献   

15.
张祥荣 《社区》2004,(11):8-8
笔者来到某社区,一下子被这里的环境设施和绿化、美化、净化程度所震惊,尤其是社区居委会门前醒目悬挂上墙的“××社区文明公约”,引人注目。然而,细读之后,“公约”内容却让人实在不敢恭维。摘录几条如下:“为保证社区优美环境、优良秩序……居民乱倒垃圾一次,罚款5元; 随地便溺一次,罚款10元;滥捕食野生动物罚款20元;酗酒闹事者,酌情罚款,严重者报送公安机关……”这“文明公约”岂不成了“罚款条例”? 建立文明、祥和、秩序井然的生活环境,是社区建设的目的。通过订立公约来引导、约束居民的行为,由此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是…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人学的兴起和本书作者的投入1978年底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之后,真正迎来了我们哲学社会科学的春天。有越来越多的新见解、新学科如雨后春笋般迸发出来,节节成长。其中有一门研究作为个体的人的学科———人学也在20世纪80年代初应运而生。“人学”作为新学科、新名词最早出现在1988年6月6日《人民日报》上(吉林大学高清海、孟宪忠发表《从对人的研究到人学》一文,主张建立相对独立的人学)。那么,人学与哲学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我国学者在研讨中大致有四种看法。第一种认为人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第…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说过:“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诚然,把“画眼睛”理解为人物肖像描写的一种手法,这无疑是没有错误的。但鲁迅关于“画眼睛”艺术的意义远非如此。他强调要“画眼睛”,而反对“画头发”,就十分明确地告诉我们,要严格区分本质与非本质、典型与非典型,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鲁迅提倡的“画眼睛”,就是指一种白描的艺术手法,即用最简练的笔墨刻划出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和主要精神特点。鲁迅以他的创作实  相似文献   

18.
作文题目美术鉴赏课上,老师挂出一幅画,说:“你们认为这幅画哪些地方画得精彩,哪些地方画得不好?先想一想,然后彼此交流一下看法。”大家惊异地发现:被某位同学认为最美妙的地方,却被另一位同学斥为最糟糕的败笔。老师问大家有何感想,有的同学说:“对于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同学说:“一件艺术品不可能各个方面都被所有人认可。”……最后,老师说:“我想借此提醒大家: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别人都可能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就像我们今天评画一样。”读了上面的材料,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佳作展示我爷爷的毛笔字…  相似文献   

19.
犹太人的生意经:每次都是初交。有个日本商人请一位犹太画家上馆子吃饭。坐定之后,画家便取出画笔和纸张,趁等菜之际,给坐在边上谈笑风生的女主人画起速写来。不一会儿,速写画好了。画家递给日本人看,果然不错,画得形神皆具。日本商人连声赞美道:“太棒了,太棒了!”  相似文献   

20.
玛:塔吉娅娜·伊万诺夫娜,苏共中央提纲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生活条件,也向我们每个人提出了许多要求。但是,多数人是在社会积极性得不到鼓励、创造性反遭惩罚的时代里成长起来的,现在思想上仍然受到束缚。好象每个人周围都被人画了一道要求绝对服从的“禁圈”,将“可行”与“不可行”严格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