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人们的认识运动从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之后,并没有完结,人们的认识“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末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还是非十分重要的一半,更重要的是使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用于改造客观世界,实现第二个飞跃。过去我们恰恰对认识论这一重要理论问题研究不够。理性认识怎样向实践飞跃,需要通过那些过程或环节,弄清这些问题不论对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理论本身和人们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毛泽东同志把这一认识过程简明地概括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来(或实践——认识——实践)这样两个飞跃的过程.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第二个飞跃的重要性,他说:“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①他认为认识运动只说到理性认识为止,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一半,更重要的还是后一半,即从认识到实践.那么,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认识过程是怎样的呢?它是不是可以从理论直接变为人的实践活动呢?如果说前一个飞跃过程是经过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这样两个阶段(也有的同志认为经过了感性、悟性、理性三个阶段)那么后一飞跃过程是否也有几个发展阶段呢?  相似文献   

3.
人们由实践回到实践的认识过程,按照认识机制的不同和认识程度的高低,应该分为几个基本的认识阶段?对此,我国哲学界近年的讨论意见纷纭,各言其是。大体可归纳为两种意见。一种是“两阶段”论,即第一阶段为感性认识,第二阶段为理性认识,写成等式是“实践—感性—理性—实践”。另一种是“三阶段”论,但具体分法又各不相一。有的主张分为“感性认识、知性认识、理性认识”,写成等式是“实践—感性—知性—理性—实践”;有的主张分为“感性认识、直觉认识、理性认识”,写成等式是“实践—感性—直觉—理性—实践”;有的主张分为“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检验与发展认识”,写成  相似文献   

4.
<正>从实践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人的认识的第一次飞跃.而从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这是人的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第二次飞跃究竟是怎样实现的?这个问题至今尚在讨论之中.本文就其中的中心环节问题,方法论问题,模式问题发表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第二次飞跃是一个过程,它是以环节系列为其中介的.第一次飞跃是一个抽象化过程.飞跃的中心环节是感性认识.通过实践活动,人们的认识从一般意义上说,依次经历了“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理性认识向感性认识转化的阶段、形态和基本模式。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的认识从单纯理性认识,经思维的创造性建构,转化为理想化含理感性认识,再经实践操作,使之转化为现实性含理感性认识。这是理论向实践飞跃过程的三次飞跃的主体的内在认识机制。  相似文献   

6.
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是一个理论上和现实上都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一飞跃的基本的中间环节,作一些肤浅的但却是诚实的探讨,就教于理论界的同志们。目的目的是第二次飞跃的第一个必经的环节,它是以观念的形态预先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实践结果。作为第二次飞跃起点的目的,它的理论基础是理性认识,是人们在第一次飞跃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实践客体的系统的、完整的、规律性的认识。(在没有得到实践检验之前,这一认识具有假设的性质)。因此,目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实践主体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如果失去这一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第一次把认识过程概括为两个飞跃的理论,即从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革命实践这样一个辫证认识运动的理论。毛泽东同志关于认识过程第一个飞跃的论述,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内容,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们从实践中获得了真理性的认识,即形成了以理论形式掌握世界的理论观念,这不是认识的根本目的。认为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也就是为了使从实践中获得的理性认识再回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发挥其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功能,是需要许多条件和环节的,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在认识和实践之间必须经过一个实践理念(或称实践观念)的环节。这个问题属于主体如何以实践的形式去掌握世界的问题,也是当前哲学界有争议和有待深入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创新彰显着着实然、或然与应然的三重维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践创新的实然维度展示的是从实践得出感性认识,再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的"解释世界"的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践创新的应然维度表明的是用真理性认识更好地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的"改造世界"的过程,而介于其实然维度与应然维度当中,还存在着"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疏离与结合的或然维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践创新的三重维度蕴涵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创新路径:认识和实践相结合,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统一。  相似文献   

10.
作为高级阶段的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于抽象思维所把握到的事物本质的认识,它是抽象的观念、理论,具有间接性、抽象性,而实践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客观现实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它是具体的活动、行动,具有直接性、现实性,因此,理性认识不能直接应用于实践。那末,理性认识是怎样回到实践中去的呢?在理性认识之后是否存在着一个能够直接应用于实践的认识阶段呢?如果是存在的话,这个认识阶段又是怎样的呢?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知与行是中国古代哲学认识论的基本范畴。毛泽东对它用辩证唯物论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和变革。在认识来源上,阐明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来源于实践,摒弃了主观唯心的修心说和格物论的直观性。在认识过程上,阐明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这是知行观的重大发展。在认识真理标准上,批判了主观真理论,提出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对知行统一论作了批判改造,提出“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思想是行动的指针。因此,探讨理性认识失误的根源,寻求防止或减少失误的途径,对于所有从事革命和建设工作的同志特别是担负领导责任的同志,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从认识过程来分析,理性认识的失误是非科学抽象的结果。众所周知,人们的认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相对于感性认识阶段而言,理性认识本身是一个抽象思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一、概念产生的基础是社会实践毛泽东同志指出:在感性认识这个阶段,“人们还不能造成深刻的概念,作出合乎论理(即合乎逻辑)的结论,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毛泽东同志这段精辟的论述对于概念产生的复杂过程作了一个简化的描述,揭示了概念产生与社会实践的内在联系,即概念产生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第一,概念虽是抽象思维与理性认识的结果,但概念是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产生的。很显然,概念的产生是离不开感性认识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4.
作者认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一个主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包含着客观见之于主观,主观见之于客观两个环节,二者是有机联系,相互交叉的。所谓客观见之于主观,就是人们从客观世界获得感性认识的过程,而主观见之于客观则是人们实施和检验他们在理性思维过程中,基于感性认识的材料而得出的理论、意见、计划、方案的过程。在现实的人的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认识运动,同其它事物的运动一样,也是有规律的。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运动,是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每一次循环,都是一次发展,一次升华。在感性认识阶段,又经历一个从感觉、知觉到表象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所以,感觉是感性认识的起点,也是整个认识运动的起点。人类的一切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针对哲学教科书关于认识发展过程和阶段的传统理论提出两点质疑。 一、在由实践到认识这一发展过程中,到底有没有在时间上前后相继,在内容上加以分离的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  相似文献   

17.
用于指导实践活动的认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只习惯于对认识的纵向考查(即把认识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忽视了横向考查(即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结果导致一系列思想上的错误和行为上的挫折。因此,弄清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问题,才能提高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的正确性,才能驾驭认识活动的发展,才能协调人与世界的关系,进而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一、数学认识的活动人类为了生存、进步、发展,必须对客观世界事物的属性进行认识,以便利用它来为人类服务,为人类造福。人的认识活动是极其复杂的。但总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也就是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循环往复,乃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1 划分认识阶段或环节的最主要的依据在于主体的活动方式和主体对客体的把握程度这两个方面。国内一般哲学教材中都认为: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感觉、知觉、表象,所达到的是关于事物的现象的表面的认识;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所达到的是关于事物的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所达到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来看,这个过程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因为人的认识总是表现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运用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的概念)但是,由于把感性阶段仅仅和相应的感性认识形式相联系,把理性阶段仅仅和相应的理性形式相联系,这里面就很自然地产生了一个问题:仅靠感觉、知觉、表象这些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否就能达到  相似文献   

20.
《哲学研究》发起讨论认识发展阶段问题,这对推进乌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我们主张把一个具体的完整的认识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八个环节,即:感性认识阶段划分为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阶段划分为抽象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理性认识;检验理性阶段划分为形成理想意图、逻辑检验、实验或试点检验。本文不打算全面论述这些阶段和环节,只想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