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揭示了语码转换的本质。在语码转换的过程中,关联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关联理论对于以实现AIDA功能为目的的广告翻译的翻译原则和应该采取的翻译策略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语篇重构作为一种对原文的结构和语言形式进行较大幅度的改动的翻译方法,是实现广告功能对等,使译出语符合译入语市场消费行为和译入语行文习惯,从而实现外来广告的本土化的主要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动态对等理论与公司名称英译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 99个公司英译名调查的基础上 ,运用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 ,以功能对等为主 ,兼顾形式对等和文化对等的原则 ,以表达自然和目的语消费者接受为最终目标 ,分析了公司名称英译实践中的音译、意译、音意兼译三种常见方法并确定了各自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从中英文广告的差异看广告翻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告翻译的目的是将一国的产品推销给生长在另一种文化中的人,使后者接受前者,特别是作为商品符号的商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商标的翻译也就不可忽视。那么,如何才能使商品在销售国有一个符合社会文化习俗、语言习惯及消费者心理的商业广告呢?这就要求广告的翻译以功能对等原则为指导,采用省略、改译等翻译方法,译出符合译入语市场消费行为和译入语行文习惯的地道译文,实现外来广告的当地化,进而打开市场,促进销售。  相似文献   

4.
自十九世纪以来,唐诗英译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从未间断,众多译者力求最大程度将唐诗的"意美"体现在英语语境中。许渊冲是中国现当代翻译家中的杰出代表,认为诗歌翻译应尽量实现"三美",即"意美"、"音美"、"形美",其中"意美"是第一位的。但是,中英历史文化背景差异巨大,语言各有特点,英译唐诗是否能够完整再现原诗"意美"呢?在此通过唐诗与英语诗歌"意美"的比较,综合分析许渊冲英译《江边柳》和《游子吟》所展现的"意美",最后认为唐诗的"意美"并非完全可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话语语言学的视角,以弗洛伊德《释梦》的六个中文译本为佐证,论说科学著作重译与复译的合理性和重要性。话语语言学为我们论证科学名著的重译与复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释视角。科学名著对话语的确定性要求与话语自身的开放性形成的张力促使译者对已译作品进行修正、润色、补遗,进行重译和复译。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将重译置于中国翻译史格局,通过梳理译史上的“重译”指代和统计近二十几年的相关论文情况,揭示重译存在的指代模糊、分类不清晰等问题;其次,基于鲁迅、许建忠和刘桂兰三位学者的观点对重译作进一步定位和分类,同时区分重译、转译、复译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古诗可译,古诗风格也同样可译.对古诗风格可译性的认同是获得好的译文的前提.正确把握原诗与原作者的风格标记有助于达到古诗风格翻译的形神兼备.古诗风格翻译需要通过尽量达到音形层次和语意层次上的对等来实现审美层次对等的最终目标.文章以李白的《月下独酌》为研究范本,通过分析名家译作探讨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行性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原语和译语就其意义和风格而言只能做到相对的对等 ,无法做到绝对的等值 ,本文从语言文化的角度 ,就由于汉语和英语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可译性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在广告翻译中必须遵循文化对等原则,使目的语受众能够接受译者传达的文化信息,减少源语与译人语两种文化的碰撞与冲突。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诗人兼翻译家朱湘翻译了大量的诗歌。在译诗中,他对许多诗歌的意象做了改写。对比分析译诗和原诗可以发现,朱湘主要采用替代、删除、增添等方式改写原诗的意象,以求获得对等的翻译效果。通过运用这些翻译改写策略,朱湘成功地美化了译文,使译文获得了与原文相当的审美效果,从而实现了诗歌翻译之目的,为中外文学交流谱写了新篇章。在诗歌、散文、书信、文学评论等作品中,朱湘间接地表明了他改写意象的缘由。研究认为,朱湘的文化立场和诗学诉求是他改写原诗意象的两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穆旦以"创造性翻译"为原则而译济慈诗歌。他与济慈惺惺相惜的诗才绽放,命运相近的机遇,使他以"诗"译济慈诗歌时,两个诗人的诗心碰撞,完美契合。  相似文献   

12.
翻译者在我国新闻的英译工作中面临着如何将新闻词语准确地译为英语的挑战。通过阐述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今日中国"新闻标题英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中英文广告都有其特殊性,如果简单地按字面翻译成英文,译文必将背离广告的功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译者应该采用灵活变通的创造性翻译策略.在变译理论观照下,广告译者可采用化直译为再创型翻译、化"意合"为"形合"、化"归纳"为"演译"、化虚为实、删繁就简等策略对原作进行创造性的叛逆.  相似文献   

14.
自译是源自于翻译的新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文献解读、例证分析与归纳,总结自译研究的术语规范以及增译层级体系,并提出将自译中的增译细分为由策略、方法和技巧三级目录构成的指标体系,以期为进一步构建规范的自译研究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许渊冲提出的译诗“三美论”被广泛地认为是指导诗歌翻译的较佳原则,而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也对诗歌翻译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许渊冲的“三美论”实际上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理论本质上是相通的,也就是说,诗歌翻译要达到“三美”,需力求原诗与译诗在意、音、形三方面的审美效应对等.由此,本文试将“三美论”和“功能对等”理论相结合,衍生出“三美对等”这一视角,并以许渊冲的一些经典古诗英译作品为例,阐释这一视角在古诗英译实践中所体现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任何语言形式都有意义 ,即形式意义。形式意义的翻译非常重要。形式意义翻译应遵循的原则是在尽可能形似的基础上求得神似 ,形式对等或对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是无法实现的奢望。文章通过英语和汉语语料 ,说明了形式意义翻译的重要性 ,概括了英汉翻译中无法传译的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17.
王晶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6):119-121
广告翻译的过程是一个跨文化再创造的过程,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美学策略,才能达到翻译上的功能对等,再现广告中的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18.
赵冬生 《中州学刊》2012,(2):199-201
汉英民族不同的发展历史、社会制度、生态环境、宗教信仰和民情风俗造成了其隐喻表达独特的文化负载,从而使隐喻运用的语言风格、艺术特色、表现手法等在翻译中容易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造成原文内涵在译文中的严重亏损,也造成了汉英隐喻翻译中特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可译限度。建立汉英隐喻的跨文化映射关系是实现汉英隐喻翻译可译性的关键,对等替换、喻体直译、意象转换和结构扩展是实现汉英隐喻跨文化映射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诗歌形式和内容的二元对立造成了翻译的困难甚至不可译,相对于内容而言,诗歌翻译过程中流失更多的是因为不同语言的文字和语音差异导致的形式流失。"诗人译诗"作为一条挽救"翻译之失"的途径确实有其价值所在,诗人在语言的敏感度和诗歌音乐性方面的悟性和表现力远远超越非诗人译者,诗人译诗可以根据原诗内容选择适当的形式甚至创造新的形式,尽可能实现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20.
李先进 《云梦学刊》2011,32(4):135-137
郭著章教授等编写的《文言英译教程》中专门有一章介绍"古典小说英译"情况,内容涉及我国四大名著英译片段及教材编者相关点评。在仔细研读原文与译文的基础上,进行汉英对比,同时对四种英译文作了平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尽管译文片段分别出自四位不同译者,而且翻译的年代也不尽相同,但他们所运用的翻译策略却基本相同,且与当代翻译理论不谋而合,称得上"殊途同归,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