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和印度至晚到公元前二世纪就已开始往来.张骞通西域,曾在大夏见到经中国西南传到印度,又由印度传到中亚的"蜀布"和"邛蜀杖",说明当时中印两国就有了陆路的交往.海路方面,汉朝使节曾航  相似文献   

2.
古代的扶南,地域辽阔,文化发达,是东南亚地区一个强大的文明古国。她的出现,对于整个东南亚历史的发展,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对于这个古国的社会性质,长期以来人们却很少进行研究。即令有所涉及,意见也不尽一致。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惟对于柬埔寨历史的阐述,就是对东南亚地区历史的撰写,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此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古代广州地区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在秦汉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朝时是国际著名的港口,宋朝时是我国最大的港口,明、清两朝实行“海禁”是我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它长期同东南亚、印度地区、阿拉伯地区、非洲、欧洲、美洲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为促进世界各地的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推动我国社会的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东西方建筑的古代、现代、后现代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炎 《天津社会科学》2003,1(3):110-116
西方古代建筑是以神庙和教堂为主 ,宗教引导着世俗 ;中国古代建筑则以家居和皇宫为主 ,世俗改变着宗教。这种建筑功用上的差别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各自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在西方 ,石制建筑有利于高耸而不利于采光的特点 ,刚好可以满足宗教建筑神秘、幽暗而又指向上苍的要求 ;石制建筑不利于建造而有利于保存的特点 ,又刚好可以满足宗教建筑不求急用、惟求永恒的理念。在中国 ,木制建筑不利于高耸而有利于采光的特点 ,刚好可以满足世俗建筑宽敞、明亮而又安居大地的要求 ;木制建筑有利于建造而不利于保存的特点 ,又刚好可以满足世俗建筑不求永恒、惟愿速成的需要。进入现代社会以来 ,随着西方“宗教文化”与中国“宗法文化”的相继衰落 ,使得东西方建筑的主要目的不再是体现人与神之间的宗教关系 ,也不再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 ,而只是服务于人自身的生产与生活需要。与此同时 ,作为一种新的建筑材料 ,钢筋混凝土以其不仅密度较高而且跨度较大 ,不仅施工周期短而且使用寿命长的综合优势 ,同时取代了东方的木头与西方的石头。这样一来 ,东西方建筑原来因功用与材料的不同而导致的造型上的差别渐渐减少。面对着现代建筑因工具理性和经济效益引导下的趋同性发展 ,一种新的、融会古今、杂糅东西的后  相似文献   

5.
古代东北亚海上交流史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健人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5(1):131-141
通常以历史朝代作为海上交流史的分期,这比较简便但并不切合实际。本文以船舶制造和航海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不同海上交流方式变化作为分期的主要依据,把古代东北亚海上交流史划分为桴筏漂流期、舟船近海航行(远海漂流)期、船舶跨海航行期三个阶段,同时阐明了三个阶段不同的海上交流方式及特点所带给东北亚各民族之间不同的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东西方文明的时间差与学习西方现代文明顾乃忠本文拟就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现代文明以及如何学习西方现代文明的问题谈一点浅见,以就教于广大读者。自从人类社会脱离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以后,人类文明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目前,在局部地...  相似文献   

7.
东西方服饰文化交融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饰文化是直接服务于人的社会文化,不论东方还是西方,都以其生活在该社会背景下而形成各自独具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形态。东方服饰的核心理念重在体现“天人合一”,其服饰文化为一元文化,具有大一统的观念。西方服饰则以彰显个性的人体美,其服饰文化属于多元文化的范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使西欧人走在时代的前列,东西方服饰文化的交流、碰撞,直接引导了世界服饰的西化性。如何看待21世纪东西方服饰文化的交融,通过交融又如何保持各民族服饰文化的多元性,是当代服饰文化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方东美出生于安徽桐城,是桐城派散文创始人方苞的后代,根据方东美的自述,他:"三岁读诗经,在儒家的家庭气氛中长大."①后来,方东美又被金陵大学推荐去美国留学,对西方文化也有了自己的切身感受.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使方东美可以在东西文化的比较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随着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恶化,人们已经强烈地意识到这是关系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为了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使人们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从而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笔者于此就西方环境教育作些简介,为我国环境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不同的民族来说,由于他们不同的地域环境、相异的发展历程,使得神话这种最初的原始文化形态所显示的民族文化和基本精神相差甚远,因而东西方神话对各自民族文化精神产生的影响、所显示的理想精神和民族性格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语言禁忌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禁忌的事物、现象或者话题,是语言中最富有文化内涵的一部分。本文对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禁忌的运用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旨在减少乃至尽可能消除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因缺乏对禁忌语相关知识的了解而造成的交际障碍,从而使交际双方减少误解,确保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在现在东南亚各国中,柬埔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的文化传统的国家。我们现在要研究柬埔寨的古代历史,就应该研究我国史籍上所称的真腊的历史和更古的扶南的历史。扶南建国于何时,不易考定,大致上是在公元前一、二世纪。从扶南的建立以至扶南的灭亡,其历史约有六七百年之久。扶南在古代东南亚的历史上,占了极重要的地位。南北朝元魏时代,有人已經指出,在东南亚诸国中,扶南是最为强大而民户殷富、珍品很多的国家。其实,扶南不只  相似文献   

13.
黄河分两段流经甘肃省境。上段自青海省门堂以下进入我省,于阿格托流出省境,河长约433公里。这段黄河在古代不是交通的要道。下段于积石山县的关门村流入省境,经永靖、兰州、皋兰、靖远等地,至黑山峡出省,横贯甘肃中部,河长480公里。这段黄河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丝绸之路的必经地段。古代人们为了勾通东西间的交通,曾多次在这段黄河上设渡口架桥梁。本文拟对古代黄河上的有关桥梁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东西方经济伦理的比较分析李路曲王冰毕巍强儒教社会对现代化的适应过程东亚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是在被动的接受了欧美文明的挑战后才开始的,是一种后发外生形的现代化。19世纪中期,在惊异于拥有雄厚经济实力和先进军事力量的欧美文明之后,东亚各主要国家开始了学习欧美...  相似文献   

15.
以古希腊理性主义和希伯来精神为深层意蕴的西方文化和以中国哲学天人合一观念为核心的东方文化是人类历史地形成的两大异域文化体系。两种异质的文化传统缔造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同时也衍生了两种侧度不同的价值观念系统。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在两种文化的比较研究当中,能够对其价值观做出系统的观照,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两种文化的质别所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不否定通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从20世纪初到十月革命的胜利,列宁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东方道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就此出现了通向社会主义道路的争论。当"东欧剧变"后,人们对通向社会主义的东方道路更有许多困惑和疑虑。正确比较东西方社会主义不同道路,能更加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不动摇。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流传于欧洲,西风东渐于中国,这是近代的一个重要的史实.回顾这一时期广泛的文化交流,思考传统的中国文化与当代的科学文明的互融和互进,可以对中国当代艺术有一个清醒的定位意识,对今天开放时代文化的推进和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浅析东西方价值观的文化渊源刘宾价值观是个文化概念,它是文化意识的含义和内容的具体体现。如:东方人的价值观是东方伦理文化的含义和内容的具体体现,西方人的价值观是西方科学文化的含义和内容的具体体现。价值观的形成有其深厚文化渊源,本文试作这方面的探讨。儒家...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悲剧有一区别于西方古典悲剧的显著特征:悲剧而带有喜剧性因素。这种喜剧性因素,除表现为游离于剧情之外的插科打诨、丑行穿插外,尚有以下两种形式:第一,喜剧性情节;第二,“大团圆”的结局。后者是诸多喜剧性因素中最主要的一种,它或表现为悲剧主人公虽被镇压,但最终脱离苦难,与家人团圆;或表现为悲剧主人公虽被迫害致死,但他(她)们的阴魂却得以复仇;或表现为悲剧主人公死后化为自然界的某一物、或成仙,以偿生前的夙愿;或表现为悲剧主人公虽屡遭迫害,但经过一番曲折斗争,最终剪除奸佞,获得胜利。传统悲剧中的这些喜剧性因素使观众在伤心哀痛之后能得到新的安慰,剧本所揭示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昭昭之理使他们因悲伤而一度倾斜的心理又重新恢复了平衡,他们轻松地走出剧场,感到满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