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希腊人原初的哲学概念及尔后的理智主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中国人的哲学观是"为道","为道"既是求真,也是求善;而西方人在历史上形成了一种以求真、求知为目的的主知论的或智理主义的哲学观.事实上,在主知论的或理智主义的哲学传统形成之前,在希腊人那里原本还有一个非主知论的理智主义概念--爱智(慧).智慧不等于知识,有知识并不就是有智慧,智慧乃在于对宇宙人生的本原和根本大法之把握.希腊人的爱智与中国哲学之"为道",可以说是言殊而旨同.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中的哲学总是做着一种"超历史"的"梦".西方传统哲学的这个特点构成了传统哲学的"爱智梦想".由"爱智梦想"塑造的西方形而上学史,反映了那种需要抽象永恒本质的"人的处境",是对人的非人的理解、对历史的非历史的抽象.它隐含着分裂人、瓦解人、失落人的"病症.历史地看待哲学的"爱智梦想",既要看到西方当代思想家在破除哲学的爱智梦想时的真实动机,又要以"哲学在历史中、人在历史中"的视野把握哲学和人的内在一体关系,并从这个"在之中"出发思考人的生命本质.  相似文献   

3.
哲学怎样才是爱智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如何才是爱智慧?本文认为,惟有正视哲学自身的性质,正视哲学无用的 积极内涵,才能真实地面对这一问题。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根源于人以何种形式将人 的爱智慧变得成问题。在日常聪明算计中,我们很难找到具有哲学性质的那种爱智慧。因此, 从爱智慧理解哲学就必须从爱智慧成为问题的那些意识出发来理解哲学及其事业。为此一种 哲学的生活必须从“惊异”、“怀疑”、“在世’、“言说”和“谛听”等存在状态中进入哲学性质的那 种爱智慧。我们时代“爱”与“智慧”的危机呼唤这种智慧之爱。  相似文献   

4.
《会饮》是柏拉图关于"爱"的名篇,文中他描述了七位不同的哲人、诗人、医生等对爱若斯的赞美辞章。这七个人都对"爱"表达了自己的见解,"爱"是什么、哪种是"真爱",我们应该追求"爱人",还是"爱我们所爱"?通过对《会饮》当中涉及的"爱"进行梳理,我们知道柏拉图师徒实际关注的是对智慧的追求过程。  相似文献   

5.
杜丽燕 《求是学刊》2004,31(1):45-51
如果没有希腊文化,基督教的产生是不可想像的。基督教思想的产生得益于希腊哲学,基督教思想的系统化,同样是希腊哲学征服基督教世界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说,基督教思想是穿着宗教外衣的希腊哲学。不过,希腊哲学究竟在哪些方面为基督教做出了贡献,似乎西方哲学并没有明确的定论,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希腊文明与基督教的关系。第一,智者关于好公民的讨论和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对于好人的讨论成为基督教定位人的信仰的重要参数。第二,善的理念为基督教的上帝论提供了道德的形而上学蓝本。第三,毕达哥拉斯和新毕达哥拉斯派以及柏拉图的灵魂不灭与轮回思想,为基督教爱的理论和末世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四,斯多亚学派的世界主义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拓清了道路。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阐述,作者力求表明,希腊哲学是基督教思想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6.
人道主义概念虽然产生于近代,但是其精神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近代人道主义利用形而上学方法构建了抽象的人性,忽视了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实践智慧",丧失了人的自我确证维度,使人道主义局限在了理论层面。从对近代人道主义的理解出发,马克思主义内部也产生了关于人道主义的争论。马克思本人既批判近代人道主义,即"理论人道主义",同时也承认自己的理论是一种"实践人道主义",两者的本质差别,就在于马克思对"实践"的理解。自康德开始,德国古典哲学回归到了古希腊的传统,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将实践作为历史的中介与人自我确证的方式,张扬了人道主义的实践内涵。马克思"实践人道主义"思想体现了其理论与旧哲学的本质不同,也就为我们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提供了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7.
哲学能不能成为科学?这在今天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1].它涉及对哲学的理解.而大家知道,"什么是哲学"是哲学家们至今争论不休而且争论本身就集中反映了哲学研究水平或状况的复杂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哲学,并把创建这样的哲学视为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现在看来,这样的说法本身不够"科学",因为它把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大地简单化了.  相似文献   

8.
交往问题的历史和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之间真正的交往这个问题与对人类生活本质的探索有紧密的联系,是建立适应人的本质的社会生活的关键问题,人们对此问题的思考由来已久。亚里士多德在实践哲学中就把公正交往看成是对待他人的德性,是人在实践智慧中的最高德性。他认为需要和沟通是交往的原因,若要保证公正交往和沟通,就要在实践智慧引导下,维护是非准则和对等条件下的利益平衡原则。交往涉及公共生活的完善,个人完善还不是人的优良生活,最为优良的生活应该是把个人完善和公共生活的幸福统一起来。晚期希腊哲学、古罗马哲学、自然法和契约论思想中把普遍理性作为人们交往和契…  相似文献   

9.
《孔学堂》2015,(4)
当今欧美的"情感哲学"研究方兴未艾,从这种最新哲学视角出发来反观中国儒家哲学,特别是孟子的"四端"思想,可以获得"比较哲学"方面的诸多新启示。本文从五种情感的角度来阐发孟子哲学的"情理结构":一、"情感理性"的角度:究竟是"端",还是"心"?二、"动物情感"的角度:"四端之端"到底在哪里?三、"道德情感"的角度:"四端"顺序与"四心"程序。四、"积极情感"的角度:由"性善"推出的"情善"。五、"人类情感"的角度:孟子情论的全球价值何在?由此可见,孟子的关于"情"的思想,具有全球性的价值和意义,这意味着中国的智慧并不是地域性的智慧,而是可以跻身为世界性的智慧。从孟子"情论"出发的这种"情理结构"应是执两用中的:从现实出发上,那是"道始于情",从生存境界上,乃为"孔颜乐处",所谓"执两"(一始一终)而"用中"(度的把握),才是中国儒家得以全球化的"普世智慧"!  相似文献   

10.
欧陆人本主义哲学的现代命运李朝东在某种特定的意义上,以欧洲为核心的西方民族是个哲学的民族。亚里斯多德认为,西方哲学起源于希腊人的“惊讶”,按照海德格尔的看法,“一切存在者在存在中”这样的话使希腊人惊讶不已。由于希腊人的这种惊讶,哲学就有了起源。哲学就...  相似文献   

11.
张世雄 《社科纵横》2004,19(5):127-127
哲学是一门智慧之学 ,爱智之学 ,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悟性和对生命的思考 ,学哲学贵在“悟” ,哲学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2.
杜丽燕 《求是学刊》2006,33(2):43-48
肉体问题是希腊哲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灵魂和肉体关系的基础之一。智者的贡献在于:首先,由于他们的努力,希腊自然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被用来观察人及其肉体。其次,由于智者是从事教育的,通常比较强调知识和教育,像普罗泰戈拉一类的智者,更为强调教育和知识对灵魂的教化作用,教化的目的是灵魂的aretè(德行),于是智者的教化把知识与灵魂的关系提上哲学的日程。  相似文献   

13.
国内学者对马克思哲学辩证法的理解,从直观经验的"唯物辩证法",到认识论反省的"实践辩证法",再到关注人的始源性生存的"生存论辩证法",逐步揭示出了马克思辩证法的内在本质,从而也使马克思哲学辩证法的批判本性和解放旨趣进一步得以彰显和澄明。  相似文献   

14.
陈新夏 《浙江学刊》2005,1(6):21-25
关于马克思哲学转向的探讨,矫正了对马哲的一些误解,也深化了对马哲的认识.在以往对马哲特别是马克思历史观的阐释中,存在着重认识轻价值和将马哲知性化解读的倾向,而转向一说却拓展了马哲的研究论域,彰显了其实践性和当代价值,这无疑值得肯定.然而,某些有关转向的阐释,也存在可议之处,关于超越"认识论"模式的理解,即是一例.有的论者认为,马克思在哲学上超越了"认识论模式",实现了从传统知识论向现代生存论的转换,因而马克思哲学就是"历史生存论".在这里,"超越"的已不仅仅是"认识论模式",而是认识论本身.这种理解,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建构.因此,对于超越"认识论"模式,有几个问题应予辨析.  相似文献   

15.
"人"属于哲学关注的中心,在西方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以人为本"的解读既存在一定的共性,也表现出诠释的差异性.时空差异、哲学前提、理论框架及价值取向的异质性是不同哲学流派对"以人为本"给出不同答案的成因.总体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以人为本"是对以往相关理论的"扬弃",实现了"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内在的对接与统一.  相似文献   

16.
在公共教育中哲学有两种自我展现方式;一种是自我展现为智慧,另一种是自我展现为爱智慧.二者实际上是当代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中一般性地向大学生引介哲学的两种方式.前者导向哲学的规范性表达,后者导向哲学的描述性表达.哲学导论类课程即属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
焦循是清代对孟子性善说申发最用力者,他强调"性,生而然者也",其人性论立论基点是"智,人也;不智,禽兽也",故人性善,禽兽之性不善。焦循认为,人具"四端",人能知,人可教而明,人知情有欲求精妍,人可使"欲"从自然达至必然,人知尊贤采善,人知权善变,人可"旁通"情欲,故人性善。焦循在承认人性是本然之性、生而有之的前提之下,通过人兽对比,着力证明人具"四端"的社会属性是善的,以文明、智慧力证人性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理解和发展即中国化,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并在早期形成了"以俄为师"的特殊路径依赖,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路径选择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同时却又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长期被我们作了简单化、教条化和实用化的解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返本与开新",通过"回到马克思",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完整视阈和本真精神;通过"发展马克思",在与马克思思想资源的对接中创生出马克思哲学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已经成为重大的时代课题.就此而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开启,已经显示出积极的效应和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哲学     
尚杰 《浙江学刊》2013,(3):5-18
"什么是哲学"的提问方式本身,就已经在用传统方式回答了哲学是什么。但是,当代哲学渐渐扭转了这个提问方式,即哲学不是任何意义上已经被准备好了前提的现成的东西。"什么"或者"是"的提问方式,变成了关于对这种提问方式是如何出场问题的研究,用绵延中的"生成",取代"是";用时间问题引导空间问题;用思想画面引导概念的创造;用差异取代存在。如此展开了当代哲学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20.
希腊人的ontology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适 《浙江学刊》2002,(4):5-10
自罗素及逻辑实证主义者从语义和逻辑上向历来的哲学ontology(本体论)发起挑战,接着海德格尔又从存在主义角度对ontology提出新诠释主张,向他认为是误释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以来,至今已近百年。与之相关,中国学者中研究西方哲学的人们,也一直对如何理解西方哲学的ontologh和如何在汉语中翻译σν(being)这个根本范畴,感到很大的困惑,进行着讨论。在半个世纪以前,陈康先生对把它译成“存在”或“有”的译法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只有理解和翻译成“是”才合乎希腊文σν的原文,近年来王太庆、汪子嵩先生又以一些新的论点论证重申了陈康的意见,引起了许多讨论。由于哲学作为。ontology(研究σν的学问)原创于古希腊,因此上述讨论就不仅深入于希腊哲学的全部和方方面面,而且涉及语言、逻辑、历史、生活和全盘文化的研讨。它产生了若干重要的成就,也留下了许多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中西学者在当代都十分关心这个源于希腊哲学的根本问题,实在有其深刻的时代的背景和原因。它正是我们关注的原创文化智慧同当代现实关系问题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希腊哲学是我的专业和以往研究较多的领域,因此,在这里,我就想结合自己对上述有关ontology的讨论所作的研究和思考,对希腊哲学对我们中国人所可能具有的重大意义,对有关原创文化研究的问题,谈点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