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此情犹思———季羡林回忆文集》2005年8月已由哈尔滨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回忆文集》共5卷,200万字,图片200余幅。这是继《季羡林文集》(32卷)出版后季老的另一部规模较大的作品。众所周知,季老一生辛勤耕耘,著作等身,现虽已是94岁老人,但仍笔耕不辍,正如今年7月29日温家宝总理去医院看望季老时,季老告诉总理正在写《泰山颂》。季羡林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东方文化大师、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是我国老一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季老堪称学界泰斗,在语言学、文化学、印度学、历史学、佛学等领域成就辉煌,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  相似文献   

2.
季羡林教授是国际知名的东方学、印度学家。他一生从事教育、学术研究工作,功绩卓著,受到国内外学者的赞誉。我校于1991年8月6日至8日召开“东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热烈庆贺季老的八十大寿。为了襄赞这一盛举,本刊特发表他的学生和助手钱文忠的文章和李铮编的年谱,并以此对季老一贯关心、支持本刊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3.
1992年7月26日,我国著名的学者、北京大学前任校长、学部委员季羡林先生到延边大学给广大师生作了一次令人精神振奋的学术讲演。以《佛教对东方文化的影响》为题的学术讲演充分显示了作为我国一位元老学者的季羡林先生的丰富的学术实践和渊博的学识以及对学术的认真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4.
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与台湾南华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联合举办的“敦煌佛教艺术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 0 0 1年 7月 1 3日至 7月 1 4日在我校召开。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的学者 90余人 ,其中约 60位专家来自美国、韩国和中国台湾。兰州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李发伸教授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词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郝春文教授宣读了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季羡林先生的贺信。在为期两天的会议期间 ,代表们围绕以下内容进行了热烈而友好的讨论 :敦煌佛教石窟寺艺术研究 ,…  相似文献   

5.
20 0 1年 5月 1日至 3日 ,中国荆州国际龙舟节期间 ,由湖北省社科联、湖北省社科院、华中师范大学和荆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龙舟文化研讨会 ,来自北京、上海、西安和武汉各地的专家学者 ,就龙舟文化的渊源、内涵等问题 ,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龙舟文化的渊源是与会学者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自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提出“龙舟竞渡是史前图腾社会的遗俗”、“端午的起源与龙有着密切的关系” ,是“一个龙的节日”说法以来 ,影响深远 ,至今不少学者仍赞同此说。不过 ,有的学者在此会上 ,认为“蛮”是一个广泛而笼统的观念 ,实际上 ,以龙…  相似文献   

6.
王磊 《阅读与作文》2009,(12):26-27
季羡林先生是国学大师,东方圣哲,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人文学者,堪称泰山北斗,令人高山仰止。2007年,季老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委会的颁奖词对季老做了高度的评价:“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季老还被誉为“清华其神,北大其魂”。  相似文献   

7.
20 0 1年 10月 2 6日 ,在云南民族学院五十周年校庆的日子里 ,隆重举行“马曜先生学术生涯座谈会”。国内外10 0多位专家学者莅临大会 ,高朋满座 ,畅叙情怀。与会学者对马曜教授的学术研究、社会实践、教书育人、诗词创作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了热烈讨论并达成了共识。正如到会的《世纪学人—马曜评传》的作者谢本书教授所说 :“马曜是名符其实的‘云南才子’ ,是云南很有代表性的一代世纪学人 ,集诗人、战士、学者 (民族学家、历史学家 )、教育家于一身 ,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社会活动家。”马曜先生是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早在青年时代 ,他便积…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 8月 2 3日 ,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和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暨网络文化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邮科技大厦隆重举行 ,CCTV .COM独家网上图文直播。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发来热情洋溢的贺信 ,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任晓敏、人民邮电报社社长魏茂洪、中央电视台网络宣传部主任刘连喜、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院长唐任伍等到会致辞。在学术研讨中 ,与会的京内外学者围绕会议主题 ,发表了许多精彩见解。网络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构成本次会议的一个焦点问题。北师大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童庆炳教授认为 ,网络文化对于我们的民族文化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一方面 ,网络文化在重塑古老文化中 ,可能消解我们民族文化的真精神 ,代之以后现代的涂鸦之作 ;另一方面 ,互联网能够帮助我们保存、传播民族文化 ,传统只有与现代生活相沟通 ,才能变成鲜活的。北京邮电...  相似文献   

9.
余杰 《今日南国》2014,(4):37-37
说起养生之道,长寿秘诀,那真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那些大小寿星,有的吃素,有的嗜荤;有的好动,有的好静;有的滴酒不沾,有的顿顿饭不离酒……要把这些都视为长寿秘诀加以运用,岂不难煞人了. 北大教授、著名学者季羡林在90高龄时,却身体硬朗,思维敏捷,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许多人都问季老,有没有什么长寿秘诀?他的回答是:“我的秘诀就是没有秘诀,或者不要秘诀.”凡是觉得好吃的东西季老都吃,不好吃的东西就少吃或不吃.“心里没负担,胃口自然就好,吃进去的东西就能很好消化.”  相似文献   

10.
大师的背影     
《阅读与作文》2009,(9):12-21
2009年7月11日.农历闰五月十九,是中国学术界的哀悼日。这一天,任继愈先生和季羡林先生,一前一后离开了我们。任公逝于4时30分,季老逝于8时50分。  相似文献   

11.
荆墨 《社区》2009,(17):9-9
温家宝总理看望百岁老人季羡林先生时,对季老非凡一生的评价是“风风雨雨一百年”。前不久,季老迄今唯一一套亲定自选集的最后一册——《风风雨雨一百年》(华艺出版社2009年1月)终于出版了。翻读该书,感觉它是对季老近一个世纪风雨人生的真实写照。对我们这些后来人。总能给予更多的人生启示。  相似文献   

12.
季羡林是我国著名学者,而且是大翻译家,他对翻译事业十分关心,提出了许多独到而精辟的翻译理论和观点。季老高度评价了翻译在发展中华文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却也清醒地指出了我国翻译现状的诸多弊端,并对我国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东方学学科的开创者,又是当今东方文化研究的一代宗师.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季先生开始对"义理之学"发生兴趣.季先生关注儒学和中国哲学,自有他的知识背景,自有他的大思路.季先生以东、西文化历史性交流的大思路提出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观点.从近代以来"西风"流行、西方文化无情地冲击东方文化,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东方传统、东方文化在国际上重新受到世人重视,季先生以他的经验和阅历,以他的知识和学养提出这个问题,可以说他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而儒学作为东方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近代在东方的普遍衰落到当今的重又复苏,也恰巧印证了东、西方文化关系的这种历史变迁.这大概也就是季先生与儒学"结缘"的深刻原因吧.  相似文献   

14.
由我国东方文化大师、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季羡林先生任主编 ,辽宁大学历史系胡光利研究员任副主编的《东方民间故事精品评注丛书》 ,近日已由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发行。丛书的出版对于深入发掘东方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宝藏 ,弘扬传承东方文明 ,培养提高我国公民的外国文学素养和世界历史文化观念 ,无疑会发挥巨大的作用。《东方民间故事精品评注丛书》已出第一批 1 5册 ,计 3 50万字。丛书选收印度、阿拉伯、伊朗、日本、朝鲜、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亚非国家或地区的民间故事 1 0 0 0余篇。丛书内容丰富多彩 ,荟萃精华 ,全面真实地反映东方…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四年五月,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古代史专家王仲荦先生,应日本东京大学、山口大学、京都大学、九洲大学的邀请,赴日讲学一月,先后在东京大学作了《魏晋封建论》《魏晋文化的玄学与佛教》和《回忆章太炎先生》等的演讲,并对与会学者提出的问题作了解答。在访问期间,日本报刊多次报道了先生讲学实况,热情的赞扬先生访日成功。事后,香港报刊系统地报道了仲荦先生在东京大学讲学内容。认为先生  相似文献   

16.
郑大华先生是当代著名学者,是对梁漱溟研究公认的大家。他对梁漱溟思想属性的辨析、学术贡献的评判、文化观的探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人们对梁漱溟学术思想的理性认知,拓展了对梁漱溟研究的学术视阈。在此意义上讲,对梁漱溟的研究是解读郑大华先生学术思想的一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17.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东方文学学科的创建者,东方比较文学观念是他晚年学术思想的重要结晶。早在留学德国期间,季先生的东方比较文学研究即已初创;1946年开始从事的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研究,为东方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50-60年代,他对中印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新时期以来,他在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建立和东方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华岗校长全面贯彻《共同纲领》中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把丰富的革命实践经验与山东大学的实际相结合,改进教学,重视科研,注重学科建设,培育山大特色,创办学术杂志,引领学术潮流,延揽人才,爱护人才,奠定了山东大学发展的人才基础和学科基础。华岗校长与全体师生共同创造了20世纪50年代山东大学的辉煌。  相似文献   

19.
艾里香 《社区》2008,(17):23-23
季羡林先生是一个历尽沧桑的智慧老人。我手中的新书《忆往述怀》(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是季老一本最新的散文结集,书中蕴涵着大师一生的追求、理想和人生观。读这样一本智者的肺腑之言,对我来讲,是一件莫大的幸事。  相似文献   

20.
孟祥海 《社区》2011,(14):15-15
20世纪70年代末,季羡林任北大副校长时.一天在校园操场碰到一名男生背着沉重的行李来校办理人学手续。这名学生向季老求援:“大爷,帮我看会儿行李,我去办手续!”季老欣然应允。季羡林站在太阳底下恪尽职守地等了一个多小时。那个新生终于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对季老说:“谢谢您,大爷!”说完.背起行李消失在校园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