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高校的通识教育接近于大陆职业院校的职业素质培养,而台湾的通识教育在制度建设、课程设置、教育理念等方面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作模式,且具有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强等特点。总结台湾通识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大陆职业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可为推行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际人才交流》2003,(5):62-62
台湾《就业情报》杂志与新浪网针对两岸20岁到35岁年轻人所做的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2000名台湾年轻人中,有73%愿意到祖国大陆工作,而他们最向往的城市是上海。调查中,看好大陆未来经济发展的年轻人高达84%,仅有20%受访者对台湾经济表示乐观。这份调查显示,台湾青年去年最想就业的地区是美国,今年则是祖国大陆。有66%的年轻人表示会主动争取到大陆工作的机会。在祖国大陆的工作中,有84%希望在台资公司工作,只有18%希望在大陆企业工作。台湾青年赴祖国大陆工作的理想城市依序是上海、北京和东莞。调查也显示,有61%的受访者愿意在祖国大陆落地…  相似文献   

3.
事实上,王永庆数次投资大陆失败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大陆方面,而在于台湾当局的阻挠。 1990年元月,王永庆第一次造访北京后,认为厦门地处福建沿海,到台湾距离近,可以兴筑大型船舶停靠的港口。加上大陆石油资源丰富,在这里建立石化工业区最为适宜,便决定在厦门市海沧兴建码头与港口,建立石化工业城。这个计划被大陆命名为“901工程”。(因王永庆于1990年1月赴大陆考察、并决定在此投资而得名)。福建省政府与厦门市政府为能得到王氏的大手笔投资,在与王永庆谈判时,非常慷慨地答应,可提供约1万公顷的土地供其开发使用,土地价格也十分优惠。然而,这一计划因台湾当局的阻挠而功败垂成。  相似文献   

4.
一、海外华人专业人才回流中国大陆的现状 海外华人专业人士的人员构成主要有三大块:一是出生于海外的华人专业人士:二是台港留学生滞留海外或是从台港移居海外的专业人士;三是中国留学人员滞留海外或技术移民海外的专业人士。由于台湾学生留学海外始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后期出现留学海外的高潮,时间比中国大陆整整早了20年。在20世纪80年代,旅居海外的台湾籍专业人士,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随着台湾经济的高速发展,从1990年起,旅居海外的台湾专业人士以每年30%的回流率回流台湾。而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改变对中国大陆留学人才和科技人才的态度,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和技术移民开始定居海外。因此,旅居海外的华人专业人士的队伍中,中国大陆海外留学人员和技术移民是一支数量庞大的生力军。 据2000年8月有关部门的不完全  相似文献   

5.
范永明 《人才瞭望》2005,(11):69-69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量的台湾公司及培训导师进入大陆开拓市场以来,中国的培训业已经在短短的10年内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大陆的培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这种不规范的行业状况也正是培训业面临调整的前兆,相信在适当的调整之后,大陆的培训业会更快、更有序地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6.
台湾《中国时报》、《联合报》等都说,由连宋访问大陆引起的台海局势变化,已发展到陈水扁必须出招应对的地步。对陈水扁来说,这是一个关键时刻,同时也是一个难熬的时刻。民调:近半台湾民众希望“阿扁访问大陆”在连宋访问大陆期间,台湾媒体进行了多项民意调查。《年代新闻》5月5日的民调结果显示,超过70%的台湾民众希望陈水扁与胡锦涛举行会谈,并在两岸问题上达成协议。其中41.8%的受访者“很希望”陈水扁能同胡锦涛会面。4月底,《年代新闻》的民调就表明,62%的人希望陈水扁当局与大陆展开会谈,其中37%的人认为这“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有两个非常耀眼的外来人才群体,一个是犹太族人才群体, 另一个是旅美华人人才群体。所谓旅美华人,即旅美华人,是指在美国留学、居住和工作的华人的总称。包括历来旅美华人的后裔、大陆和台湾陆续旅美的华人。这个群体,有很高的教育水平和智力水平,在科学、文化、实业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对美国、中国大陆、台湾的科学、文化、政治、经  相似文献   

8.
由香港著名工业家蒋震博士创立之蒋氏工业慈善基金日前宣布其举办之第二届蒋氏科技成就奖,由现在起至六月二十五日接受提名。科技奖目的是表扬在推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机械和制造科技的进步、以及机械和制造工业的发展方面有杰出贡献的华裔人士。每位获奖者可获一个奖座和十万美元(约七十八万港元)的奖金。该科技奖每两年颁发一次。除评审团另作决定外,每次颁发两个奖项。获奖者必须为华裔,无须是大陆,香港和台湾的户照持有人或居  相似文献   

9.
“世界茶王”的经营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河,有着"世界茶王"的美誉,出生于台湾一个种茶世家.1993年来大陆创办天福茶叶有限公司,迄今天福茗茶已经在大陆23个省市开办357家连锁店,已然成为大陆茶行业的龙头老大.  相似文献   

10.
与"皇冠"从台湾一路走来 1987年,江永雄经历了一件刻骨铭心的事--全家人举手表决通过,决定让他到大陆,负责皇冠集团在大陆发展的业务.  相似文献   

11.
数字人才     
台湾1111人力银行26日公布上班族西进意愿调查显示,77%的上班族有意到大陆发展、工作,想到大陆发展、及已经在大陆工作的上班族中,想赴上海、北京发展为最多。根据1111人力银行调查,76.81%受访上班族有意前往大陆发展,包含已经去过/现已回来、目前正在大陆工作、想去/还没去的上班族。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的一项统计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中,我国大陆年均出国留学人员2万,累计达40余万,学成回国者10万,在校学习者10万,尚有20万留学生滞留国外,回归率仅为33%。国际研究数据表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2/3留学生归国效劳,1/3留学生在国外工作学习,回归率与滞留率保持2:为“最佳回归比数”,而我国的情况却是1:2的倒比。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人才流失令人担忧 1978年,我国恢复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的制度。国门乍开,出国留学成为一种时髦然而曾几何…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大陆经济迅速增长及两岸签订“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加快双边经贸往来的大环境下,一份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台湾五成即将步入职场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看好大陆经济前景,愿意到大陆工作。  相似文献   

14.
《国际人才交流》2013,(4):11-11
台湾人力资源机构的调查显示,近七成企业感受到人才断层,并认为此现象已经存在3年多。根据岛内相关部门统计,过去10年来,台湾外籍白领阶层及技术人员仅约2万人左右,而每年自台湾流出的人才则达2万至3万,台湾成为人才的"净输出地区"。新加坡甚至把台湾作为其人才政策的一个反面教材。  相似文献   

15.
邓波 《人才瞭望》2006,(11):107-107
在台湾,顶新集团相对于统一集团和一品集团,犹如小马对大象。1988年,顶新集团开始在大陆投资。顶新董事长魏应行说:”对内地形势的认知只有5%~10%时,感觉就很好了。只要想到什么东西一乘上12亿,心情就很激动,恨不得拥抱大陆。”但由于缺乏对大陆市场的了解,顶新集团投资的“顶好清香油”、“康莱蛋酥卷”、蓖麻油项目都以失败告终。从台湾带来的1亿元台币赔掉了80%。  相似文献   

16.
时下正在大陆各大中城市上映的影片《滚滚红尘》,是第一部在大陆取景拍摄、又获得台湾影艺界最高奖——金马奖的影片。片中主角由两岸共知的秦汉、林青霞担任,剧本由著名女作家三毛执笔,这些都大大提高了该片的知名  相似文献   

17.
由世界最具规模的注塑机制造商——香港震雄集团的创办人兼主席蒋震博士创立的蒋氏工业慈善基金于1991年起开始颁发蒋氏科技成就奖,目的是表扬在推动大陆、香港和台湾的机械和制造工业发展方面有杰出贡献的华裔人士。每位获奖者可获奖座、奖章和10万美元的奖金。成就奖每两年举办一次,奖项于国际制造科技会议开幕典礼上颁发。除非评审团另作决定,每次颁发两个奖项。获奖者必须为华裔,但无须是大陆、香港或台湾的护照持有人或居民;但两位获奖者,其中一位必须是上述地区的居民。基金希望通过此项荣誉和奖金,鼓励获奖者寻求更进一步的成就;也激…  相似文献   

18.
对老一辈的台湾民众来说,他们最景仰的企业家是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对年轻一代的台湾民众而言,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绝对是他们心目中最具分量的企业家。张忠谋是何许人也?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没有柳传志,中国大陆计算机信息产业就不会有今天的天地;同样,中国台湾如果没有张忠谋,台湾的半导体产业(IC)恐。恐怕也很难在全球科技产业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台湾传媒一般都以“半导体之父”来称呼张忠谋。  相似文献   

19.
声宝集团总裁、美籍华人陈盛沺,生长于台湾,是坚持两岸中国人要共同开创中国人新世纪的企业家。自上世纪90年代,陈盛汩就对台湾当局建言,强调台湾不可能自外于中国大陆,两岸的政治家与企业家一定要有时代的使命感,为中国人的未来共同携手前进。  相似文献   

20.
1993年5月5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布了一条让中国为之自豪的消息,中国大陆与台湾联合登山队,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登顶的6名队员中,包括4名藏族队员,1名台湾队员和1名汉族队员。但是,当天晚上,在北京的中国登山协会,又接到一条令人不安的消息,西藏的4名队员和1名台湾队员,都于当天安全下撤到779O米的五号营地,唯独不见北京队员王勇峰。天已黑透了,还不见王勇峰回来。珠峰脚下5200米处的大本营里,坐阵指挥的大陆与台湾登山协会的领导非常着急,一遍一遍通过对讲机询问撤回五号营地的五名队员。一名藏族队员说在第一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