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委艳 《阴山学刊》2010,23(2):47-50
强势主题原则是话本、拟话本小说普遍存在的现象,冯梦龙拟话本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从改编、叙述声音以及视角转换三个方面集中体现了主题对文本的结构,这种建构作为一个个案体现了话本、拟话本小说故事建构的一般特性。文本"细读",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可以从文本的细微之处见出艺术性的构成与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必须从实际出发《水浒》,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文学名著,宋江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但若要问:《水浒》究竟是农民革命的课本,还是反面教材?宋江究竟是革命派,还是投降派?人们往往不能圆满回答。这些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直到现在,还象是一潭浑水,要澄清它,必须系统地研究一番《水浒》的流变史。“对于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这是我们研究《水浒》时应有的科学态度。《水浒》不同于一般的古典小说,它既不是一个作者独自  相似文献   

3.
如果从赛珍珠小说创作的两个源头切入,即中国古典小说与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小说,深入探讨卢卡奇(Gyrgy Lukács)论欧洲现实主义小说时与利科(Paul Ricoeur)在《时间与叙事》(Time and Nar-rative)中分别论及的“拟仿”(mimesis)概念,并与美国华人学者王德威(David Der-Wei Wang)论中国现代现实主义小说时提出的“似真”(verisimilitude)概念相较,可以看出,赛珍珠的中国小说缺少了中国古典小说、同时代中国现实主义小说所具有的“历史叙事话语”,致使《大地》三部曲缺乏历史的“似真”度,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了东方主义视角。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仅可以促使我们更加科学地理解早期对赛珍珠小说的贬斥以及赛珍珠小说跨文化的传播方式,从而避免当代论者对所谓现实主义真实性话题的回避倾向,也进而帮助我们更加辩证客观地认识赛珍珠其人其文的文化意义与文学定位。  相似文献   

4.
王振星 《齐鲁学刊》2004,(2):110-112
儒家文化人格对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孔子及其弟子子路作为一对卓显的儒家文化人格符号,对《水浒传》中的宋江和李逵这对文学形象的孕育、塑造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深层次上,宋江和李逵的形象不是《三国志演义》影响的结果,而是儒家文化人格浸润使然。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上,鲁迅先生最杰出的贡献是写出了《中国小说史略》和《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等著作。这两部著作的出现结束了长期以来我国古典小说研究零散评论的状况,也结束了我国古典小说无史的局面,具有开创意义。同时它也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理论,因此其意义也就更为深远。然而,除了小说研究的专论、专著之外,鲁迅先生在他的其他许多文章里,也常常谈到对我国古典小说的新见解、新认识。特别是其杂文,其中  相似文献   

6.
明清小说评点对中国叙事学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小说评点关于叙事方式的论述,指明中国小说的源头之一是史传文学,尤其是《史记》在叙事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影响了历代叙事文学,特别是明清小说。史传文学与明清小说在叙事方式上的血缘关系,主要表现在两者都是由一系列单元结构组成的,但明清小说又突破了《史记》的形式局限,形成一个以单元结构为基础的有机艺术整体。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三国演义》《水浒传》和《金瓶梅》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形态的发展阶段,即由虚实相融到以虚为主以至完全虚构。这三部小说在创作实践上丰富并发展了中国叙事学,而明清小说评点则是在理论上予以总结升华,使其具备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7.
严家炎,文学史家,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1933年11月出生于上海。1958年北京大学副博士研究生肄业。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第三届语言文学学科评议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市文联副主席,美国斯坦福大学亨利·卢斯学者,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与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客座教授。著作有《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论鲁迅的复调小说》、《金庸小说论稿》、《知春集》、《求实集》、《论现代小说与文艺思潮》、《论中国现代文学及其他》、《世纪的足音》、《五四的误读》、《人生的驿站》、《严家炎论小说》及与…  相似文献   

8.
近代西方铅石印刷术引入,产生古典、新著、翻译等不同类型的插图本小说.从文体内部分析小说评点、插图、文本三维关系,研究近代古典小说插图本评点与插图的刊印观念,评点与插图双重艺术形态之关联,及插图本传播中插图、评点充当的主要功能,以期还原明清古典小说在近代传播的真实风貌.从小说刊本出发,以评点、插图、文本三者场域交互为重点,结合版本演变、文体演进、出版文化、读者需求,探讨其生成体例与传播模式,可以明晰评点、插图在古典小说插图本的近代传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能够拓展明清小说插图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9.
论近代狭邪小说的思想倾向张云,杜志军以“狭邪”作为妓院的代称,其渊源颇为久远,而把“狭邪小说”作为古典小说的类型名称则始于鲁迅。鲁迅在其《小说史大略》和《中国小说史略》中将《品花宝鉴》、《青楼梦》等单列一类,名之为狭邪小说、并将其基本叙事特征概括为“...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学者大多认为西方小说擅长心理描写,中国古典小说缺乏同西方小说可相媲美的心理描写艺术。实际上,中国古典小说并非如此,只不过同西方现代小说静态心理描写大相径庭。《金瓶梅》与《红楼梦》就是最好的例证,它们代表了中国小说独特的心理描写艺术。  相似文献   

11.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三国演义》主题再探潘承玉《三国演义》的主题问题一直是学术界聚讼纷纭的一大焦点问题,名家的看法颇异其趣,甚至大相径庭。这部小说的主题到底是什么,目前似仍未形成定论。拙文《三国演义二题》(《明清小说研究》1992年第2期...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典文学遗产中,小说的成就是极为突出的。而古典小说理论则是我们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一把钥匙,是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小说理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中国的民族特色。认真研究和批判继承这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无凝有助于促进我国古代文论和古典文学的研究,对于新时期小说的创作和理论研究,也可起到有益的借鉴作用。为此,本刊特辟《中国古典小说及其理论研究》专栏,以期引起文学界的注意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小说命名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中最直观、最直接的外在形式之一,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不同时期小说作家的创作思想和文学观念。论文立足于小说文本,从文化学研究视角切入,探讨明清小说命名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色,重点阐述明清小说命名与民俗文化、科举文化、避讳文化等之间的关系。“三言”、《金瓶梅》《红楼梦》等小说中的人物命名折射出寄名、七夕“乞巧”等民俗文化;《女举人传》《女开科传》等小说命名包含科举因素,《封神演义》《镜花缘》等以金榜、题名录形式设置“榜”式结构的小说更是与科举文化密切相关;《水浒传》《红楼梦》《七侠五义》等小说中的人物命名反映了明清时期的避讳文化,“避讳”对相关小说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许多文学史和评论古典小说《水浒》的论文,都把宋江形象评价为英雄人物,错误地美化了宋江。例如有的说,宋江是“领导农民起义”的“英雄形象”。有的人甚至还说宋江“不只是阶级斗爭的英雄,也是民族斗爭的英雄。”《水浒》里的宋江形象到底是不是领导农民起义的英雄呢?特別是对他投降前的一段究竟应该怎样评价?我认为确是需要好好探讨一下。我们评价宋江这个典型形象,应该用  相似文献   

15.
最近重庆出版社出版了江地教授的《清史与近代史论稿》。五十年代初,江地对捻军史领域的拓荒研究,引起中外史学界的重视.连年耕播,已出版有关专著四部.《论稿》则结集了作者明清史、太平天国史、捻军史、农民战争史和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论文。在选题上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其中或注重与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的问题,或发掘向为研究者忽视的问题,是《论稿》的一个特色。《论太平天国时期的北方农民起义》首次把其中规模较大、影响全  相似文献   

16.
尹康庄 《学术研究》2004,(4):131-135
本文从陈独秀鼓吹文学工具论又主张文学的独立与自由以及对《红楼梦》等四部古典小说的评述三个方面 ,探讨了陈独秀文学思想中的两对矛盾观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小说图像本始见于元代,鼎盛于晚明.清嘉庆以降,由于木刻版画技术的衰落,小说图像本渐趋式微.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洋照相石印术的传入与普及,古典小说图像本呈现出复兴景象.诸如《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小说名著,均出版了多种石印图像本;单部小说的插图数量,较之清代中后期木刻本大幅增加;久已消失的情节插图,重新成为小说图像之主体;众多海上职业书画家的参与,使得小说图像绘制艺术有了显著提高;而五彩石印术的应用,又催生了一批珍贵的小说彩图本.总之,照相石印术乃是推动中国古典小说近代传播的不可忽视的物质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8.
明清小说东传对日本江户小说的繁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翻案明清小说的基础上.日本出现了大量的读本小说,而通过对《剪灯新话》中的《爱卿传》与《雨月物语》中的《夜归荒宅》两部作品的比较,可以看出其中展现的审美的民族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9.
有人将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概括为类型化、性格化和心理化三个发展时期,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典小说变化演进和成熟繁荣的历史轨迹.早期汉魏六朝小说,“初陈梗概”,其人物形象过于简略,类型化用笔始见端倪.至于史传中的人物,唐宋传奇小说、话本小说中的人物,也多属于类型化的.王国维曾说:“元人杂剧,辞则美矣,然不知描写人格为何事.”(《文学小言》)这话尽管不无偏颇,但杂剧人物形象之类型化特征是不成问题的.明清小说是一个大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新思想的产生,无论在小说美学理论上或创作实践上都有新的突破.《水浒传》写人物“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声口”,是血肉饱满、个性异常鲜明的性格化的艺术典型.而到清代《红楼梦》,则完全摆脱了“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俗套,“其间悲欢离合,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它已成就为精雕细琢的  相似文献   

20.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浅谈《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孟祥中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它的艺术成就居中国古典小说之首,已是众口皆碑。《红楼梦》的艺术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蜚声文坛,这是因为它在《水浒》、《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等小说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向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