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走向"天人合一"的城市文化生态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观念与西方城市文化生态学派对城市研究的内在默契,反映了东西文化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正在走向融汇与统一.建构这样一种新的文化体系,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以及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论.本文应用这种新的理论与方法,分析现代城市的结构、功能及其特点,认为城市文化研究的基本着眼点是"以人为本",未来的城市将充分体现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协调,以及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同步发展,21世纪的城市将会真正走向"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亨廷顿以"文明的冲突"的范式来解释冷战后世界的格局,这一理论的影响也大大超出其最初的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的领域,而渐渐成为决策者、研究者以及普通大众思考多元文化的重要视角之一.在对澳门的多元族群和文化的研究基础上,文章指出在这个城市,多元族群文化以交流、融合为主,突破了亨廷顿所认为造成文明差异和冲突的种种因素,而各自形成了相互借鉴和交融的文化杂合体.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文化开始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加速发展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汇聚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和拓展外向影响的重大现实问题.根据"软实力"的来源与影响,我们有必要从思想层面上筑牢价值观的坚实基础,从制度层面上根除缺乏创新力的固有"病灶",从器物层面上打造创新文化的得力载体,使中国古老而灿烂的文化真正成为国家"软实力"的必备部分和有益助手.  相似文献   

4.
"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含义的基础上,论述了目前素质教育的认识问题,阐述了传统文化对素质教育的影响,并分析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传统文化和素质教育整合实例.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当代城市处于一种"前现代"的发展时期.中国城市在物质生活文化、精神生活文化和生产经营文化等方面,基本上都没有进入当代城市发展的现代化轨道,城市文化在整体上显示出一种与当时中国乡村文化大体相似的 "前现代"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文化战略思想和学术研究方法,"第三极文化"理论可以在中国电影研究领域开辟一个具有广阔生长性的学术空间,指导对中国电影历史与现实的认知,并积极发展有民族特色的电影理论.文章以"第三极文化"理论为参照,梳理中国电影文化的发展进程,并通过对中国电影现状的考察,思考关于中国电影在文化自觉表现上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北京在历史上曾有"水乡北京"之称。城市发展与水文化相互作用,形成了传统北京独特的水系文化地理,从元至明清,北京水系文化地理形成了从同心圆结构向散点立体结构的变迁。水系的存在还造就了传统北京的城市生态,"江南想象"、"城市山林"与活跃的城市活动是传统北京城市生态的三个方面。当代北京水文化的发展,应从复原城市水文化标志、疏通文化水脉、打造城市水文化景观入手,实现对北京城市无序扩张的生态遏制。  相似文献   

8.
论"和而不同"城市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大格局中,我国的城市形象怎样才能既保持传统、展现鲜明的民族个性,又保持与时俱进、蓬勃向上的时代生机,这是城市建设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城市的主体形象是建筑,城市的特色主要表现为城市建筑的特色,城市建筑的特色则决定于建筑文化。因此,要使我们的城市形象做到"和而不同",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建筑文化的民族化与国际化、传统与现代、城市与地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从旅游人类学的视角透视云南旅游工艺品的开发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文章指出文化真实性、文化商品化、文化涵化等是当今西方旅游人类学家探讨最多的问题,因为它们涉及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本文以云南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为案例,探讨了以上问题,并指出在现代化大潮的冲击下,传统文化也需要在保护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发展,并完成其自身的过渡与转型.  相似文献   

10.
文章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科技哲学的诠释.希腊各流派的自然哲学可以概括为"始基演化说","公理"则是欧几里德几何学大厦的基础.小农经济、性本善、人际关系以及实用主义可以认为是传统文化的"始基".小农经济是传统文化的经济基础,性本善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假设亦即"公理",人际关系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实用主义是个人在传统文化中的生存哲学.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文化的蓬勃发展,手工艺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性无法被现代设计和工业化所取代。对待传统设计的态度应该是,传承与现代同步,传承与创新同步.传统与现代交融,理论与实践并重。为了对传统手工艺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同时需要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创造和培育现代手工艺文化,是我们在设计艺术教学中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民间工艺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间工艺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民族生存方式富有特色的表现形式,它蕴藏着丰富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内涵。本文列举土家族“毛古斯”、服装服饰、“西兰卡普”、民居环境等典型的民间工艺样式,从文化的视角对其展开分析,揭示隐匿在器物之后的文化投影。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艺美术的自身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应继承并发扬传统工艺美术精神,继续保持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此基础上,应该不断创新,结合时代的发展需要,学习西方技术,使工艺美术在当代得以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赫哲族是现今世界上惟一拥有鱼皮服饰及鱼皮革制作工艺的民族。鱼皮服饰拓展了中华服饰的选材范围 ,其造型独存于东北少数民族服饰之中。该服饰图案的色彩和肌理依顺物性 ,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材美”观念 ,以及渔猎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传统工艺美术IP资源开发是激活文旅产业的密钥,亦是推动非遗文化由资源变资产、遗产变财产的产业化发展重要途径。文旅融合背景下海派传统工艺美术IP资源开发可以从产业融合、交流融合、服务融合、空间融合四个维度进行:一是继续开发开放海派传统工艺美术IP资源,协同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二是用好用活“节、赛、会”资源,加快推进长三角“非遗+旅游”交流融合。三是积极推动数字新基建建设,构建海派非遗文旅融合生态服务体系。四是坚持功能提升,增加城乡区域文化辐射力,推动海派非遗文旅空间融合。  相似文献   

16.
江苏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江苏加快了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发展,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策不配套等客观原因,也有从业人员的自身因素。对这些问题如果不予以高度重视,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该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深入分析现状与问题的同时,应立足于江苏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完善法制建设、建立创新机制并培养后备队伍。  相似文献   

17.
民间工艺美术是广大劳动者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追求和满足物质生活之余审美理念的一种升华,是人们情感的一种流露,这种有别于其它低等动物的思维,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的载体,而宫廷艺术当然也是广大劳动者血的结晶,但它冲刷掉了人们的感情美,是一种高傲的不可登攀的深居宫院的.与此相反,民间工艺是民众集体感情融洽的产物,情与美是一体的,它没有浮华和虚饰,美随情动,情借美生,情与美高度结合的生命之果.  相似文献   

18.
吉祥文化观念在我国传统工艺美术领域根深蒂固。凤翔木板年画作为传统工艺美术的主要组分,从其创制之日起,在发挥装饰功能的同时,就被赋予了吉祥文化的蕴藉。其在传达吉祥主题时,主要凭借植物、动物、器物、人物等纹样,其中以植物纹样选用最为突出。凤翔木版年画在植物纹样选用方面主要有以下特质:吉祥植物纹样与本土植物文化关系密切;纹样选用稳定承接;纹样选用方式多元。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液制作器物的国家,也是世界漆艺的发祥地。严格意义上的当代漆艺是建立在传统上的创造,它具有“原创性”。在古老的漆文化正在被人们重新衡量和认识的当下,对传统材料和技法的重拾、对新材料的挖掘和技法的创新与融会贯通,不仅可以改变漆艺术表现的美感形象,更能启发人们的艺术想象,改变艺术观念。  相似文献   

20.
从北京不同的区域来看,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各个区域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有异,于是人们将其分为不同的文化圈,比如“宣南文化圈”、“运河文化圈”、“永定河文化圈”、“长城文化圈”等。从明清以来,处于中轴线上的前门大街成为连结皇宫与天坛、先农坛的天街,并逐步形成了以祭天文化为核心,以商业文化、会馆文化、梨园戏曲文化、工艺美术文化为特色的繁华的街区文化。我们不妨将其称之为“天坛文化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