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人地关系按研究范畴不同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 ,人地关系的协调始终是人地关系发展的核心。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内涵是谋求人与地的和谐共生。人地协调论是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理论 ,它对选择与确定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模式 ,制定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目标体系 ,形成人类对土地开发利用行为的有效约束机制 ,加强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的调控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分析了土地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提出土地资源的类型、结构和丰度决定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法律手段对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任何制度或措施实行都必须要以法律中的明确规定作为依据,必须以法律规定作为保障。而我国目前关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如何完善这一法律体系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法律支持,并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平。通过对我国现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法律体系的研究,为解决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探索出切实可行的途径,进而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制定的背景出发,梳理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由MDGs转变到SDGs的过程,列举了新时期中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最后深入探讨了SDGs对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及重塑作用。首先,在SDGs的影响下,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需要进一步凝练和提升。过去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强调通过合理利用土地以获得更多经济收益,而现今需要在概念界定层面上体现土地兼具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以及土地的复合功能包括抵御灾害、保证民生的功能;其次,需要在“山水湖林田草沙”生命共同体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引领下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建立起人地耦合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实现系统内部各资源的有机循环及和谐统一;随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设计需要紧扣SDGs的各项目标,兼顾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发展,形成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土地可持续指标体系;最后,SDGs要求我国加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执行力度,丰富执行手段,加大土地科技创新的投入,重视全球伙伴关系,推动土地在可持续利用过程中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5.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公路网建设规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科学配置交通用地规模,为区域公路网规划提供可靠依据,在分析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平衡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土地利用效益系数为目标函数,以土地资源、社会需求和生态环境等为约束条件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模型,并以陕西关中地区土地利用为例,设置了16个变量,建立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系统分析了土地利用优化方案和交通用地合理规模,为科学配置土地资源、确定区域公路网建设规模以及进行区域公路网规划提供了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城市土地资源研究:基于城市经营理念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经营过程中,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着城市土地总量失控、城市土地的规划管理机制不尽合理、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城市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认为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必须遵循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管理城市土地的原则、坚持城市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原则、坚持节约用地、合理用地的原则,并从完善土地管理立法和执法,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方面给出了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界定土地循环利用概念的基础上,构建土地循环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江苏省1996~2007年统计数据,评价其土地循环利用发展水平.结果表明:目前江苏省土地循环利用发展态势处于上升阶段且优于全国;棕地开发成为阻碍土地循环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资源减量投入在土地循环利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尚未凸显,土地、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利用率较低.最后指出:基于统筹大区域的产业发展,有利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空置土地再开发和制定土地循环利用规划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另一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8.
开展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有利于了解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以地处三峡库区的重庆市丰都县为例,遵循代表性、完整性、可计量性等原则,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特点及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选取坡度、高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自然损毁情况作为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GIS进行单因素的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再利用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和重分类工具进行土地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将丰都县划分为极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5个类型区。针对丰都县土地生态敏感性分区特点,建议通过土地利用结构和利用方向调整,减少极度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的分布面积,有效防控中度敏感区向高度敏感区的转变,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以绵阳市城市发展规划区为例,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方法在探讨城镇规划发展区土地利用生态景观的空间结构基础上,提出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景观途径编制科学适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土地用途管制体系;开展土地整理,实施综合开发;建立复合稳定的城郊土地生态系统;优化城乡土地配置,建立城镇地价体系;运用现代技术,建立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管理系统;加强可持续的资源环境观念教育,完善土地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广西小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广西的城镇化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土地利用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与人多地少的现实构成了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特殊矛盾。为促进广西小城镇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应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规划小城镇;完善土地市场制度,实现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强化土地管理,严格贯彻土地法规,并合理利用土地价格杠杆调节土地供需;加强宣传教育,使可持续发展观深入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心中。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四方面构建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湖南省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认为湖南省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逐年提高,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各地级市中长沙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最高,邵阳最低,各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差异显著。因此,湖南应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城市内涵,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积极改进城市土地利用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栖霞市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发展生态农业、保持水土为主的土地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3.
对辽宁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土地资源质量下降、数量减少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实现辽宁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持续加速发展的“十一五”期间,土地资源的相对稀缺性越来越突出,土地资源的刚性约束与区域经济发展对土地不断增长的需求矛盾进一步凸显。作为我国著名的农业大县———沭阳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土地利用存在着农业结构不合理、非农业建设用地猛增及后备资源不足等众多普遍性问题,具有新时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典型性。结合沭阳县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以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以社会需求、生态环境等为约束条件,建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对沭阳县2020年的土地资源结构进行调控配置,以期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与土地资源永续利用,并进一步提出了土地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区域文化本质是历史的凝结形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以徐州为中心的苏北地区是苏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历史文化资源深厚。但复杂历史环境下形成的传统文化生态结构,尤其作为生活的基本信条,传统的权力、资源、情感观念,阻碍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的发展。只有将区域文化置于优先发展位置,坚持正本清源、深度开放、合理布局、强化功能,实现以延续生命、人伦道德、资源消耗为核心的传统生存方式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方式的创造性转换,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邵阳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以及土地资源在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闲置现象普遍;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质量下降。并针对以上问题,从保护耕地、充分利用山地资源、优化各类用地结构、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提出了在今后的发展中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探讨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涵义及其原则,提出了以建立生态经济价值观为基础的技术进步和结构变迁、文化和制度建设、生态农亚设计、群众参与与政府行为等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差别化土地管理是在现有土地管理制度框架下,重点考虑各地土地资源禀赋、区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等差异化因素,通过政策、经济、技术等手段,为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满足市场主体差异化需求,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土地资源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等多目标而实施的精细化管理。基于土地利用管理生命周期模型,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土地审批管理、土地供应管理、土地利用评价与监管等方面构建差别化土地管理政策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以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对村级工地持续利用规划编制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研究,认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遵循的原则,乡村发展理论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依据,微观经济学理论是村级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经济可行性分析的基本理论,GIS可视化的空间分析技术和定性与定量想结合的分析方法是村级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编制的技术保障,“参与法”的应用是村级土地持续利用规划的一个显著特点,应贯穿于规划编制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是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其手段是通过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升欠发达地区区域竞争力,促进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