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尤其是从宋代以后,以祠堂、家谱和族田为主要特征的近代封建家族制度,成了封建社会结构的重要特点,是封建专制主义的牢固基础之一。从封建家族制度方面来探索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缓的原因,无疑是史学研究中非常必需而又比较薄弱的课题。早在六十年初期,傅衣凌先生就曾经提出,有必要从乡族势力的作用方面来究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滞的问题,并且写了《论乡族势力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干涉》一文作为示范。本文想依据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特别是明清以来的史实,对封建家族势力如何直接阻滞、束缚、破坏社会生产的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作为对傅先生上述论文的补充和诠释,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其中,关履权、李文治、吴稼祥、唐力行、卢利源、周继旨、郁越祖,庞卓恒等同志的观点是具有代表性,影响较广。归纳各家之说,可分以下几类:(一)封建的宗法制;(二)封建的地主经济;(三)封建的工商业;(四)剩余劳动的周期性规律;(五)地理环境;(六)中西封建社会劳动者及经济力量对比之差距。可以看出研究的重点偏侧于经济方面。这是研究中的新趋向。为此,中山大学曾于一九八二年召开了“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学术讨论会”。该会集中讨论了封建经济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中所起的作用。与学会者发表了不同看法:如李文治等主张经济结构及地主经济为其最终根源;孔经纬、樊树志主张地主、商人、高利贷三位一体的作用;漆侠主张地主残酷剥削、压迫农民是其基因;胡守为、杨国宜主张小农经济;李光霁、朱绍侠等主张封建地主政权对经济的干预;关履权、谷霁光等主张封建意识形态对封建经济的影响等等。总体来看是以经济为基点作为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结构的瓦解与重建一直反复进行着。到封建社会末期,封建结构也未被资本主义摧毁,却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结构为什么能不断瓦解又很快重建,直到封建社会末期都未被摧毁呢? 我想从系统论的角度,对此作些初步探索。一、封建结构瓦解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的研究,试图从中寻找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内在原因。然而,由于学术界对于封建经济结构的见解不尽相同,往往难免“学者多方,歧路亡羊”。我们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不同于欧洲和日本的纯粹封建社会,而是以地主制为中心所建立起来的一种生产关系”。因而,无论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5.
从战国到鸦片战争两千多年,中国是封建社会。与欧洲的封建社会相比较,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这么长呢?这个问题牵扯到中国社会发展的各种构成因素,但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原因,封建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比较分析了中国与西欧封建社会的国家经济、地主经济、小农经济及城市工商业经济等多层次经济结构,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特征是封建国家经济力量的强大和私人经济的相对弱小。中国封建社会的这一特征给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及近代化转型以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和压抑,儒家思想对人们头脑的禁锢,少数民族侵扰中原所造成的频繁战乱及其带来的落后因素……等等,都阻碍中国封建社会向前发展,都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但是,这些因素还不是导致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根本原因。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①要阐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未能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化,归根结蒂,必须探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特殊性。本文试图从剖析中国封建市镇的经济结构特殊性方面,探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封建城市问题,直接关系着封建社会的命运和前途。中国与西欧的封建城市,尽管有好些共同点,但它们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它们在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 本文试图通过中国和西欧封建城市的比较,从而剖析中国与西欧封建社会解体缓速的原因。 中国封建城市的建立决定于统治阶级的需要 西欧封建城市的兴起是社会经济力量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学者们历来见仁见智。作者从社会系统内外两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原因,就中国封建社会系统内部的结构和特点而言,是一个政治化的双层社会,妨碍了中国封建社会系统内部的自动变迁;就中国封建社会在一个大的系统环境中考察而言,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的历史性封建超级大国地位,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趋势。因而内外因共同造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种典型的宗法家庭社会。封建家族是历代封建专制政权维持其统治的社会和政治基础,“国”与“家”的有机统一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特的社会结构。我国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形式、阶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和受儒家思想支配的封建法律,无不与家族制度有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达二千多年之久,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对此,学术界说法不一,大致有如下几种意见:有的认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根本原因。有的认为,封建专制主义的上层建筑,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有的则不同意上述观点,认为封建专制主义的上层建筑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封建经济基础,充其量只能发生某种限度以内的反作用,而且这种反作用还必须通过封建经济结构内部的条件才能发生它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一是在土地自由买卖的制度下,地主、高利贷、商业资本三位一体都以农民阶级作为残酷剥削的基本  相似文献   

12.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封建中央集权制是唯一的政体形式。它的具体表现就是以封建帝王为最高统治者的君主独裁的官僚政治。这一政体,在历史上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统一,对中国经济、文化的繁荣,都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但是,同一切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一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也有两重性。随着历史的发展,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实践中,越来越阻滞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成为中国社会沉重的历史包袱。研究封建中央集权制对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的严重影响,对于我们今天批判封建主义,铲除封建专制主义的恶劣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清代实物定额租制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封建地租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经济实现,是封建社会剩余劳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对清代地租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生产关系、社会结构的认识。本文将着重考察实物定额租制在清代的传布及其呈现出的诸种形态。一实物定额租制,是从实物分成租制发展来的,分成租制在早期曾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愈到后来,它压抑佃农生产积极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
封建官僚中的地域性分野问题,是中国封建社会中长期、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和政治现象,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僚政治的一个重要特点。明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晚期,但秦汉以降的以宗法为经以封建为纬的传统文化格局仍是延宕不移,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和超经济强制虽有某些松动,却又是牢不可摧。一方面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空前强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官僚小的地域性纷争义愈演愈烈,甚至发展成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城市经济的不发达,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中国封建城市的产生、特征及其在封建经济中的作用 在我国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且没有起决定作用。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国的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有的时候,统治者为了避免少数民族的攻扰而迁都筑城。这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大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它强化和巩固了封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促进了封建社会教育、儒学、文学的发展和兴盛,并对封建社会价值观念和大众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民本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被统治阶级尊奉为主流意识形态,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奠定民主在中国发展的文化基础及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中国封建统治的政治实践中不难看出,民本思想是君主政治一副有效的清醒剂,是群臣谏诤君主的重要理论武器,是封建君主自我调整治民政策的主要依据也是巩固统治、强化皇权的重要手段,因此可以说,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民本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从秦汉以来,虽然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局面,但因为有浓厚的民本思想的影响,才使君主政治的弊害得以减轻和缓解。在残酷的封建王朝兴衰存亡的交替中,封建统治者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社会发展,和欧洲不大一样,研究中国社会史的人,不论是谁都知道,中国社会分期问题意见还不一致,没有得出最后结论,但是谁都承认中国的封建社会时间很长,发展得比较缓慢.在欧洲,封建的中世纪,只不过一千年左右,而中国的封建社会,如自西周开始,则已有三千年了.就文化的发展看,古代的、奴隶制的文化遗留下来的不多,而最多的则是封建文化.所以无论研究中国文化的哪一方面,实际上是以对封建文化的研究为多,大部分是从封建时代开始或为着重  相似文献   

19.
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古典名著《红楼梦》,对18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进行了揭露与抨击,同时,也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教育制度。从贾宝玉这个具有时代色彩的叛逆者的形象塑造过程中,作品对封建教育批判的广阔性和深刻性集中体现了封建教育的破产。一、封建社会教育──科举制度的叛逆中国科举取士制度,发端于隋朝,历经唐宋元明四朝,至清初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宋明以来,历代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被统治者思想上的钳制,都大力提倡程朱理学;到了明代,理…  相似文献   

20.
《学术月刊》1981年第十期刊登了王存才同志的《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根本原因》一文,有助于推动学术界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的深入讨论。但王存才同志认为,强调极端强大的专制主义、封建国家采取的重本抑末政策等上层建筑方面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影响,就是“上层建筑决定论”,这就使人不敢苟同了。实际上,最近一个时期,在讨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问题时,一些同志根据中、西封建社会的不同特征,只是初步提出了上层建筑的反作用问题,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我倒认为,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此,想就这一问题谈些个人粗浅的看法,并与王存才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