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世纪中国散文诗是中外文化契合的产物,是20世纪中国抒情文学文体中一种特殊的抒情文体,在五四自由诗运动时期受到很多作家和诗人的喜爱,迅速完成了散文诗文体由西方向中国的译介和被中国化的文体由自发向自觉转变的文体成熟进程.20年代初中期是中国散文诗进入自觉状态后的第一个高峰,涌现了一些独具风格的作家作品,还形成了比较粗略的艺术流派,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散文诗的文体特征和文体风格.偏重于散文的西方散文诗在中国被严重诗化,更偏重于诗.  相似文献   

2.
王珂 《东方论坛》2003,(3):33-40
散文诗是一种世界文学体裁 ,散文诗文体在生成发展过程中与诗、散文等文体相互作用。二十世纪中国散文诗是中外类似于散文诗的文体在特定时代契合的产物 ,是西方散文诗文体在中国本土化的结果 ,文体特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西方偏向于散文 ,在中国偏向于诗 ,甚至被长期视为新诗的一种诗体 ,极大地影响了新诗的诗体建设。“散文诗”作为这一文体的“称谓”是不准确的 ,造成了这种文体与诗和散文两种文体的串义现象 ,导致了中国散文诗的文体建设与新诗的文体建设的混乱。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散文诗是中外文化契合的产物。在五四自由诗运动时期,我国一方面从西方译介了大量散文诗,另一方面很多作家和诗人参与了散文诗的创作,使我国散文诗迅速完成了由自发向自觉转变的文体成熟进程。20世纪20年代初中期是我国散文诗进入自觉状态后的第一个创作高峰,涌现了一批独具风格的作家作品,而且形成了比较粗略的艺术流派。  相似文献   

4.
代绪宇  王珂 《南都学坛》2003,23(1):80-85
世界散文诗已经有了 1 5 0年历史 ,对散文诗进行文类研究 ,不难发现散文诗已经成熟为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由于散文诗文体的易变性 ,散文诗被认为是诗或者散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散文诗文体的稳定性确定了它的文体独立性。中国散文诗创作和研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都源于没有确立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类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新的话语环境之下,中国大陆的散文诗写作实现了审美的回归和文体的独立,相应地也生成和确立了一些新的审美风格和文体样式,本文试图梳理这一特定的文体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轨迹,希望对目前的散文诗创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彭燕郊是中国现代继鲁迅之后在散文诗写作上做出最重要贡献的作家。他的众多散文诗"以思考代替抒情",并让思想有了诗性的音乐化了的形式,体现出了思想和音乐相交响的新的艺术形式。这类作为诗的散文诗,与一般的诗化散文有很大的不同,它非常关注自身的结构和肌理,尤其是内在的节奏感。彭燕郊的这类散文诗体现了现代诗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文学革命行动之一是引进和译介国外的文学思潮、文学样式.鲁迅先生是散文诗最早的探索与实践者之一.他将现代派文学手法与我国传统文学手法有机结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散文诗创作成果.本文试就鲁迅先生散文诗创作的概况及其散文诗所表现的思想特点和手法特征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散文诗文体在结构上经历了从线性结构到辐散结构的演变过程。早期散文诗对散文文体要素特别是叙述因素的过多摄入使它更注重作品物理时空的建构,从而使线性结构成为散文诗主要的结构模式;随着艺术探索的深入,散文诗的诗性特征亦即内视特征不断得到重视与强化,由于建构心理时空的需要,辐散结构成为散文诗文体结构的核心。辐散结构是散文诗的诗质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散文诗文体走向独立与成熟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现代散文诗可以概括为灵魂内省式、情感宣泄式和哲理思辩式三种抒情范式.其中灵魂内省式又分社会灵魂内省和个人灵魂内省.散文诗的抒情范式形成独特的内形式价值,同时也构成了散文诗的文体价值.  相似文献   

10.
散文诗与杂文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诗是诗与广义散文的一体化融合,而广义散文包括着杂文。学界却存在着混淆杂文和散文诗文体的现象。本文试论散文诗与杂文的异同;提出了杂文式散文诗与散文诗式杂文等重要概念,并进行了说理论证。  相似文献   

11.
泰戈尔的散文诗有三个特色 :以平淡为美 ,以随意见长 ,以静穆为大。宋诗具有散文诗的特征 ,这提供了对泰戈尔散文诗进行比较研究的契合点。泰戈尔具有浓郁的中国情结 ,他钻研过中国大哲学家的著作和大诗人的作品。泰戈尔的散文诗中包含着中国诗歌的美学品质 ,因而特别容易为中国读者所接受。泰戈尔在文学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 ,客观上可以视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一种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古代艺术散文与诗歌的审美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践本体论为理论基础,可以把中国古代艺术散文与诗歌在审美形式上的区别归纳为三点:在思维和创作方法上,艺术散文重在体物而赋形,诗歌偏于缘情而立象;在文本上,诗歌强调情调,散文强调智慧和趣味;两者之所以不同,是由诗歌与散文作为中国文人不同的存在方式而决定的,也是由诗歌纵情和艺术散文任性的内在本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新诗”宜改称现代“白话诗”,它应该与文言诗一起改革与发展,以解除白话诗创作的危机,求得中华诗歌的伟大复兴。它不应该去了音乐的成分,不能提倡“诗的散文关”,而要加强音乐性,批评诗的散文化、自由化,讲究诗美,讲究形式美,倡导新格律诗,与散文严格划清界限。为此,它必须首先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汲取古典诗词、民歌的营养,其次才是吸收、借鉴外国优秀诗歌的某些长处,并做到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4.
香港散文诗创作近年出现一个高潮,此前散文诗在香港受到相当的冷遇。散文诗创作主客观条件都相当充足的香港诗坛迟至90年代才有散文诗热的出现,与两岸三地的历史背景及文坛的互动不无关系。香港散文诗取得的成就与香港新诗创作取得的成就互为照应,未来的香港散文诗将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文类。  相似文献   

15.
当下散文诗的悲哀,是真情的缺席。散文的自救,散文诗的“可持续发展”,除了以血性真情来灌注,别无再好的选择!散文诗是生命写作,是真情投入,是生命最深处的秘密和轨迹的神圣展示。散文诗主情的审美命题和血性本色昭示我们,散文诗急需要为真情招魂。而对症当下散文诗的病弱,笔者以为“真情”有三方面的涵盖:真情是一种“生活化”、“平民化”、“诗性化”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学术的生命在于百家争鸣。要解决新诗形式的理论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展开讨论。吕进先生说:“有如散文的基础是内容,诗的基础是形式。”[1]没有诗的形式,也就没有了诗人与读者沟通的桥梁。新诗多数不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们还不成形。因此,如何认识新诗的形式问题便成了发展新诗的矛盾焦点。丁鲁认为,片面发展自由诗的中国新诗,正处于迷茫的困境之中。其根源主要在于“内容决定形式”的机械论没有得到应有的批判。因此,当前新诗一切问题的突破口,就在于加强格律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除此以外别无其他出路。黄淮、周仲器认为,格律诗中的“自律体”与“共律体”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前者是“一诗一律”,后者是“千篇一律”。“自律体”与“共律体”的矛盾运动是中国格律诗发展的内在动力。当下新格律诗的“自律体”与“共律体”的继续创新并互动演变,必将迎来中国诗歌形式的第三次伟大变革,实现中国诗歌的真正复兴。万龙生认为,戴望舒对于诗中的音乐性曾经有过偏颇、极端的认识,而且在自己的创作中予以贯彻;但是,他后来对那种意见作了修正,并且在创作中实现了向音韵的回归。这一过程,证明了音韵的魅力以及音韵对于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运用中国古诗文,是以美好的形式和情怀阐释民族理想、时代潮流和人民需求,可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借鉴。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适当运用中国古诗文,坚守文化自信,整体探寻中国文明、革命与现代化之道,可将大学生的思考引入更深广的领域中;加强中国古诗文运用,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利于向高校学子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其传播中国好声音;合理运用中国优秀古诗文,可促进大学生明确其理想、信念,提升其智商和情商,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8.
王珂  代绪宇 《南都学坛》2003,23(6):62-69
格律诗能够成为古代汉诗中最重要的定型诗体,其诗体的主导地位维持了千余年.既是因为格律诗本身具有齐言体、音乐美等格律上的诗体优势,也是受到了以科举制度为代表的官方保护的结果,更是因为有词和曲这样的准型诗体作为格律诗最重要的辅助诗体,减轻了定型诗体对诗人的文体自由的抑制。词和曲加速了古代汉诗诗体由定型诗体到非定型诗体的诗体解放进程,促进了汉诗诗体在诗体规范与诗体自由之间的和解,避免了汉诗诗体走上极度律化或极度散文化的极端。由于词与曲的文体调和作用,古代汉诗形成了长期以格律诗为主导诗体,词、曲为辅助诗体的定型诗体与准定型诗体并存的诗体多元格局。在形式和内容上,词和曲与格律诗相比,更具有灵活性和通俗性,有效地纠正了以格律诗为代表的正统诗歌在形式与内容上的严肃性。不仅有利于格律诗的存在,也极大地从诗的体裁和风格上拓展了古代汉诗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9.
平民不仅可以是没有受到多少教育的普通百姓,也可以是过着现实世俗生活的并非贵族的文人。平民文学是比通俗文学雅一些,比贵族文学俗一些的文学。打油诗是汉语诗歌中长期流行的特殊文体,是中国正统诗歌的俗化形式和非正统诗歌的雅化形式,平民性是其最重要的文体特征。平民性主要分为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方面,它采用雅俗共赏的语言和文体,直接关注现实世俗生活,抒写平民性情感,揭示平民的生存境遇。打油诗不是大众的通俗诗歌,也不是贵族的高雅诗歌,而是平民的诗歌。打油诗体是汉语诗歌中正统诗体和民间诗体必要的补充形式,是汉语诗歌中最常见的讽刺幽默诗体,诗体具有稳定性,不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它不但受到喜欢附庸风雅的普通百姓喜爱,还受到生活在民间崇尚世俗生活的文人的格外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