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树牦牛     
牦牛,是青藏高原上藏族人民一种特有的牲畜。它那高大的身驱、长长的披毛和弯曲而对称的犄角,看起来,有点吓人,其实它是一种既供役用,又供食用的驯服家畜。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素有“牦牛的故乡”之称。这里的牦牛,适应性强,蹄大坚实而耐磨,善走高险路,具有较强的运输能力,还可以拉犁犁地,是目前高原上尚不可缺少的生产工具。一头犍牦牛可驮70——80公斤重的东西,翻山越岭,日  相似文献   

2.
玉树通天河流域岩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以牦牛图像数量最多,牦牛图像是最具本土风格的图像类型。文章通过图像学分析,将牦牛图像分为3个类型,并根据相关资料确定了每种类型的相对年代,认为从A型牦牛风格到C型牦牛风格反映了青藏高原早期人们的牦牛崇拜到图腾信仰的发展过程,同时牦牛图像的演变也是生态环境不断调适的表征。  相似文献   

3.
四月底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依然一片白雪苍茫,寒冷与4000多米的高海拔对于世居于此的黑牦牛早已习以为常。风雪中,一只只黑色身影专注地啃食着埋藏在雪下的草根,成为青藏高原中最为鲜明的生命迹象。在巴塘草原,进食的牦牛们一天中总有两次被马达的轰鸣声打断:起降于巴塘草原、玉树机场的航班,在牦牛的注视下飞越巴颜喀拉山脉,链接起玉树与省府西宁的空中通道,打破雪原的寂静,缩短了高原玉树与内陆、低地的距离。  相似文献   

4.
1973年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出土了我国第一件重达80公斤的牦牛青铜器.1990年这件牦牛青铜器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宝级文物.本文以较翔实的历史资料和民族学资料为佐证,结合藏族历史、宗教文化等对这件民族文物的考古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揭示出青铜牦牛与藏族的图腾崇拜、历史习俗以及宗教信仰之间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5.
左江流域崖壁画作画工具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左江流域崖壁画的作画工具,有人认为是竹子,有人认为是绳扎布片,有人认为是手指,等等,莫衷一是。笔者认为该是以白茅草扎把作画具绘制而成。试申述其理由如下: 第一,从白茅草在左江流域壮人意识中的特殊地位看。白茅草,壮语称为“ha~2kveu'”。它在壮族地区,举目可见,俯拾皆是,用途广泛。它的根呈节状,清凉解热,可以入药;它的叶长条而呈扁针状,可以苫房盖屋。不知出于何种感情积累,意识淀结,在壮族人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呈现新疆:刘湘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姆 《中国民族》2015,(4):35-41
帕米尔高原最东部,雪峰之下的勒斯卡木村:柯尔克孜族牧民托乎提赶着牦牛群过河,趟过河水、走不出几步,渗入牦牛毛里的水尚未滴尽已被冻住。牦牛从头至腹、至尾的身上冻结出冰溜子,粗重的喘息中夹杂着冰溜摇曳碰撞之声,走到山影晴亮处,披挂一身的冰溜子折射出光芒……昆仑山,海拔5100米的海尼拉克矿区:采玉人沿着悬崖峭壁,像壁虎一样徒手攀爬着一点点地移动,脚下就是万丈深渊。他们在昆仑山中寻找矿脉、切割山体、打矿眼,用两天将寻找  相似文献   

7.
功勋牛白瘢 白瘢是一头很丑陋的公牛,不知是因为遗传有问题,还是饲养上出了毛病,3岁牙口了,个头却还只有健康公牛的三分之二大。一般的公牛到了它这个年龄,毛色金黄通体像擦亮的铜壶,肩峰高耸,双目炯炯,体格威武雄壮;而白瘢身上的毛呈枯黄色,不仅没有光泽,还患有体癣,露出一块块难看的白瘢,活像还未化尽残雪的草甸子,肩胛平塌,目光猥琐,缺乏雄性的光彩。 主人见白瘢既没有脚劲在山间驿道运送货物,又没力气犁地,纯粹是个废物,便打算用精饲料催肥了当菜牛宰,可就在这当儿,白瘢竟一跃变成了功勋牛。  相似文献   

8.
西南吹打     
“西南吹打”是一种深受各族人民喜爱的合奏音乐.它源于金、元时期,当时用于军乐仪仗,明朝已在各族人民中广泛流传.现流行于云、贵、川的汉、彝、白、拉祜等族中.它演奏开始是以海螺、大筒、长号各  相似文献   

9.
在声乐训练中,有些学生对"美声"和"民族"唱法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出现以下情况:一是以撑挤咽喉代替打开喉咙,以憋气代替流畅自如富于弹性的呼吸支持,以浓重的喉音代替高位置共鸣,误以为"美声";二是了为追求甜脆亮和所谓靠前的效果,用浅胸式的呼吸,吊紧喉咙,挤出尖白刺耳的亮音,误以为是民族风味.以上做法,对于声乐的正确学习和发展均是不利的,因此,搞清楚"美声"和"民族"概念,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学好声乐,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六年级三班的柯尔克孜族姑娘努热孜汗,家在哈拉奇乡,离县城230多公里,一半路程通车一半路程靠骑马。她清楚家里的情况,8口人,30只羊,4匹马,3头牦牛,3个哥哥没有上过学。一年级五班的布比巴拉提,家在哈拉布拉克乡库克阿尔特村,离县城180公里。这个学习成绩非常好的柯尔克孜族小姑娘说,家里有3口人,37只羊,1匹马,4头牦牛。她得先骑一天马到乡政府所在地后再坐车来县城。四年级的多来提拜克,家在120公里外的山里。这个调皮的柯尔克孜族男孩说,他很久就想到县城来上学,以后还要到大城市去读大学。二年级的珠玛别克和一年级的阿山拜克,今天特别高…  相似文献   

11.
去年十月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畜牧局到木里藏族自治县康坞牧场买了一百九十四头牦牛,并要求康坞牧场派两名技术好的牧工随牛同往,把放养、调教牦牛和挤制奶品的全套技术教给金阳的彝族牧工。康坞牧场欣然同意,决定派丹增纳姆和仁清单珠两位藏族青年牧工赶牛前往。  相似文献   

12.
沿着丝绸之路的古道西行,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西北方向,便会看见一条以孔雀命名的河流。它扬起的碧波如同乳汁,哺育着尉犁县的大片土地和生灵。与孔雀河水一起承担着保护神角色的一群白衣天使,则常年驻守在县人民医院的大院里,为世代生息在这里的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各族群众治病消灾。在白  相似文献   

13.
毛兔 《民族论坛》2006,(11):20-21
天山一号冰川,海拔4000米。蜿蜒的盘山公路上,黑压压的一大群牦牛挡住了司机们的去路。一个二十多岁的蒙古族小伙子骑着马熟练地驱赶着牛群,强壮的牦牛在他简单的吆喝声中顺从地让开了一条路,司机和牧民各自上路,身后的漫天尘土在天山山脉的峡谷中飞扬。这是新疆牧民春季转场中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场景。在新疆,每到秋季、春季,牧民都要赶着牲畜由夏牧场转移至冬牧场,或由冬牧场转移至夏牧场,这个过程叫“转场”。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属山地牧区。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北的北疆和南疆西部山区。随山地海拔的变化,从低处的荒漠到高山草地,形…  相似文献   

14.
白裤瑶族婚姻家庭形态述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裤瑶族婚姻家庭形态述议蓝仕明(南丹县民委)白裤瑶族是我国瑶族的一个支系,主要聚居在广西南丹县里湖和八圩乡。白裤瑶因流行穿着白布短统裤而得名。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白裤瑶族的婚姻习俗及家庭形态别具特色。一、传统的订婚仪式白裤瑶族的婚姻制度与其他民族一样...  相似文献   

15.
高原有高原人的独特生活方式,草原有草原上的特殊文化载体。我们来到藏北高原,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到处都是牧民赖以生存的牦牛和羊群。而牧民的栖息之所,则是各种各样的帐篷。草原是他们的环宇,帐篷就是他们的天堂。他们在帐篷里产生高原文明,也在帐篷里创造草原文化。他们的草原文化当然也包含他们的信仰:原始的崇拜,苯教的信奉,最终还是顶礼在佛菩萨的脚下。佛从恒河平原向它所能传到的地方传  相似文献   

16.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把最大的注意力放在商品与服务的自由贸易上,这就决定了产品必须要具有特色,而产品特色的决定在于资源特色的基础.牦牛作为高原特有的畜种,以其独有的特色理所当然地应成为西部藏区畜牧业发展的主体.同时,面对入世之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牦牛产业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应对"入世".  相似文献   

17.
唢呐是我国一种典型的民族乐器类型,演奏者在进行乐曲演奏时所采用的呼吸方法与常规的呼吸方法是明显不同的。唢呐演奏中所采用的是一种具有明显技巧性的呼吸活动,需要演奏者结合乐曲的演奏要求而选择和应用相应的呼吸方式,通过对呼吸技巧的合理应用以达到预期的演奏效果,为观众带来优质的听觉体验。文章首先简述了唢呐演奏过程中的呼吸特点以及呼吸技巧,其次介绍了唢呐演奏者进行乐曲吹奏的呼吸技巧与其日常训练方法,并且对演奏者处理自身呼吸和其他元素关系的方法展开相关研究,最后提出在呼吸技巧训练过程中所需注意的几点问题,希望能为我国唢呐演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维吾尔族色彩审美观及所表现的民俗文化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颜色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其中包含着多种文化现象。颜色文化虽然表现在某一民族的生活,而每一种颜色所表现的审美意识和民俗文化现象又是不同的。本文从民俗学的角度出发,对维吾尔族心理中具有特殊意义的白、绿、红、黑四种颜色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贺龙元帅的故乡桑植县,有一个土家、白、苗等民族和睦相处的英雄村庄──白竹坪。白竹坪是革命老区,1931年8月,湘鄂边六县联县政府由鹤峰迁到这里,为了保卫红色政权,桑植县游击大队率领白竹坪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先后3次粉碎敌人的疯狂围剿。直至解放,白竹坪有500儿女献出了生命。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又出现了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土家族村支部书记,他继承着革命先烈的遗志,默默无闻地工作着,用一腔忠诚谱写了一曲新时代为民谋福利的感人篇章。他就是曾多次被评为市、县“十佳建校功臣”、…  相似文献   

20.
红、黄、蓝、白、黑,是五种不同的颜色,可在宁夏,却被人亲昵地代表了五种驰名中外的土特产品。红——枸杞,是一种色红润、味甘甜、富营养的名贵药材。它刺如枸之刺;茎如杞之茎,故名枸杞。在医疗保健上,有滋肝补肾、生精益气、活血安神、祛风明目等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说它“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