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体的各个部位中,“头”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英汉语言中有关“头”的隐喻表达式比比皆是,但主要有容器隐喻、空间隐喻和转喻三种。  相似文献   

2.
李文静 《理论界》2012,(2):131-133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中"前"和"后"的义项及其所附词条为考察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空间隐喻的理论,对"前"、"后"的空间隐喻线索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并尝试给予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概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本体隐喻基础之上。俄语中的“心灵”概念隐喻的本体就是人本身,同时又是容器和其它有形的物体。俄语中有关“心灵”的本体概念隐喻是复杂的认知机制在语言中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4.
down和“下”空间隐喻的相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红波 《琼州学院学报》2012,19(6):139-140,147
本文比较了"down"和"下"在数量、时间、状态、社会地位和范围五个概念域的隐喻拓展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11部莎剧中"人生"隐喻的研究发现,常规隐喻与新奇隐喻构成规约化程度从高至低的连续体。莎剧对"人生"在精神方面的属性特征进行了显著拓展,而对位移类隐喻的创新较少。莎剧通过扩展、细化、质疑、混合、泛化等方式在常规隐喻的基础上创造新奇隐喻,并在语言层面利用明喻、暗喻等显性修辞手段体现概念隐喻的作用。发掘莎剧中隐喻的创新方式,对深入认识莎剧的语言艺术及思想内涵,探寻概念隐喻在人类认知及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隐喻使我们正确的认识抽象概念,将旧知识扩展到新的领域去,对于思维扩展,语言习得,甚至人际交际能力的提高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从认知的角度来看,通感隐喻不仅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而且是一种认识现象。在此,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味觉通感隐喻展开分析研究,以探寻这一现象背后的认知理据和奥妙。  相似文献   

7.
阐述通感隐喻的生理和心理基础,系统的分析作为通感与隐喻之间的异同,认识到通感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人的认知思维方式。通过以诗歌为语料,深入分析通感隐喻在语言表达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上/下”与“UP/DOWN”的地位隐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汉语垂直性方位词“上/下”和英语垂直性方位词“UP/DOWN”作地位隐喻对比研究,解读汉英在社会等级这个概念域内,从空间关系的选择和表达形式到反映的认知模式上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Serious leisure作为“严肃休闲”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在华语圈已被使用了近二十年,并衍生出“严肃”“深度”等通行译名。然而迄今为止,罕有学者对该概念各种译名使用恰当与否做深入辨析。从与原始理论隐喻相契合的角度来看,serious两种较为通用的译名“严肃”与“深度”各有优劣:“严肃”从主观方面反映了严肃休闲活动者的矛盾意愿与抗争能动性,却难以体现活动本身的纵深发展倾向;“深度”则自客观方面揭示了严肃休闲活动的动态过程与生涯持续性,却忽视了活动者的主体意志。如果以斯特宾斯原始理论为基点,综合考虑词源考证与原始词义、隐喻契合、语境使用三方面要素的话,“严肃”或为更适用译名,但某些语境之下可考虑替换为“深度”。  相似文献   

10.
现代隐喻研究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认知、思维、言语和行为的基础.本文分析了"隐喻能力"对英语学习者在词汇学习以及发展认知和思维方面的作用,探讨了英语教师培养学生 "隐喻能力"的三条可能途径,目的在于唤起英语教师对培养学生"隐喻能力"的重视,并为学生的词汇学习以及自主学习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汉语——英语“食物”隐喻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喻是语言构成的基本形式,研究隐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的认知结构,以及人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对语言的认识、构建和使用。以莱考夫等人的当代隐喻理论为基础,从认知角度对汉语和英语中与“食物”相关的隐喻进行比较,并提炼出这方面的概念隐喻。探讨汉语-英语“食物”隐喻的共性和个性,寻求其普遍性和差异性存在的原因,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汉语的心理动词中普遍存在着通感隐喻,通感隐喻可以作为一种构词的方式和理据。通过对心理动词的考察,我们发现各类感官词构成的心理动词数量不等,在数量上未完全体现通感层级分布的规律,这主要体现在嗅觉类感官词上。像其他隐喻一样,"通感式隐喻"也是语言中新词产生、词义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丰富了语言的词汇,填补了许多词项空缺,扩大了词语的语义范围。  相似文献   

13.
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概念,应用概念隐喻解释认知、了解世界给了我们全新的视角。运用概念隐喻理论从英语和汉语两方面对"成功"这一概念进行了认知语言学分析,揭示其普遍性的特征,对了解我国文化,发现中西文化中的差异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隐喻与计算机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宁 《云梦学刊》2003,24(6):117-118
隐喻对计算机英语有多方面的影响。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已经广泛地被应用于计算机领域中,并且创造了许多新的词汇,大大丰富了计算机语言。  相似文献   

15.
一词多义现象是语言研究的热点之一,隐喻和转喻是语义扩展的重方式。从认知角度看,隐喻思维和转喻思维也存在交叉,即转喻一隐喻连续统现象。在这一现象中,隐喻的关键在于相似性,转喻的特征在于相关性或临近性,转喻通常作为隐喻的基础存在。以词汇“花”为例进行认知思维分析,是探讨词汇语义衍生过程与认知思维的重切入口,也为探讨隐喻与转喻相互作用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16.
岳好平  匡蔷 《云梦学刊》2011,32(5):135-138
通感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认知客观世界的方式。运用动力意象图式理论,从认知角度分析通感隐喻意义构建过程中的后台认知操作,即通感隐喻意义的构建条件、构建方式及其意义构建的最终结果,可以论证在动力意象图式理论框架下通感隐喻意义解读的可行性,并能揭示通感隐喻背后"带镣而舞"的意象美。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的角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在传统的修辞学中,隐喻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然而在新生的认知语言学中,隐喻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并且被认为是一种很重要的认知工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在表达抽象的情感中,隐喻无处不在。文章通过研究英语和汉语中大量的"爱"的隐喻,发现由于人类共同的生活经历,认知上和语言上的共同性,英语和汉语中有很多关于"爱"的共同的隐喻。然而,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也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8.
隐喻概念是构建跨越隐喻鸿沟的桥梁。英语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中输入已知的隐喻概念,总结新的隐喻概念,帮助学生注意汉英文化中隐喻概念的不同,提高学生的隐喻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理论框架为Charteris-Black的批评隐喻学来研究演说语篇中隐喻的劝导功能。提出隐喻分析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综合个人主体和社会资源角度进行多角度分析的观点。个人方面,应从认知语义、个人的社会语境知识背景来分析如何理解和阐释隐喻;社会角度应通过分析隐喻背后潜在的意识形态性和社会文化历史因素,揭示说话者为何选择特定的隐喻来实现交际目的。隐喻表达具有可以框定和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的评价功能,使用隐喻可以激发情感,具有号召和道德评价的功能。隐喻这种言语行为可以揭示话语群体的信仰态度和感情,最终使隐喻在演讲语篇中起到劝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空间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权力运作的基础。"五四"乡土小说中频繁出现的庙宇祠堂不仅是故事发生的场景、环境,还是一处密布着价值秩序与权力关系的空间。首先,在清末"庙产兴学"运动的鼓吹下,相当一部分庙宇祠堂被改造为现代学校,这种空间转变具有思想启蒙的隐喻效果。其次,空间是权力实施的工具和手段,"五四"乡土作家写出了作为权力空间的庙宇祠堂对农民的规训和精神奴役。最后,作家们既刻画了庙宇祠堂空间权力在现代教育变革影响下的时代变迁,也注意到这种权力在面临新的时代挑战时经过适时调整非但没有被摧毁反而变得愈发强大甚至阴恶的荒诞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