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中,笔者针对中国传统戏曲元素在钢琴艺术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展开了一系列研究,首先介绍了钢琴艺术融入中国传统戏曲元素的基本意义,然后讲解了中国传统戏曲音调在钢琴练习曲、表演乐曲以及钢琴伴奏中的应用,然后针对中国传统戏曲结构中的戏曲板式、戏曲变奏以及音色在钢琴曲目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展开了相关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传统戏曲艺术与钢琴艺术的有效融合,推进我国多元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代民族声乐是中国传统民族声乐和西洋美声唱法之间相互融合的产物,是对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借鉴。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一些优秀元素的应用,对现代声乐艺术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篇文章主要从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现状入手,针对现代民族声乐对戏曲艺术的借鉴措施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3.
现代民族声乐是中国传统民族声乐和西洋美声唱法之间相互融合的产物,是对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借鉴.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一些优秀元素的应用,对现代声乐艺术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篇文章主要从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现状入手,针对现代民族声乐对戏曲艺术的借鉴措施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4.
从英美戏剧与中国传统戏曲在主导性话语模式上迥然相异,探讨了戏剧戏曲话语模式的差异一为发达的对话式艺术,一为优美的歌唱艺术.之所以如此,除了中西文化传统差异之外,英汉语不同的语音动力特征对曲艺话语模式选择倾向的客观制约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从语义学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的视角深入分析了语言文化对于戏剧戏曲主导性话语模式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是20世纪的文学巨匠,是一位极具深度思想和艺术创造力的作家。当然鲁迅的文学成就与他的语言艺术的魅力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他的小说更是以揭露社会人性为目的,以他特有的犀利冷峻的风格自成一家。他的小说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很多学者专家对鲁迅小说的研究是多角度的,都各成一家之言。本文以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为材料来源,从语言特点的角度出发,分析总结鲁迅小说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是20世纪的文学巨匠,是一位极具深度思想和艺术创造力的作家.当然鲁迅的文学成就与他的语言艺术的魅力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他的小说更是以揭露社会人性为目的,以他特有的犀利冷峻的风格自成一家.他的小说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很多学者专家对鲁迅小说的研究是多角度的,都各成一家之言.本文以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为材料来源,从语言特点的角度出发,分析总结鲁迅小说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戏曲艺术和中国水墨人物画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中国都有着悠远的历史。近代以来,戏曲人物题材的国画作品开始增多,对这类题材作品的研究也显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查阅与中国戏曲人物画相关的各类材料,总结出中国戏曲艺术与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联系和共性。  相似文献   

8.
传统戏曲在中华民族文化中起到娱乐、教育、文化传播等多重作用。然而随着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大众媒介的普及,当下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亟需实现突破与创新。分析中国传统戏曲发展与传播的困境,在此基础上设计问卷调查民众对传统戏曲普及度和戏曲创新的看法,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能够提炼出有效提高中国传统戏曲发展及传播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怀乡     
鲁迅对于故乡的情感极为复杂.笔者曾从鲁迅青年时期对绍兴的逃离,以及从鲁迅的现代观念的建立和"现代者"身份的确立等方面否定鲁迅怀乡.但本文主要是从中年开始直到到他离开人世,在鲁迅进入"暮年"心态和"向死"心态中,他又开始了"怀乡"历程进行论述.而生命后期的鲁迅又真正进入了"泰然"心境,在"喜悦"中走进了他永远的"故乡"  相似文献   

10.
像中国其他积极的知识分子一样,对中国社会教育的责任成为鲁迅一直以来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对社会进行改造的话,首先应该从社会教育入手,因为只有有一定的教育基础,社会才能得以进步和发展。而鲁迅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对当时现行的家庭教育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主张以科学教育来代替传统教育、以白话文来代替文言文。本文试图对鲁迅启蒙思想进行研究,为的是了解他的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教育的差异所在。  相似文献   

11.
蓝夹缬是唐代彩色夹缬的遗存,是我国雕版印染的活化石。本文是作者在浙闽山区独立坚持五年蓝夹缬田野调查的结晶浓缩,全面而扼要地介绍了蓝夹缬的工艺流程、戏曲纹样及民间应用文化圈等。  相似文献   

12.
更敦群培是20世纪上半叶一位杰出的藏族学者、启蒙思想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文学作品;同时,他也是一位在藏族传统绘画和非传统绘画方面都颇有造诣的艺术家。他的艺术活动主要包括早年安多时期、拉萨时期和南亚时期,并创作了不少绘画作品。他作为上世纪最早受西方绘画和艺术思想影响的藏族画家,在西藏现代美术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地位。文章根据近年来陆续发现的更敦群培的绘画作品、有关其艺术活动的文字资料以及收集的口头采访资料,系统论述了更敦群培短暂一生的艺术活动、绘画作品及其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13.
萨茹拉 《西部蒙古论坛》2020,(1):107-111,128
哈斯宝十分推崇《红楼梦》,对曹雪芹的艺术才华赞赏备至。而他对《红楼梦》的推崇,关键在于曹雪芹的进步思想。正因为哈斯宝认同并崇敬曹雪芹,才成了曹雪芹的后世知音。本文比较研究了哈斯宝与曹雪芹,深入分析了哈斯宝惊叹曹雪芹之笔墨才华及能成为作者"后世知音"之故,并进一步探索了哈斯宝的人文社会观,总结出哈斯宝想通过文学评点欲遇其自己的知音,力图向更多的人倾吐当时社会真相,同时号召后人去做他的知音--即曹雪芹的知音的知音。  相似文献   

14.
金代女真文化与文学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对元曲的繁荣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女真歌谣与歌舞、诸宫调、金院本在思想内容、艺术表现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为元曲尤其是杂剧的繁荣奠定了基础;金代女真帝王对通俗文学的喜好和宽松的文化政策,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由金入元的作家队伍等,共同促进了通俗文学元曲和小说的发展与繁荣,使元杂剧迅速走向中国古典戏曲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5.
在清末民初的中国政坛中,姚锡光是一位对边疆民族问题有颇多独特见解的封建官员。在激烈的社会变革中,他对中国边疆民族问题始终予以关注,特别是对中央政府治理、发展西藏等问题上持有较为独到的认识与见解,在其《筹藏刍议》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筹藏观,为清中央政府及之后北洋政府治藏方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百年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胡适是民间文学的文学研究派的代表人物。他是"双重的文学"、"比较研究法"、"母题研究"等民间文学研究理念的始作俑者和实践者。他支持顾颉刚的古史辨伪,认定古史传说的嬗变无非是由简单变复杂、由地方性变全国性、由神话变史实、由寓言变事实四种途径,并将其研究方法概括为"历史演进法"。他是我国学术史上提出"箭垛式人物"及"滚雪球"式的变迁规律这两个传说学理论的第一人,为中国传说学的建构奠定了初步基础。《歌谣》周刊停刊,歌谣研究会的学者们风流云散逾十年后,他再度复刊《歌谣》周刊,宣称"我们现在做这种整理流传歌谣的事业,为的是要给中国新文学开辟一块新的园地",并发布全国歌谣普查建议书,因而与南方民俗学派的思潮遥相对峙。  相似文献   

17.
王启龙  杨洋 《民族学刊》2020,11(1):105-111, 145
乌瑞(Uray Géza,1921-1991),匈牙利著名藏学家、语言学家,他在藏语言、藏族历史研究领域享有盛誉。乌瑞的学术生平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藏学启蒙时期(1940-1948),藏学研究初级阶段(1949-1973),全身心投入藏学研究阶段(1973-1991)。其对藏族方言、古藏文的研究包括对藏文动词结构、藏文词后缀的探究;其对藏族的研究主要通过对古藏文历史文献的考证,以探讨吐蕃时期的历史制度等。乌瑞的研究成果体现其丰富的文献基础和扎实的文学功底。他对古西藏文献学的一些难题和有争议问题有着颇为审慎的判断力,这使他成为一代典范。目前,国内学界对乌瑞的研究不多,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8.
近二十年来中国故事学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民间文学领域,各门类的研究均取得很大成绩,而又以故事学研究最为突出。文艺学、文化人类学、类型学、母题学、神话———原型批评、结构主义、历史学等等方法,在故事学研究中都有比较娴熟的运用,产生了一大批令人欣喜的学术成果。对这方面的主要成果进行厘清,展现出一条不断深入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9.
覃嫔 《民族论坛》2012,(2):100-103
新晃"咚咚推"源于侗族宗教祭祀的傩戏,因其舞蹈表现形态等一系列的非凡艺术形式而引发了诸多文化学者的关注。这一深藏于民间的舞台歌舞艺术在舞蹈动作的表现力上面,具有原始的美感和宗教的神韵,这使得该古老艺术所释放的文化因子蕴含了颇为深厚的文化价值。本文重点对"咚咚推"的舞蹈表现形态及其意义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阿卜杜拉·阿齐兹·李德伦 (1 91 7- 2 0 0 1 )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际指挥大师 ,中国交响乐之父 ,是回族穆斯林的文化巨匠。他一生光明磊落 ,奋发进取 ,德才兼备 ,德艺双馨 ,为中国的交响乐事业呕心沥血 ,作出了卓越的开创性贡献 ,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