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莞市和中山市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总体上大同小异。两市在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社会条件、成本支付能力和基本改革思路三个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趋同性,在制度整合的个别细节以及保障城镇未就业人员的做法上则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推进"农保"转"城保",必须具备比较成熟的经济社会条件和转轨成本的财政支付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整合方案。  相似文献   

2.
川渝城市群工业结构关系合意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相似系数对川渝城市群内13个主要城市的工业结构关系进行了测度,并利用区域配置系数和区位商系数,从重点工业的层面对工业结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最后,结合资本利润率对相似系数较大的城市之间的雷同重点行业进行了竞争力绩效分析。认为:川渝城市群各主要城市工业产业结构相似性在总体上并不严重,并且相似性有合意和非合意两方面的体现;城市工业产业结构非合意的相似主要是发生在局部地区的部分行业,如南充和遂宁的纺织业,重庆与成都的专用设备制造业等。  相似文献   

3.
转型期的唐宋都城:城市经济社会空间之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处于社会重要转型期的唐宋都城的变化昭示了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城市作为社会的载体,至少应该包括三个空间概念:一是地域空间,诸如城市区划、城市布局、城市建筑等;二是社会与政治空间,诸如居民结构、社会结构、社会流动、城市管理制度等;三是精神空间,诸如城市文化、城市社会心理、城市观念等。可以说,我们关注的城市空间应该具有多重性和多维性。如果把唐宋都城长安、洛阳、开封和临安等城市经济社会的变化进行梳理,它还可以分为有形变化、张力弹性变化和无形变化,具体表现在平面布局的突破、地域空间的拓展、功能区域格局的重新组合、人口流动频率的加快、人口结构的调整、官府职能回应市场的探索与转变等方面。在城市社会经济空间拓展的过程中,都城无疑具有典型意义。在城市社会结构变化与制度创新的互动中,商品经济因素展示了其无处不在的穿透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升副省级城市韧性,探索其可持续发展路径。该文以15个副省级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改进的CRITIC-熵权组合赋权法、TOPSIS法、方差分解法、障碍度模型对2011—2020年15个副省级城市综合韧性进行评价,并对其障碍因子进行识别分析。结果显示:15个副省级城市综合韧性在2011—2020年间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整体形势较好;各副省级城市综合韧性、分项韧性排名存在明显差异;从方差分解结果来看,宁波、成都、长春、哈尔滨四个城市的经济韧性和生态韧性对综合韧性的贡献度最大,而其余副省级城市则是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的贡献度最大;从障碍度结果分析,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是制约副省级城市韧性提升的主要障碍系统,对于具体指标,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b3)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a4)是大部分副省级城市的主要障碍因子。未来,各副省级城市应依据发展情况着力补齐短板,从完善社会应急保障体系、扩大社会文化产业影响力和增加科教领域的投入等方面增强城市韧性,推动副省级城市实力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聚是当今旅游产业发展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方式。运用区位商和产业集聚绩效增长指数.分别测定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各主体城市的旅游产业集聚程度和增长态势发现,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各主体城市的旅游发展极不平衡。需要从旅游产业空间布局、政府合作以及旅游产品多样化等方面进行战略和结构调整,从而提升该地区旅游产业集聚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factors driving internal migration flows in Mexico. We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effect that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has had in encouraging migration to border cities. Our analysis of the origin and destination of migrants is carried out at a finer level of geographical detail than ever before. Microdata files from the 2000 population census allow us to distinguish urban- and rural-origin migrants to the largest 115 cities and metropolitan areas in the country.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measured by the level of foreign investment and employment in the maquiladora export industry, strongly influences migrants’ choice of destinations. However,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fails to fully account for the attraction of the border, as do the higher emigration rates to the United States from border cities. Our analysis also reveals that migrants to the border region and to cities with high levels of foreign investment are younger, less educated and more likely to be men than migrants to other parts of Mexico. Rural migrants a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move to the border and to cities with high levels of foreign investment than urban migrants.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 for other countries opening their economies to foreign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相似文献   

7.
Although a substantial body of recent research has examined the impact of neighborhood socioeconomic distress on youth socioeconomic attainment and urban social dislocations, few studies have determined under what conditions, and for what types of adolescents, neighborhood characteristics matter most. Drawing on theories of collective socialization, social capital, and social control, we develop hypotheses regarding the conditional nature of neighborhood effects on the risk of dropping out of high school, and we then test these hypotheses by estimating event history models based on data from the 1968–1993 waves of the Panel Study of Income Dynamics. We find that, among African Americans, the detrimental impact of neighborhood socioeconomic distress on school dropout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over the past quarter-century, a probable repercussion of the increasing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of urban poverty. The negative effect of neighborhood distress on high school completion is particularly pronounced among black adolescents from single-parent households and among white adolescents from low-income families, results broadly consistent with Wilson’s claim that exposure to neighborhood poverty reinforces the damaging consequences of individual disadvantage. Supporting the social capital perspective, among both black and white adolescents the deleterious impact of neighborhood distress on school dropout is stronger for recent in-movers than for long-term residents. The impact of neighborhood disadvantage also varies significantly by gender for both racial groups and, among whites, is stronger for younger than older adolescents. We conclude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theories of neighborhood effects.  相似文献   

8.
城市治理:空间、正义与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尚建 《学术界》2012,(4):42-48,283,284
在世界范围,城市的扩张、更新与改造带来了空间的再生产。城市治理本身就建立在空间的再生产之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批判了资本与权力对于城市居民既有权利的剥夺,也批判了城市对于农村的掠夺,再一次从现代性的层面批判了资本主导下的城市权力。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城市政府开始获得了相对农村政府的凌越地位,并主导着城市乃至区域性的治理,城市治理必须直面空间理论的批判与反思,并致力于重建社会空间、完善区域性正义供给、减少社会排斥之重任。  相似文献   

9.
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会展业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会展业较为发达的地区。珠三角与长三角在发展会展业上各有其优劣势。促进两区域会展业的更快发展 ,需要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发展定位 ,加强相互间的协作与合作 ,与旅游业的发展紧密结合 ,不断提高会展业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0.
咖啡屋或咖啡馆长期以来都是不同地域间相互交往形成的社交场所。在本文中,笔者将分析一种特殊形式的咖啡馆:有政治和文化意蕴的咖啡馆。此种形式的咖啡馆反映了欧洲和拉美社会长期以来经历的变迁。笔者的理由是,即使身处不同的大陆,这些咖啡馆也表明了在过去两百年中从地方经济到全球经济的变化。咖啡消费的扩大暗含着一个特殊的,关于咖啡环球之旅的社会史,而这部社会史正是从咖啡馆开始的。  相似文献   

11.
本论文将城镇化与巴仁乡打工妹社会角色和家庭地位转变问题紧密结合,以巴仁乡打工妹的社会角色地位转变为主线,对巴仁乡打工妹的家庭资源的支配权、家庭主要事务的参与权、自主择偶程度以及对家庭经济地位自我评价等几方面做一个详细的、系统的田野调查,找出外出务工经验对巴仁乡打工妹社会角色和家庭地位的影响,并对经济因素对妇女家庭地位的影响这一研究假设进行验证,从而得到结论.  相似文献   

12.
白小平 《兰州学刊》2014,(3):158-164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社会二元体例,导致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区域差异、城乡差异特征鲜明,且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设计、救助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进而影响社会救助立法整体定位与结构功能发挥。社会救助立法应着重结构功能定位,与慈善救助法分野互补,明确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职责划分,科学且分层界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专项救助与临时救助整合为临时困难救助,规范居民收入、财产确认措施和救助程序,确保生存型社会救助立法与适用完善,使其充分发挥"最后一道社会安全保障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群体,在为城市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过程中,自身的主观感受与情感却被人们所忽视,而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同样是农民工创业榜样的张全收在组织、转移大规模的农民工到城市就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保全模式"实现了给农民工多一点关爱,为农民工城市就业搭建了情感保障的绿色长廊。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灾害事件频发的影响下,探究城市韧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关系对促进城市治理水平的提高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及灰色关联模型,对城市韧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城市韧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间显示出持续上升态势,区域内部北京耦合协调度保持在最高水平,协调城市类型主要以轻度失调和勉强协调为主。空间格局上,协调城市由中东部地区逐渐向东西方向蔓延。耦合协调度的发展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市场能力、政府调控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以经济发展水平对耦合协调度的驱动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关社区研究尤其是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等问题正逐渐成为热门话题。由于中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时期,中国城市的发展在地域上、经济上以及发展程度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而东北资源型城市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性及结构性,更加凸现了资源型城市社区研究及建设的紧迫性与重要性。然而,目前资源型城市的社区建设却问题重重、充斥着矛盾与冲突,严重影响了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以社区冲突为切入点,试图从场域这个视角找到社区冲突产生的根源,重新设计社区建设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由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本质上是"社会性"的"金融危机",即以"资本"为灵魂、为世界观和国家意识形态的资本主义制度安排,无法跨过"可持续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种种"社会"问题之"坎"而显现的危机.21世纪中国可持续社会现代化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发展规划缺失、社会"公共空间"缺失、城乡二元结构四大挑战.中国必须以科学发展现为指导,在推进可持续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积极回应"四大挑战",扬弃经济增长的逻辑矛盾,努力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走出发展方式中的"误区",消除西方国家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的"现代化痛楚"、"发展性危机"、"社会风险",实现社会全面小康、和谐社会构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个性的缺失与追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小军 《学术探索》2004,(11):62-67
现代城市建设中 ,城市个性的缺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当城市决策者有感于千城一面的危机时 ,又茫然不知所措。我们只有真正理解了城市个性的科学内涵及其构成 ,认识到城市个性缺失的原因及危害 ,才能找到城市个性追求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城与乡的文化冲突——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的城乡对立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城乡的分野诞生以来,城与乡的文化冲突便一直存在。在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叙事主题中,城乡冲突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城乡对立的叙事主题,阐释了城乡冲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指出农村与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失衡是农民向城求生的主因,而大多数农民在城市中的生存状况却不容乐观,进城农民的自我奋斗大多以悲剧的方式黯淡收场。农民向城求生的叙事,在直面进城农民严峻的生存现实方面勇气可嘉,但在对待城乡文化的态度上却存在一些偏颇之处,普遍缺少一种文化建构意识。创作有利于城乡文化互动和建构的作品,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剧的社会功能,将是未来此类作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李鹏程 《文史哲》2004,1(2):19-24
大都市的文化建设分为四个大的"文化域",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信息文化。大都市物质文化的重心是物质多样性和物质流动及其载体的运作效率。大都市制度建设有重要意义,信用制度有奠基性,契约论的当代作用和社会保障系统对大都市现代化文明有标志性,中国大都市制度建设在文化理念和文化精神的起步上是不可或缺的。在大都市建设中,应该注意城市经济符号化和体验化的发展趋势,物质文化与信息文化在城市的当前存在中的相互涵化、转变和一体同构的趋势,以及当代大都市大系统危机的紧迫性。大都市精神文化分为形象、知识、美感和娱乐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要发展城市,必须懂得营销城市。特色是城市形象的基石,街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以特色街区的规划建设促进城市营销,已经成为当今国内外众多城市的经典做法。伟大的城市呼唤伟大的街道,伟大的街道造就伟大的城市。事实上,国内外众多区域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甚至世界中心城市的崛起之路正是由特色街区的规划建设开始起步的。实践证明,特色街区的规划建设对推动中心城市的整体与长远发展能够产生良好的"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