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声界一代宗师、语言大师侯宝林,毕生都把笑声和欢乐带给人民,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欢笑。"文化大革命"后,侯宝林重新开始说相声,常去天津演出。一次,他坐着汽车刚进入天津界内,就超速了。警察把车拦下,正要让司机拿驾照,就看见车里坐着侯宝林,交警说:"哟!这不是侯大师吗?您又来给我们天津演出,不罚啦!"侯宝林马上下车,掏出钱给交警说:"我是人大代表,应该带头守法,我交罚款。"警察坚持说:"不罚啦!"侯宝林说:"这钱一定要交!要是因为我是侯宝林,就可以不遵守法规,那明天我就去抢银行了!"此语一出,把警察都逗乐了。  相似文献   

2.
碰撞历险记     
《21世纪》2007,(8):40-41
那天,我的一个"滞在"(日语"黑户口"的意思)朋友出车站时撒腿乱跑,撞倒了一位年过半百的老爷子,被老爷子"逮"到警察亭暂管。急于先去公司交差的老爷子说过半小时就来解决问题,却左等右等不见人影。警察叔叔管着一个"罪状不明"的犯人渐渐不耐烦,就让他打电话给我去保人。在警察亭里往"保状"上签名并按上手印,保证朋友随叫随到后,两人灰溜溜地才到家,警察的电话又来了。急急忙忙再去警察亭,一路上拼命筹划应付战术。自然态度得好一点,朋友的电话号码,住所不能给,以免"一锅端",口袋里装上钱总不会错等等。想不到运气好的不得了。老爷子居然说不想追究,算了。虽说他膝盖上擦破了皮,但坚决表示不用上医院,只是让留下联络地址和电话,以便有问题时联系。我义不容辞,把电话号码及住  相似文献   

3.
爸爸给我买了一本故事书,这本书就像吸铁石似的,把我紧紧地吸住了。有一个小故事,讲述了著名泼墨画家"黑画张"的传说。黑画张3岁就开始学画,一直笔不离手,手不离笔,他不论严寒酷暑,总是埋头练画,从不间断。可是,练了20年,磨穿了好多砚台,连门前的小池也被染黑了,却仍是默默无闻,这是怎么回事?原来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今年,我朋友肖某因为做生意急需 一笔资金周转,而我所认识的廖某经常借 钱给他人赚取一些利息,为帮助朋友肖某 解决燃眉之急,我介绍肖某到廖某处借了 2万元钱。可肖某由于生意亏了本,现在 到了期限却无力偿还这笔钱。如今,廖  相似文献   

5.
试着去放下     
曾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卖瓜的小贩,每一次给人挑的瓜都很甜。有一天,来了一位富翁,他对小贩说:“给我挑一个最甜的瓜,挑得准,我会给你一笔钱。”瓜贩听了这话,连忙开始挑瓜,可是这次他不像往常那样胸有成竹,挑来挑去,最终挑出的那一个瓜却并不很甜。  相似文献   

6.
过失与责任     
1920年,有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在当时12.5美元是一笔不小的数日,足足可以买125只生蛋的母鸡!闯了大祸的男孩儿向父亲承认了错误。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男孩为难地说:"我哪有那么多的钱赔人家?"父亲拿出了12.5美元说:"这钱  相似文献   

7.
智擒罪犯     
赵新做生意赚了一笔钱。他把钱锁在保险柜里,亲自掌管着保险柜的钥匙。他发现对门一个劳改释放犯想打这笔钱的主意,而且窃到保险柜的钥匙和号码,他很着急,但又没有根据,于是想出一条计策。这天,赵新用钥匙接连打了好几次保险柜,拨号8772,然后出门了。窃贼见机会来了,偷偷摸进赵新家里。用配到的钥匙迅速拨号8772。“咦!保险柜的门怎么打不开呢?”窃贼急得冒汗。正在这时,赵新带着警察冲了进去,窃贼束手就擒。赵新拿出钥匙,拨号8772,门轻易开了。同学们,你知道罪犯为什么没有打开保险柜吗?答案:赵新离家时,未锁保险柜。所以窃贼拨号8772,事实…  相似文献   

8.
《可乐》2006,(4)
公安局新招了一批警察,培训期间,组织了一支篮球队。球场上的表现某种程度会决定他们集训后的分配岗位,因此每个人都希望通过自己出色的技术动作引起观众席上领导的注意。当别人在篮球架下越打越有劲时,其中一名球员却越来越灰心。因为他个子在全班最矮,而且从小对篮球就不感兴趣。他不想比别人差,下决心苦练球技。可他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打不好篮球。有一天他无意间看到了一本书,上面说"不要把你的钱投在不熟悉  相似文献   

9.
仿佛是一场梦。梦里,他说他急需一笔钱,生意上的一笔外债要打理。他的眉头拧着,好看的脸痛苦地扭曲。他的模样让我心痛。犹豫再三,我终于将手头图纸的复印件,高价卖给另一家公司。一个月后,这家公司的新式服饰居然早于我公司  相似文献   

10.
《老友》2002,(11)
编辑同志:前不久,我丈夫在一次电工作业中因公去世,我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丈夫生前所在单位发给我们一笔抚恤金和生活补助费,我丈夫与前妻所生的一个儿子现已参加工作,他得知情况后,要求把这笔钱也作为遗产分割继承。请问,他的这种要求合法吗?刘桂兰  相似文献   

11.
张锦芸 《百姓生活》2008,(12):32-32
(一)国庆节去看望母亲之前,我和妹妹带着6岁的小外甥秀灏,一起去自选商场给母亲买东西。秀灏却把他妈妈选的商品重新放回货架,妹妹见了,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振振有词地说:"花那么多钱,浪费。我们刚买了房子没钱了,  相似文献   

12.
追逐梦想     
一个农家孩子,偶尔看到一个人吹口琴,觉得那声音真是好听极了,于是他也想买一个学着吹。那时候一个口琴要三块多钱。这笔钱,在当时的农村人看来,算得上一笔巨款。他是不可能找父母要到这笔巨款的。他要实现拥有一个口琴的梦想,只有靠自己去把  相似文献   

13.
认贼作父     
闫养民 《可乐》2008,(1):50-50
下班路上,忽然有一个小姑娘飞奔而过,很快追上一个衣冠楚楚的中年人,一把扯住,大声哭喊:"爸爸,你不能再去赌了,我还指望这钱上技校呢。"中年人被小姑娘突如其来的叫喊吓一跳,但马上明白过来。他使劲推操小姑娘,恶狠狠地吼道:"谁是你爸爸?什么钱不钱的,快放手,不然我揍死你!"  相似文献   

14.
冤狱     
一个完全不能反省的灵魂,就是神见了也只能摇头叹息。在澳洲,费力与他的合伙人佐治在墨尔本做进出口生意,赚了很多钱。有一天,费力发觉银行户头的账目不对劲,一大笔应收款项不但没有存进去,剩余的钱反而被取走了,他在吃惊之余,急忙寻找佐治,佐治却失踪了。正当他忧惧不安时,佐治的妻子带来警察,将费力带回  相似文献   

15.
回报     
著名学者陈之藩在青年时,胡适先生给了他一张400美元的支票资助他到美国留学。陈之藩后来有了钱马上就还给胡适先生,还写了一封信致谢。胡适接到信后给陈之藩写了回信:“之藩兄:谢谢你的来信和支票,其实你不应该这样急于还此400美元,我借出去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因为我知道我借出的钱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胡适先生的这段话,让我想到做人的成本是善,是不断地去帮助别人。因为——帮助别人,总有一种快乐盈满心间,因此你将收获快乐的利息;帮助别人,总有一种感恩寄存在别人的心田,因此你将收获感恩的利息;帮助别人,总有一种善…  相似文献   

16.
读书的利息     
徐强 《社区》2012,(14):5-5
关于读书与治学,章太炎在日本东京对中国留学生作的一次演讲中,打了两个非常有趣的比方。第 一,本钱和利息的比喻。他说:“大概看前人已成的书,仿佛是借钱一样,借了来,会做买卖,赢得许多利息,本钱虽要还债主,赢利是自己所有。若不会做买卖,把借来的钱。死屯在窖子里头,后来钱还是要还债主,自己却没有一点盈余,那么就算求了一千年的学,施了一千年的教,一千年后的见解。还是和一千年前一样,终究是向别人借来的,何曾有一分自己的呢?”  相似文献   

17.
正有一回,西南联大中文系的一位老师向吴宓教授借了5元钱,说好一个星期以后还,但一个星期过去了,那位老师却没有把钱还给吴宓,于是,吴宓就亲自找上门去,要回了那5元钱。那位老师很不高兴,跟别人说:"吴宓真是个小气鬼,借他5元钱还好意思上门来要!"有人把这话传给吴宓,吴宓说:"我不是为了5元钱,我是在帮助他提高道德修养!"还有一回,是在二十世  相似文献   

18.
正时下,中国开始出现一股"秀吃饭"的热潮,一些"吃货"把自己的吃饭过程上传至中国吃播,成为国内第一批"吃播员"。这些"吃播员"在斩获无数粉丝的同时,一跃成为月入过万的高薪阶层。凭什么看你吃饭还给你钱?网友们给出的原因却很简单:"看你的视频很下饭","你治好了我多年的厌食症","再也不用一个人孤零零地吃饭了"。90后"吃货"发现美食新大陆陈雷是一名毕业于计算机专业的90后男生。从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毕业后,他来到北京成为一名程序员。  相似文献   

19.
时间的误差     
抢劫芝加哥某银行的劫匪,在作案后驾车向东逃向纽约城,进入纽约市区范围后,遇到警察的检查岗。根据芝加哥警方传过来的资料,检查岗的警察认为这个人很有嫌疑,于是随便地问了他一句: "请问现在是几点钟?" "10点半。"他看了手表后回答。  相似文献   

20.
把车还我     
一个哥们儿就喜欢酒后驾车,一次,回家时正碰上警察在查车。就在他暗叫倒霉,下车接受检查的时候,警察接了个电话,捧着手机,指手画脚,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他一看有机可乘,就悄悄地返回车里,趁打电话的警察不备,风风火火地把车开回了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