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余汉抛  尹蘅 《学术研究》2005,57(7):20-24
本文采用访问调查和定量计算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一大型国有企业(简称为S企业)销售网络的调查研究,在取得所需数据后定量计算出该企业销售网络在产权分离后其网络价值的增加量和企业价值的新增量.笔者研究认为网络产权分离与企业价值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正相关关系,强调在当前国 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要用好产权分离后的资产经营,从而提高企业价值,说明国有企业网络产权改革对企业扩展和企业价值成长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企业国有产权问题一直是人们聚焦的话题.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宏观分析了产权制度的历史本质及发展趋势,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深层次的说服力.现代西方的产权理论是从市场经济运行的具体机制、经济个体交易行为、法律契约关系及成本收益关系等微观层面分析产权,其对现代市场经济中产权组织形式及运行机制的具体分析,有其合理性.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和现代西方产权理论对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价值何在,对于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而言,要具备充分的智识,作出审慎抉择,因为这事关改革成功和国有资产流失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产品的模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模块经济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企业内部功能的重构,即组织功能由木桶型逐步向图钉型(核心功能不断加强,非核心功能逐步退化)转变的研究,分析木桶型企业转向图钉型企业过程中的动力和风险,运用边际理论的研究方法,揭示了企业图钉化进程中的边际条件,并为加快模块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企业所有权安排与人力资本产权博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性作了进一步分析,并从产权博弈角度讨论了人力资本产权在企业所有权中如何达到均衡的安排。本文认为,企业所有权安排并不存在所谓的“究竟应该是谁(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雇佣谁(人力资本或物质资本)”的“准则”,“究竟应该是谁雇佣谁”的问题也不应该成为确定的“模式”。企业的所有权安排实际上是基于市场环境、企业组织形态和制度环境等现状点之上、由产权主体间行为和谈判能力决定的博弈结果。  相似文献   

5.
探矿企业整体性法学分析能走出理论困境。探矿企业产权构成中,探矿权的资源产权是中心,货币、设备与知识产权是基础,行为产权是关键。企业与市场的边界以产权划定,探矿企业与采矿企业相接近又严格区别;探矿权与矿产权均属物权,但其属性不同;探矿企业互有资源不可分割,但可以排他性使用而使企业与市场边界模糊。公权力主体不是分配产权,而是建立、保护和限制产权,因为探矿企业的社会功能而必需国家严格限制,以真正保障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6.
基于价值网络的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与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弘 《湖南社会科学》2007,27(5):111-113
以客户让渡价值为出发点的价值网络,改变了企业竞争的方式和经营模式。价值网络的企业竞争优势主要是专业化优势、范围经济优势和管理优势。价值网络的竞争优势来源于成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网络的整合管理能力。将自己的业务和能力模块化,提高顾客需求的把握能力、价值网络的调控能力、关系管理能力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科斯等人的企业契约理论的缺陷在于忽视了企业产权。企业产权有两种 :一是完全契约意义上的特定产权 ,另一种是不完全契约意义上的剩余产权。特定产权是企业契约的前提 ,而剩余产权配置是企业契约的本质。企业产权契约是以企业家为中心签约人的、拥有特定产权的企业参与者通过企业所有权(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 )的配置求创造与分配产权的契约。  相似文献   

8.
立体的企业与立体的企业产权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福新 《中州学刊》2005,94(3):38-44
传统的企业理论所描绘的是不完整的企业图象,尤其是企业契约理论虽然很彻底但只描绘出企业的一个平面.而企业特别是在现代环境和条件下的企业是一个立体组合,我们需要立体的企业理论来指导中国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企业是一种产权组织,企业产权的实质是剩余产权.综合创新的立体企业理论阐述企业契约-生产合约、企业团队-监督控制和企业应对-创新制造等三个层次的企业运营理论以及相应的企业契约剩余产权、企业管理剩余产权和企业创新剩余产权等三个层次的企业产权理论.  相似文献   

9.
企业人力资本产权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从经济意义上讲,确立人力资本产权,能够达到激励效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从法律意义上讲,确立人力资本产权,就是将合理的治理结构合法化,保护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财产权。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依赖于股权化。产权契约、设立出资与股票期权是股权化的可选方案。人力资本产权在我国受到重视,还在于它能够给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开辟一条新的通道。我国人力资本产权实践先于立法而行,相关经济理论比较成熟,法律理论严重滞后。完善我国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及其股权立法,促进企业产权改革朝着科学化与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是客观需要。激励理论、产权理论和企业治理理论是科学的理论基础,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人力资本股权立法经验亦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人力资本将取代货币资本成为经济发展中的决定因素,笔者以马克思理论和现代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通过对人力资一和财务资本的比较,探讨了明晰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初步揭示了明晰人力资本产权对企业效率的内在影响。  相似文献   

11.
联合产权制度下的劳动产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湛泳 《江汉论坛》2005,23(8):9-12
作为微观经济基础的企业,采取何种产权制度及其实现形式是关系改革最终成败和社会生产力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试图阐述联合产权制度中的劳动产权,首先对劳动产权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并其进行了界定,其次区分了劳动产权和劳动力产权,最后指出了劳动产权基于联合产权制度下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刘莉  高杨 《中州学刊》2006,23(4):62-65
劳动股权是公众企业“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是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二元分配制度的内在统一。在深化我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应用劳动股权理论,重视对劳动积累的股权化安排,可以破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的难题。劳动股权化是量化处理国有企业职工劳动积累的合理方案,是民营企业加快产权制度培育与创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产性收入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财产权利决定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源于生产环节劳动的创造,实现于流通环节产权的交易。财产性收入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财产性收入是产权主体提供可转化为生产要素的财产的使用权的合理回报,这是财产性收入具有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财产性收入以财产占有的不平等和对劳动者剩余劳动占有为条件,这是财产性收入具有的消极因素。我们既要发挥财产性收入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也要对财产性收入进行有效调节,同时亦要不断完善国民收入结构,特别要处理好按劳分配与财产性收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传统“物权—债权”财产区分体制发展到今天,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财产法律刺度的要求。但是,这一传统理论仍有其现实和理论的合理性,将传统“物权-债权”财产区分体制重构为以“债-物”区分为基础的多样化的开放性的财产法律制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产权研究的理论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产权的角度重新审视人力资本理论及借鉴吸收西方经济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需要等方面分析了人力资本产权的理论价值。人力资本产权的研究在实践上对我国改革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在理论上可以丰富产权理论、企业理论、收入理论及人力资本理论等。  相似文献   

16.
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经济效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流经济学家和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公共产权下会导致自然资源租金的完全耗尽,因而是低效率或无效率的.但他们的分析是建立在一些严格的假设下的.本文分析表明,当这些假设不能满足时,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孰高孰低,取决于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的性质.一般情况下,两种产权形式下都会偏离社会最优劳动投入量水平并导致社会净福利的损失,私有产权主要表现在资源所有者的剩余(租金)最大化,但它往往可能会侵蚀其他资源和要素的剩余,而公有产权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产权与现代公司治理的互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实中,人力资本产权的配置是一个优化的过程;动态性是公司治理的本质特性,本文明确提出了动态治理的合理内涵;并认为人力资本产权优化与公司的动态治理之间存在互动性关系现代公司动态治理过程是人力资本产权主体与非人力资本产权主体之间的产权博弈过程,本质上促进了人力资本产权优化过程;人力资本产权优化有利于实现有效的公司动态治理。这层内在逻辑关系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提供了一些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8.
企业是物质资本产权与人力资本产权初次交易的契约。为了满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物质资本产权与人力资本产权还将不断地进行再交易。再交易虽然增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但却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再交易的目的是实现人力资本的高效率。再交易的主要内容是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利,核心是分享企业剩余的权利。再交易的特点是交易权利逐渐平等、交易风险逐渐对称和交易内容具体化。再交易费用主要是由再交易前费用、再交易中费用和再交易后费用构成。  相似文献   

19.
陈维铨 《学术界》2007,(1):93-96
网络虚拟财产是一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事物,应当是法律意义上的财产,体现在虚拟财产之上的也应当是一种财产权。虚拟财产的财产性质产生离不开网络和网络游戏,在虚拟财产之上的财产权是一种新型的财产关系,应当专门立法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