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毗沙门天王是于阗的保护神之一,在古代于阗人的心目当中毗沙门天王具有重要的地位,有关于阗的很多故事与传说中也多次提及毗沙门天王,其中有些故事在敦煌和新疆发现的壁画中也有所表现.同时,于阗的毗沙门天王信仰对中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根据所掌握的材料就于阗毗沙门天王信仰及其影响进行论述,进一步说明以上观点.  相似文献   

2.
新见《李锷墓志》为一方唐代后期墓志,志文除载有志主李锷的生平外,还详细记载了于阗佛教中毗沙门天王的形象。该文首先结合墓志和两《唐书》等史书材料,考释了李锷的家族世系。其次,结合于阗、敦煌等地雕塑及壁画等考古文物资料,探讨了于阗毗沙门天王的主要形象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于阗毗沙门天王信仰在内地的传播原因。该墓志的出土,提供了唐代潞州地区民众信仰于阗佛教的新资料,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哪吒莲花化身故事是由几个佛教故事原型演化、组合、变形而成的 ,而道教因素的介入是故事流变过程中至为重要的一环。在作品中 ,哪吒由佛教护法神原型转变为道童灵珠子 ,莲花化身的施法者由原来的佛陀换成了太乙真人 ,毗沙门天王托塔奉佛的原始含义也被消解。这一系列细节的变化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宗教史上历史久远的佛道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突厥语词典》中的新疆史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根据《突厥语词典》中的有关记述,论述了同创建哈刺汗朝有关的部落,考证了这一汗朝完成于阗"圣战"之后,还曾爆发过和仲云之间的战争,以及同萨曼尼王朝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古代西域国家民族与文化的重要著作,其中关于于阗国的故事记载详细生动,值得深思和研究。从书中与于阗国相关的《建国传说》《鼠壤坟传说》和《龙鼓传说》故事出发,发现于阗国的先民们对鼠与龙形象的理解存在不同。结合古代遗迹板画和敦煌壁画进行对照后,从性质、地位、情感三个方面分析差异,可知于阗国民众的“崇鼠避龙”思想主要是受到地域民族文化、敌对阶层象征和佛教思想渗透三个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敦煌绘画中现存有14幅于阗公主画像。这些于阗公主像的身份大多数为曹延禄的夫人,极少数可能是于阗国王李圣天与曹皇后所生的女儿。敦煌所见于阗公主像的绘制时间都在北宋初期。这些于阗公主画像反映了当时敦煌与于阗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法国思想家让·波德里亚提出的类像是指那些没有原本的东西的摹本,类像不表现任何劳动的痕迹,它看起来不像任何人工的产品,广告形象就是类像.广告形象与现实之间已不再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差异已经消失.虚拟的广告形象看起来让人感到比现实更真实,广告文化是一种"超现实"文化.广告类像按照自身的模拟逻辑生产着"现实"和人们对现实的"经验",类像的模拟逻辑代替了现实的生活逻辑左右着人们的立身行事.广告类像和现实世界的错位导致了人们价值系统的混乱,对广告类像超现实的倚重不但使人们遗忘了现实,也将丧失对现实的把握能力.  相似文献   

8.
论11世纪初伊斯兰教在于阗的传播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11世纪初伊斯兰教在喀喇汗王朝境外的塔里木盆地周边于阗的传播情况。本文不赞同11世纪初伊斯兰教已广泛流传于阗的说法。本文利用大量资料证明11世纪初,于阗是以回鹘人为主的政权,当时于阗王族信仰的宗教仍是佛教。因此,以信奉伊斯兰教的葛逻禄人为主的喀喇汗王朝才与于阗人展开了几十年的宗教战争,这是历史上双方斗争的延续  相似文献   

9.
佛教于俱闪弥国最后灭尽的故事,最初可能编纂于西北印度或其周边地区,今保存在汉语、藏语、于阗语等各种语言的佛经中。其中有三种藏文文献和于阗有关,即《阿罗汉僧伽伐弹那授记》《于阗阿罗汉授记》和P.t.960《于阗教法史》。与早期法灭故事不同,这三种文献所述皆从于阗佛教的衰落开始,其情节有一定相似性,但并不完全相同。从内容分析,《阿罗汉僧伽伐弹那授记》编成于811年前后;《于阗阿罗汉授记》是9世纪50年代于阗人创作的作品;《于阗教法史》则很可能成立于9世纪中后期于阗从吐蕃统治下重新获得独立之后。8、9世纪之际法灭故事在于阗颇为盛行,这和5世纪以降吐谷浑、柔然、丁零、嚈哒、突厥、唐朝、吐蕃等势力先后对于阗的侵扰与控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骊山老母是由女神崇拜而塑造出来的一位女神形象,历史上有关骊山女神的信仰形态源远流长,文学形象也丰富多样,及至唐代在文学作品中正式以"骊山老母"这一名称流传于世。此后,她以教化人的圣母和能掐会算的师傅等形象频繁出现于小说、戏剧及民间传说中。研究这些文学作品中的骊山女神形象对我们深化理解及研究民间信仰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和母题研究方法,以"神用自己的或人体之光创造太阳"、"神为照亮世界而初创或保留太阳"、"太阳——阳——热——白天;月亮——阴——冷——黑夜"等三种母题分析了蒙古神话的"太阳——光明"原型,试图揭示其原型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白虎不是鄂西、湘西土家先民——虎巴的图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虎的崇拜者不以白虎为自己的部落命名 ,又不禁止猎虎 ,也不禁止互通婚姻 ,所以 ,白虎不是虎巴的图腾。从《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关于廪君的记载中可以看出 ,虎巴崇拜白虎 ,就是崇拜他们的精神始祖廪君的亡灵。因此 ,白虎崇拜就是祖先崇拜 ,白虎神就是虎巴的祖先神。  相似文献   

13.
佛教的基本教义否定了神创论,集中讨论了人生问题,由此形成了佛教忽视神灵和灵魂的存在,注重人生自我解脱的信仰表现特征。佛教在处理神和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和迫求人生解脱的途径方面别具一格,它否定了神的万能,否定神凭其恩典救助世人的观念,倡导一种依靠人的自身觉悟获得解脱的自救论。但是,佛教的本质属性与其它宗教并无二致。  相似文献   

14.
以“记纪神话”为研究对象,论述了日本神话中太阳神的诞生与死后复出、太阳神由自然神和动物神演化为天皇氏族祖先神的过程、太阳神与稻作民族和祭司的关系。认为日本各地的氏族原先有自己信仰的太阳神,后来随着天皇氏族掌握政权,其信仰的天照大神替代了其他氏族信仰的太阳神,成为天皇氏族的祖先神;她是稻作民族的守护神,是太阳神的祭司死后被升格为原先自己所祭祀的神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雷神,是岭南越人的原生神灵。在历代汉族官员的推动下盛行了几千年。龙母原生于岭南越人中,但她成为神灵,是汉族文化传入的结果。伏波神却是汉族官员哄抬造成的。三界神和花婆神,一是岭南本地的首领兼巫觋,一是随汉族文化的传入而传入,因岭南社会的发展而先后为各地居民所接受。这些神在历史上先后为岭南人所奉祀,各为其用,控制了岭南越人及其传人的思维,决定了他们的价值取向,阻碍了他们的信仰从巫术阶段的向上提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大中城市的交通环岛由于不能满足需求被迫逐渐拆除,环岛雕塑也因此被迁移或拆除,并引发舆论争议。这种城市空间形态快速演变与雕塑永久性之间产生的矛盾属于中国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研究结果,针对部分具体案例探索了在环岛雕塑不断减少的趋势下如何保护既有环岛雕塑的对策,并给出了未来环岛雕塑前瞻性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浅谈城市雕塑与公共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环境是城市雕塑存在之根本,而城市雕塑又使公共环境的发展趋向美化、和谐。城市雕塑在从设计到安装设置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公共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因素,不但要与当地城市环境达到和谐统一,也要符合当地人文文化的特色,易于被公众所接受,避免曲高和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南朝陵墓石刻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依据考古调查资料可以看出,陵墓石刻的布局是沿着神道的中轴线两侧对称展开的。通过对石刻种类、题材、布局、设计、雕刻方法的考察,解析了南朝石刻的美学特质和艺术价值。针对南朝陵墓石刻濒危状况,提出了南朝陵墓石刻应该纳入大遗址保护规划的整体保护理念中,以利于更加有效地保护好南朝石刻,发挥文化遗产的资源性效用。  相似文献   

19.
苗族历史上是一个信鬼好巫的民族,其鬼神崇拜具有多魂说、神鬼不分、多神崇拜、崇奉始祖神蚩尤和图腾神盘瓠,凸显巫术色彩诸多特点.作为文化原型,鬼神崇拜的实质乃是苗族"精神的本原".我们要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之进行现代审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时代、宗教和雕塑三个方面分析比较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和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教雕塑产生、发展的基础之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