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黄 取生大黄研成细末,用食醋调成糊状外敷,每日换药1~2次,一般用药3天即可痊愈。 大青叶 取新鲜大青叶60克,捣成糊状,均匀涂于肿胀处,每日换药1~2次。一般换药3~4次可愈。 仙人掌 取鲜仙人掌去刺、毛后洗净,捣成泥状(禁用铁器),加入95%酒精(蛋清亦可)调匀,敷于患处,每日换药2次。一般1~3天内治愈。  相似文献   

2.
陈进 《家庭科技》2009,(7):18-18
1.治鼻塞不通:冰硼散少许吹入鼻中,能使鼻黏膜肿胀消退,鼻涕分泌减少. 2.治流行性腮腺炎:冰硼散3克,用少量冷开水拌湿后敷于肿胀明显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3天换药1次,一般用药5天肿胀消退.  相似文献   

3.
1.治鼻塞不通:冰硼散少许吹入鼻中,能使鼻黏膜肿胀消退,鼻涕分泌减少. 2.治流行性腮腺炎:冰硼散3克,用少量冷开水拌湿后敷于肿胀明显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3天换药1次,一般用药5天肿胀消退.  相似文献   

4.
治疗方法取吴茱萸30克,研成细末,放入瓶中备用。每次取适量,用醋调成稠膏,晚上睡前敷于双足心即涌泉穴处,外盖塑料薄膜、纱布,用胶布固定。晨起去掉,每日1次。  相似文献   

5.
中药外用治疗儿科疾病,患儿痛苦少,易接受,简便易行。兹介绍如下: 1、牵牛子外敷肚脐治夜啼 牵牛子7粒,冰片少许。两药共捣碎,温开水调为糊状,临睡前敷小儿肚脐上,纱布包扎。敷药后当天即可止哭。 2、白芷、干姜敷肚脐治单纯腹泻  相似文献   

6.
治疗方法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20克共研细末,加甘油100~150毫升调成糊状。根据硬结大小取适量于纱布(2层)上,厚度与硬币同,四周向内折好,包严,敷于硬结处。每24小时更换1次,一般敷2~3次硬结变软。可同  相似文献   

7.
1.嗅药。取川乌、草乌、香附各0.5克,研末,绢包塞入鼻孔,一般10—20分钟即止痛,持续10分钟后取出,连用2—3日即可。 2.药熨。小茴香、吴茱萸各60克,加食盐250克,炒热,包紧后趁热熨敷下腹部。 3.敷脐。没药20克,乳香15克,元胡10克,细辛8克,朱砂2克,共研末,瓶装。月经前一日取药粉6克,加面粉及米酒适量,制成小药饼,敷贴肚脐,胶布固定,一日换一次,连用3—5日即可。  相似文献   

8.
笔者于1996年开始用中药外敷治疗小儿腹泻27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用中药敷脐治疗,药物组成因证型而异。①寒泻:藿香、苍术、丁香、肉桂、胡椒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次3—5克,用姜汁调成糊状。②热泻:黄连、黄芩、滑石、车前子、苍术各等份,共研细末,用藿香正气水调成糊状。③伤食:槟榔、焦山楂、炒莱菔子、黄芩各等份,共研细末,用米醋调成糊状。④痢疾:石榴籽、石榴皮捣烂。敷脐方法:首先将药物制成膏,外敷于脐部,用纱布敷盖,胶布固定。一般每日换药2次,3日为1个疗程。注意敷脐前应先用75%酒精消毒,以免脐部感染而影响药物吸收,在贴敷及换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如有瘙痒、起泡、丘疹等过敏现象,应  相似文献   

9.
涌泉穴位于足掌前1/3,“人”字凹陷处。中药外敷涌泉穴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独特疗法,它是将药物敷贴于涌泉穴,让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循经络传至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急性扁桃体炎 取黄连30克、吴茱萸20克共研细末,混匀贮瓶备用。治疗时取上药适量,加米醋调成糊膏状,于晚睡前敷双侧涌泉穴,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第二天早晨取下。每日贴敷1次,3次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冰硼散由冰片、硼砂、朱砂及玄明粉组成,具有泻火止痛、清热解毒消肿功效。该药传统上主要用于咽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症,然近年临床用药发现,冰硼散对一些妇科常见病也有较好效果。 1.子宫颈糜烂:月经后3~5日,以卫生棉球拭净阴道及宫颈分泌物,用1:5000高锰酸钾液冲洗阴道,视糜烂面大小,将带尾线的棉球蘸取适量的冰硼散敷于患处,每日1次,6~7日为1疗程。  相似文献   

11.
需要指出的是,外敷药物后,穴位局部可形成庖疹,或出现红、肿、痛、痒,是贴敷成功的象征,有疱疹必有疗效。若皮肤既无疱疹,又无红、肿、痛、痒,则表明无效。故读者在自疗过程中,切勿把上述现象当作副作用对待。 便秘为中风病的常见伴随症状之一,对中风的好转具有一定的影响。近几年来我们对40例中风便秘者采用生大黄粉加白酒神阙穴贴敷治疗,收到满意效果。 治疗方法 生大黄粉3克,以50—60度白酒调成糊状,贴敷于神阙穴,外用敷料固定。每日于局部用50—60度白酒5毫升加湿1次,3日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  相似文献   

12.
正有些人认为疝气非手术开刀不能好,其实不然,一些小验方也可根治疝气。内服方:桔杭、木香、荔枝、柴胡、八月瓜壳、厚朴各10克,川楝子、白芷、桃仁、青皮、小茴香各7克,大茴香、海藻、昆布各3克,水煎服。外用方:青盐、雄黄、白矾、花椒、樟脑粉各10克,蓖麻子50粒。一起研成细末,分成5份。每次将1份用开水调成糊状,敷在左  相似文献   

13.
将生大黄(中药店有售,每次10~20克即可)焙干研成细末,用米醋调成稀糊状,外敷腮部,纱布覆盖,脱敏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2次。治疗期间注意口腔卫生,多饮开水。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近几年来应用验方治疗顽固性咳嗽十余例,效果较好,轻者1剂可愈,重者2~4剂获愈。 川贝母15克,鸡内金15克,朱砂3克,共研细末,分为7份,备用。五味子250克加陈醋1000毫升以文火  相似文献   

15.
泄泻小儿泻下如水,或如蛋花样,可用葱白6克,生姜3克,艾叶5克,捣烂,用鸡蛋清调糊。将药糊敷贴患儿肚脐处,盖上纱布,胶布固定,每天更换1次。有温中散寒、健脾燥湿、止泻功效,一般1-3次泄泻可止。呃逆饮食过急或受凉后,容易出现打嗝,即呃逆。症状轻者可通过深呼吸或饮水得到缓解。持续不停的呃逆,可用姜半夏、橘皮各5克,共研末,用姜  相似文献   

16.
笔者近几年来应用黄柏石膏粉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62例,疗效满意。 治疗方法 将黄柏粉与生石膏粉按7:3的比例混合均匀备用。治疗时取适量药粉,用水或米醋、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处,以纱布、塑料薄膜等敷盖固定。每日敷  相似文献   

17.
笔者4年间,用蒲公英调蜂蜜外敷治疗腮腺炎患者156例,取得较好疗效。治疗方法蒲公英研粉,用蜂蜜调成糊状,外敷患部,每日2次,一般5~7天可愈。用新鲜蒲公英捣敷,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失眠可分心火旺、心阴虚、肾虚等类型.病因不同,选择的药物也不一样,必须对症用药,才能收到助眠效果. 心火旺型失眠表现为心胸烦热、夜不成眠、面赤口渴、心悸不安.可选用朱砂安神丸,每次1丸,午后及睡前各服用1次.  相似文献   

19.
蛇蜕5-10克,放瓦片上用文火焙成炭状,加冰片 0.5克,用适量香油调成稀糊状,用鸡毛将药糊均匀地 涂在疱疹处,每天2-3次,一般5天可愈。  相似文献   

20.
民间秘方     
林星 《家庭科技》2014,(2):30-30
正治小儿消化不良1.鸡内金、神曲、陈皮、焦山楂各6克,枳壳3克。研末,加面粉50克,烙成6个饼。2~3岁者每次服1个饼,每日3次。2.炒麦芽,研末。2~4岁小儿每次服0.6克,每日3次。3.鸡内金50克,研末,加面粉100克烙成饼,每日服1个。4.玄明粉3克,胡椒粉0.5克,混合后敷肚脐,每日1次。治小儿腹泻1.鲜石榴果皮30克,捣成泥,敷肚脐。24小时换药1次。1~3次见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