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京派文学的历史上,朱光潜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他不仅亲自参与组织京派文学的沙龙活动、创办同仁刊物,倡导京派的文学主张和理想,更为重要的是:他作为学贯中西的文艺理论家,其提出的美学主张和实际的文学批评都对京派同仁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京派文学的走向和审美趣味上深刻地打上了自己的烙印.他和沈从文一起堪称京派文学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2.
周作人重视文学的趣味性,趣味之于周作人不仅是集中在民俗学意义上的个人审美倾向,更是一种潜沉到个体思想中的以“人”的启蒙、独立和自由为根底的精神诉求.这种诉求体现了摆脱五四激进主义文化立场的窠臼,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立体化文化立场的企图.周作人的趣味观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建构以及中国现代作家的审美选择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古典主义: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创作生态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经建  罗四林 《浙江学刊》2005,11(6):115-120
新古典主义(文学)是学界近年来已开始引起关注的话题.本文首先确认新古典主义是一种在"现代性"语境中生成的创作思维理念和艺术审美倾向;继而在与启蒙现代性和伦理实用(中心)主义的比较中,从审美现代性和道德理想主义的层面对20世纪中国文学进程中的新古典主义创作进行艺术审美阐释和文化价值判断,力求比较全面、准确地把握作为一种贯穿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创作的新古典主义现象.  相似文献   

4.
余秋雨创作的历史文化散文,引起了文学界的极大震动,围绕着他的散文作品,许多文学批评都带着各自的审美意趣和学理依据给予全方位的研究、探讨,并作出相应的、毁誉不一的评价。当历史把“余秋雨现象”拉开了一定的时间距离后,本文试图对这一现象进行梳理,期望对20世纪末这一文学现象予以冷静深刻的审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5.
柔石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一位英勇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但他的小说创作却处于五四文学向三十年代革命文学的转型阶段,从作品主题、题材、人物形象到创作视角,柔石的小说都与五四启蒙文学有着明显的精神联系.我们在解读左翼作家柔石时,不应该忽略他与五四启蒙文学特别是鲁迅的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6.
梁实秋散文叙述了传统文人的文化心理与行为模式,刻画出一个具有传统意义的士大夫式的文人散文形象,体现出儒、道、释三位一体的文人文化人格。其文化人格是由孔孟的“君子”道德人格及道释消解洒脱而获得心灵自由的心理人格结构而成,由此构成了梁实秋散文的审美取向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于小植 《求是学刊》2012,39(3):127-131
20世纪前半叶,多数翻译家以“启蒙”和“救亡”为使命,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周作人则更加强调翻译的趣味性和个体性以及与此相关的包容性.他同时强调文艺的生命是自由而不是平等,是分离而不是合并.这种对于文学多样性的清醒的理性坚守与对时代主潮的分离行为,使周作人的翻译观背离和超越了其时代翻译观的急功近利性,在20世纪的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复古作为一种文化思潮,有它自己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在明和唐宋时期都产生了影响较大的复古思潮,这与古人的古典审美理想以及时代环境等因素是分不开的.明代七子派与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复古主张学习秦汉之文,然而二者在创作理念和实践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这与不同朝代的选举制度、文化环境和社会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王桂妹 《学术交流》2004,(3):150-156
五四文化激进主义,作为中国历史现代转型期的主导价值倾向,也对20世纪文学现代性的实现构成深远影响。革命,作为五四文化激进主义的话语表征,为文学现代性生长提供了动力的同时,也因其线性思维方式把传统置于现代性的对立面,视"欧化"为惟一路径,从而造成文学现代性的缺失、启蒙。作为20世纪现代性的核心话语,赋予文学现代性精神内涵的同时,也因其对艺术与历史所做同构性理解而斫伤了审美,并因其对文学的工具化要求而使文学的独立价值难以呈现。  相似文献   

10.
崔炼农 《唐都学刊》2001,17(4):51-55
宋代社会,三教合一的影响达到了空前的盛况,它直接深入文人文化心理素质层,对文人心胸涵养、思维模式的扩展和变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随着审美主体意识的强化,审美执著的破除,审美域限进一步扩大,美的本质得到深入的发掘,导致审美形式创造的充分自觉及其有效的灵活性把握。同时因心性修养削平情感的高峰,重理节情的体貌,沉稳平淡的意境,标志着审美情趣的翻新。宋代文学在此基础上得以灿烂辉煌,盛极而变。王水照先生主编的《宋代文学通论》,从文化的角度切入文学领域,重视文化对文学影响的层次性问题,辩证地历史地把握其过程,作深入细致的动态研究,进而提出创作主体心理结构问题以及文化影响文学的美学中介问题,对当前文学史研究观念的调整、视角的更新、思路的开拓无疑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巨匠。他不仅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还撰写了《文学论》这部文艺理论著作 ,推动了日本近代文论的发展。漱石在文论研究和自身文学创作中提出并亲自实践了他的许多艺术主张 ,如“余裕”、“非人情”、“写生文”等 ,这都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日本近代最杰出的集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于一身的文学大家。漱石的文艺主张同他的小说一样 ,受到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下面 ,以“非人情”为例 ,通过分析其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暗合之处 ,探讨漱石文论的中国文化思想渊源。  漱石在《文学论》第二编第三章里使用了“非人…  相似文献   

12.
张英 《唐都学刊》2008,24(2):14-18
大部分唐宋词没有题目,这些无题词与李商隐的无题诗在作者的创作态度与读者的阐释方式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一方面,作品的题目与作者创作的功利性目的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唐宋词和李商隐诗歌则用"无题"的方式否定了这种功利性,从而达到了创作的自由.另一方面,由于"无题"造成了作者创作意图的缺失和模糊,因此扩大了文本的开放空间,使读者的阐释更加自由,形成了对同样的作品众解纷纭的情形.创作的非功利性和阐释的开放性使无题的唐宋词和李商隐的无题诗具有了更深厚的内涵和审美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澳门散文创作的繁荣发展,有赖于实力强劲的本土作家和离岸作家的辛勤耕耘。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校园文学、女性文学和本土都市文学三大板块。在这中西文化交汇之地的澳门散文创作的主题追求上,除了反映当代颇具特色的澳门的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态外,还表现出强烈的文化寻根的民族意识。中华民族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像磁场似地吸引着澳门作家,使澳门散文在母体文化培育下表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由于澳门作家在平静的社会中生活,使他们的创作心境也极为平静,澳门散文总体上表现出平和闲静的艺术风格,犹如品茗谈心,抒发情怀,波澜不兴,但却极有艺术韵味  相似文献   

14.
从长安到济州:社交群落、区域文化转换与王维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为 《唐都学刊》2013,29(2):57-62
王维乃一代"天下文宗",他诗名的获得与长安这一诗坛中心有密切关系。考察王维的社交群落,早期的岐王府活动使他获得了宫廷文学的熏染,如审美趣味的浸染、艺术技巧的养成,这是被宫廷文化同化的过程。稍后加入的张九龄文人群,成员皆与京城文化圈联系密切,但又自成一体,构成一个小型创作团体。一些有别于传统宫廷文学的新因素,如题材选择、情感倾向,通过唱和等社交活动在交际圈子中扩散开来,这种共鸣和回响形成了新的文学现象。文化区转移对诗人创作的演进影响极大,王维从强势文化区长安进入弱势文化区济州后产生的一系列创作突变逐渐内化为个人化的写作范式,与早期宫廷诗歌训练的技术融合,上升为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审美范式。  相似文献   

15.
戏曲家尤侗在诗学、文论和词学的广阔领域提出了系统的文学主张.关于文学发展,他既主张文学通变,又强调文学联系;针对文学创作本体,他从主旨表达的角度提出了主情说,从创作心理的角度提出了泄愤说.从作品风格的角度提出了贵静说与自然说;对于文学家的态度、素养和创作条件.他分别提出了有美毕收、兼才和达而后工等重要主张.尤侗从文学史论、创作论、作家论的三维视角建立了其论题丰富、逻辑严密的文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文化苦旅》中的散文分为文化游观散文、记人叙事散文、文化走向散文三大类,并分析了作者在第一类散文中从自然及人化自然角度审视特定的人及其文化人格的合理性与深刻性。文章还概括和论列了《文化苦旅》的艺术特征:文化分析性、哲理性、崭新的文人品格和文体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7.
张光芒 《学习与探索》2001,1(3):102-108
在中国现代启蒙主义文学思潮框架中,救国、立国是一个似乎永远"在场"而又被抛弃的"上帝","立人"才是其思想建构的逻辑基点.立人的命题不但意味着从国民性入手进行启蒙的工作,同时又逐渐拓展到这样的深度达到能够超越一切羁绊的、真正自由的和理性的个体,即实现一种自律的创造的生命自我.这一过程蕴涵着中国现代启蒙文学思潮不断深入的独特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18.
杜梁 《求是学刊》2014,(3):124-129
新时期以来对"文学是人学"这个命题的质疑与阐释相互缠绕,引起了不同范围的论争。对这一命题学理逻辑的质疑与阐释,从生态文艺学角度提出的自然与人之关系的质疑与阐释,以及对于命题中"人学"理解的歧义与争论等,都既具有启发意义又值得进一步商榷。现代社会人文精神的困厄向我们昭示了新的阐释之维:一方面,追求自由与超越是人的生命本性;另一方面,文学以审美的方式显现着人的自由性,因此人的自由与文学的自由性具有内在的同一性。这是一个文学价值论的维度,从这个维度来理解文学,作家以审美创造的方式实现超越和追求精神自由,而读者则通过文学作品,以审美想象的方式实现超越并获得自由,"文学是人学"的意义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9.
启蒙辩证法是20世纪西方思想家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西方文化的思索和批判。他们认为,启蒙并没有实现其最初的愿望,即带给人类自由和理性,反而使人类堕入新的桎梏和野蛮中。作为西方文化一部分的西方艺术的发展在启蒙时代同样也展现了这种辩证法,启蒙既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同时又使艺术陷入新的桎梏,艺术在启蒙中既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同时又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危险,艺术史的这种矛盾引导我们具体而辩证地思考启蒙以来的现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辉煌,使紧随其后的宋代文言短篇小说在很多方面显得相形见绌.但历来对宋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批评往往疏于对其进行动态的观照,也忽视了其自成格局、自成风格的一面及其中所包含的创造性成分.实际上,宋代文言短篇小说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较之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均有所推进,特别是一些反映新的社会生活内容从而表现出与生活同步的作品的出现,更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符合规律的发展趋向.宋代文言短篇小说在美学气象上较之唐代文言短篇小说的落差,主要在于"小说"观念的陈旧,新的审美内容为旧的艺术形式所束缚,归根结底则是因为受到宋代历史文化,包括社会形态以及思想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