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经》理论基础和思维方法探索李友滨《道德经》的成书年代,据《史记》载,老子离周至函谷关时,“关尹喜曰:‘子将隐矣,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言而去”。《战国策》、《庄子》、《论语》等多次引用老子书的原文或大意,证明《老子》成...  相似文献   

2.
老子之“道”的美学意义樊美筠北京师大哲学系严格说来,老子不能算是一位美学家,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也不能算是一部美学著作,但是为什么讲中国美学史总要从老子讲起,总要提到他的《道德经》呢?这还得从老子的《道德经》讲起。所谓《道德经》,顾名思义,是讲“道”...  相似文献   

3.
试论老子哲学的中心价值刘笑敢(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本文提出老子哲学的中心价值的观念,认为老子《道德经》五千言所要表达的最基本的信息和主张就是人类社会的自然而然的存在和发展。“自然”是老子思想的中心价值,“无为”则是实现这一价值的行为原则或方法。从概...  相似文献   

4.
论严复的《老子评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经》五千言,两千余年来一直有人为之疏义注解。这些注疏无不反映时代的特色和作者的政治见解。鸦片战争以后,我国进入新的社会阶段,出现了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注老学者中也崛起了新的一家,这就是严复的《老子评点》(《老于评点》原文为《侯官严氏评点老子》,1905年东京并木活版所出版)这部书确有它的独具特点,因为在此以前对《老子的注疏》,无论是唯物主义者或唯心主义者,都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反映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特色,而严复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机械唯物论、庸俗进化论和自由政治观点来评点老子,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的政治要求和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5.
《老子》五千言与商鞅变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义成 《中州学刊》2002,(3):114-118
在楚简研究中,有论者认为,二千言简本《老子》出自老聃,五千言《老子》则出自太史儋。本文接着提出,太史儋入秦时间不是秦献公十一年(公元前374年),而是秦孝公十一年,即公元前350年,正值商鞅变法十年后。五千言悉数采用二千言并加以改铸,实际为反变法而造,其政治取向与其崇高的哲学成就并不匹配。  相似文献   

6.
试论老子《道德经》在文学上的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老子《道德经》在文学上的成就王雁冰老子《道德经》流传于世,迄今二千余年。历代注释、翻译、研究它的书籍和文章,已浩如烟海,并早已引起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们的重视,然而,都是偏重于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方面的研究,遗憾的是文艺界对《道德经》在文学上的...  相似文献   

7.
玄华 《江淮论坛》2012,(6):91-96,126
当完全以一个结构严密的旧文本为材料修编一个结构严密的新文本时,新文本会出现旧有字句消失现象。原始五千言和三组郭店楚简《老子》中的甲组、乙组是具有一定章节结构的《老子》文本,存有诸多异同。前者章节结构自然合理,后两者不仅出现章节重组后语义关联生硬痕迹,也出现了文本修编特有的字句、章节消失现象。这验证了三组简《老》系不同性质的五千言摘抄、修编本。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认为,太史儋《道德经》是老聃《老子》的增订传本,而且《道德经》从逻辑定义、世界基本规律、认识论和军事辩证法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一、郭店楚墓简本《老子》为老聃书,《老子》增订传本《道德经》为太史儋书把郭店简本《老子》同帛书本《德经》《道经》,王弼本、傅奕本、河上公本(以下统称通行本)《道德经》对照,简本分为甲、乙、丙三篇;帛书本和通行本分为上下两篇。帛书本和通行本收录了简本全...  相似文献   

10.
白婧 《南方论刊》2008,(12):86-87
“婴儿”一词在《道德经》短短五千字中出现三次,而与其意义相同的“赤子”一词也曾出现一次,但从这四次的原文可以看出老子赋予了“婴儿”更加丰富的意象,并高度赞扬其处世方式。本文正是从“婴儿”在《道德经》中的意象出发,探讨老子关于人类处世方式的观点,试图对当今人类的处世方式进行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玄华 《江淮论坛》2011,(1):66-71
摘抄现象普遍见于郭店楚墓时代,也见于郭店竹简内部。由郭店竹简及三组竹简《老子》内部规律、思想特点可知三组竹简《老子》是性质不同的摘抄本:地位不同:甲组《老子》最高,乙组《老子》次之,丙组《老子》最低。结构、思想、主题不同:甲组《老子》上下篇结构,思想完全儒化,主题是“修道”与“治国”;乙组《老子》单篇结构,思想部分儒化,主题是“修道”;丙组《老子》无一定结构,思想尚未儒化。也无主题。以上反映三者性质不同:丙组《老予》直接摘抄自五千言,是用于修改、重组新《老子》的原始材料,乙组《老子》是修改未完全的本子,甲组《老子》是修改最完全的本子。  相似文献   

12.
《老子》何时称经?又何时演变为《道德经》之名?古来就有争议。考之典籍可知:《老子》书题以“经”名在史迁之后刘向之前;而《老子》书名演变为《道德经》更在班固之后,萌发于汉末三国的边韶、葛玄,形成于魏晋之际的王弼、皇甫谧。  相似文献   

13.
怎样研读老子《道德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他不仅思想深邃,智慧卓绝,而且高寿,思想的睿智深邃与青春常住的生命活力在老子身上是统一的。老子思想之所以充满生命精神,显示出与历史轨道同步的永恒魅力,与他善于养生、养身、体悟自然、顺应自然是不可分割的。完全可以用这样的话来描述老子:“健康的精神寄寓于健康的身体。”他的《道德经》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东方文化学经典著作。正是这部著作,反映了老子绝世的才华,反映了老子对自然、人生睿智深邃的看法,反映了老子伟岸神奇的人格和超越时空的博大胸怀。为此,历代学者纷纷对《道德经》诠释、注解和阐发,留下了堆积如山的老学著作。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研读《道德经》呢?  相似文献   

14.
我国思想史上,最早对宇宙本原和演化问题提出有系统的见解者,是春秋末期的老子(聃)。五千多字的《道德经》,虽然不全是老子一人所撰著或讲述,但其基本观点属于老子.则是可以肯定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四十章,  相似文献   

15.
老子西行传道考罗尚贤老子是人类历史上哲学的拓荒者、杰出的思想家。他的著作《道》和《德》,后人合称为《老子》或《道德经》,仅五千余字,其所阐述的思想,却如永不消逝的怪影,游荡在人间。虽有人试图疏远它,摆脱它,却总是无法离开它。真是“天纲恢恢,疏而不失”...  相似文献   

16.
黎鸣 《社会科学论坛》2008,(11):101-106
两千多年来,老子的《道德经》遭到了孔儒们的巨大的错解、歪曲,甚至颠覆。尽管如此,老子及其《道德经》还是流传下来了,并终于到了今天可以让它重光的日子。  相似文献   

17.
老子“道”的核心 ——《道德经》首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老子“道”的核心──《道德经》首章研究陈道玄写作缘起《道德经》亦称《老子》,它言简意赅,向称“玄之又玄。”尤其首章乃全书“众妙之门”,学者的歧见纷然相杂,从断句、注释到评价都各执一端。笔者以为,若揭示首章之旨,则全书可豁然贯通。欲达此目的,必须将《老...  相似文献   

18.
说“得一”:《老子》三十九章悬解张松如(吉林大学中文系)《老子》三十九章讲“得一”,亦即为道、体道。深幽发微,可从而窥见其气化谐和的宇宙生成论以至生命意识审美理想,在五千言中实居重要地位,具特殊意义。而历来诸本,在章句上虽亦不无参差,一般分作三段,格...  相似文献   

19.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赵丽华《老子》一书,在经学化时期,又被称为《道德经》.书共五千多字,是一部有完整体系的用韵文写成的哲理诗。它没有引用西周以来官方的典籍训诂,其中吸收了不少民间谣谚。这部书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其中有个别章句是战国时人的注解混入...  相似文献   

20.
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民族的文化瑰宝,这颗语言的钻石虽然仅有寥寥五千字,却揭示出了几乎无穷无尽的内涵。如何解读这些内涵,我们以为先从其载体——语言——下手,通过探悉老子本人对语言本体的认识及《道德经》中所揭示的语言道理来解析其语言思想,或许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笔者以为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考察:一是从老子本人对语言本体的认识,二是从《道德经》中的道理来看它对语言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