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德国马克思列宁主义历史科学的形成,是与建设社会主义基础同时完成的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革命的一个部分.在这个时期,德国统一社会党十分坚决地实现了民主德国整个历史科学的革命改造.早在五十年代初,由于德国统一社会党积极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在民主德国就有了描绘自己主要特点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德国历史画卷.但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还为数不多.除了职业历史学家如W.巴特尔、K.毕特尔和F.登格尔等外,党的著名活动家A.  相似文献   

2.
据《南德意志报》1985年9月4日号报道,第十六届历史科学国际大会于1985年8月25日至9月1日在联邦德国斯图加特举行。3,000名来自53个国家的历史学家参加了大会。民主德国和苏联分别派出60名和70名历史学家参加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第一次派出历史学家与会。  相似文献   

3.
据苏联《近代现代史》1986年第5期报道,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四十周年,苏联历史学家编写和出版了一批论述卫国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著作,其中主要有:1.《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939—1945年》(共12卷),由苏联国防部军事史研究所、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所、苏联科学院通史和历史研究所三个单位于1973年联合组成总编委会负责编写.撰稿人都是苏联当今最著名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将领.围绕这一题目,编写这样大型的历  相似文献   

4.
简讯     
德匈史学家委员会举行第十七次会议据东德《史学杂志》1981年第3期报道,1980年9月28日至1O月4日,民主德国-匈牙利史学家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在布达佩斯举行,中心议题是"十九、二十世纪世界史研究的理论问题和方法论问题".重点是比较研究世界历史的过程问题(特别是1789年以后)以及世界史方面的史料学史问题.M.科佐克做了《关于1789年的争论.比较分析近代革命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报告.他谈了马列主义历史科学对资产阶级革命史作比较研究的状况,反对资产阶级企图低估法国革命的意义;还论述了广泛的理论问题,如:霸权主义和阶级妥协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辩证法、不  相似文献   

5.
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下属的斯拉夫史研究委员会(МКИСИ)于1988年9月6—8日在莫斯科举行了学术讨论会,议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至今斯拉夫民族的社会发展问题。会上听取了9位斯拉夫学家的报告:《现代化对教育制度的影响》(美国S.菲谢尔-加拉蒂);《1914—1916年俄国的反战运动》(民主德国  相似文献   

6.
最近三、四十年来,西方出版的研究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书籍,数量猛增.不同学派的历史学家常常试图用新的方法就十七世纪的一些历史事件解释整个英国革命及其实质、起因和动力.对三百年前的事件的兴趣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是研究者对自由民权党把十七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解释为"清教徒革命"这一概念普遍感到不满.这一概念直到十九世纪末在史学中仍居于统治地位,而且至今仍有不少的信徒.这一概念的创始人是民权党历史学家T.麦克莱、S.卡尔德纳、Ch.费斯,他们把十七世纪四十年代英国的国内战争,仅仅看作是没有社会经济内容的"立宪冲突";把十七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归结为王权同国会  相似文献   

7.
民主德国科学院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G.温克勒尔于今年8月下旬对我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术访问.本刊特约通讯员关山同志对他进行了一次专访,请他介绍民主德国社会学研究的状况.温克勒尔生于1931年,1970年获经济学教授职称,主要学术著作有:《劳动和生活条件的计划》(1964)、《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政策》(1975)、《民主德国社会政策的理论和实践》(1979)、《社会主义劳动条件的发展计划》(1983)、《社会政策》(1985)等.  相似文献   

8.
据苏联《历史问题》1982年第4期报道,为纪念1941年战争事件40周年,1981年9月17—19日在西德斯图加特举行国际学术讨论会。讨论会的组织者是西德的三个机构(现代史图书馆、斯图加特大学历史研究所和国际研究二战史协会西德委员会)。除西德历史学家外,还有美、英、意、日、苏等国历史学家参加讨论会的工作。斯图加特市市长M.罗姆梅尔致开幕词。讨论会的正式名称是“1941年12月——战争的转折点”。按照组织者拟定的计划,应以  相似文献   

9.
据东德《史学》杂志1933年第6期报道,西方德国研究协会(WAGS)于1982年10月8—9日在美国的埃尔帕索举行了第六届年会。这届年会有37个会议。《1949年以来两个德国的历史科学》是其中一个会议的议题。该协会成立于1976年,是由德语国家的语言、文化和历史领域内的专家们组成的联合会,在全美和加拿大有着愈来愈大的影响。本届年会主席是历史学家Ch.布尔迪克。1977或1978年以来,协会出版机关报《西方德国研究协会通讯》和学术期刊《德国研究评论》。  相似文献   

10.
据民主德国《德国哲学杂志》1987年第6期报道,1986年11月10日—12日在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大学召开国际会议,讨论非洲人民在争取和平与社会进步斗争中的世界观和哲学问题.东欧和非洲一些国家的学者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由民主德国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研究中心、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会和卡尔·马克思大学共同举办.会议着重探讨了非洲的领导人、各个政党和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国外的中国史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注意到将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进行比较研究。1988年,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历史学家亚德谢特(S.A.M.Adhead)所著《世界历史上的中国》一书把中国历史跟世界历史上的其他诸文明作了全面、系统的比较。正如该书导言所说,这本书把中国看成“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孤立的实体”。因此,它始终抓住中国跟欧亚大陆西  相似文献   

12.
以《社会主义在人类发展中的历史地位》为主题的第18届社会主义国家哲学和社会学杂志编辑会议于1985年10月7-11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保、匈、民主德国、波、罗、苏、捷、越等国代表出席会议.匈牙利科学院院士F.托肯作主要报告,会议结束时发布了公报.苏联《哲学科学》杂志1986年第2期、《哲学问题》杂志1986年第4期、《社会科学》杂志1986年第2期从不同的角度对这次会议作了报道.  相似文献   

13.
1929年1月,法国年鉴学派发行了《社会经济史年报》.在创刊号的卷首,载有编者菲夫尔和布洛克联名写的一篇简短的《告读者》:我们都是历史学家,都有共同的体验,并得出了共同的结论,我们都为长期的、从传统分裂状态中产生的弊病而苦恼.目前的状况是,一方面,历史学家在研究过去的文献史料时,使用着陈旧的方法;另一方面,从事社会、近代经济研究的人,正在日渐增加.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者,互不理解,互不通气.现在,在历史学家之间,在从事其他研究的专家之间,存在一种不相往来的闭塞状况.当然,各行的研究家,都致力于自己的专业,在自己的庭院中辛勤劳动,如果他们能再关心一下邻居的工作,就十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政治结构和经济形势起了急剧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史学界无论在历史思想和方法论上,或者在研究实践和技术手段上,都有了重要的改变。首先是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传统史学的衰落。在战后初年,建立“新史学”的要求已经变得十分迫切。到了六十年代,在美国、英国、法国和西德等主要西方国家,它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口号。英国历史学家G.巴勒克拉夫在一本名为《变动的世界中的历史》的著作中写道:“现在,我们充斥着一种不  相似文献   

15.
民主德国《哲学杂志》1981年第7期刊登了东德哲学家F.菲德勒和日本哲学家岩崎允胤联合发表的一篇文章,题为《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介绍1980年11月8—9日在日本一桥大学举行的日本唯物论研究协会第三次大会情况,同时对该协会1978年成立以来的工作作了简略的回顾。译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据东德《历史科学》杂志1982年第8期报道,1981年11月,民主德国历史科学委员会和历史科学理论、方法论及历史问题委员会在柏林召开了一次联席会议,讨论“历史科学的方法论及其在部分学科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7.
意大利《桥》杂志1978年第6期报道,两年前,在社会党历史学家的倡议下,在文化圣地佛罗伦萨建立的“社会主义历史研究会”,明确宣布研究社会主义和民主是该会的宗旨。两年来,该会积极组织研究工作,1977年1月在巴马举行了关于“社会主义政策三十年”(1946—1976年)史学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对共和制的意大利历史做了第一次  相似文献   

18.
据苏联《近代史与现代史》杂志1984年第1期报道,苏联科学院历史学部于1983年9月20日举行全体大会,讨论苏联历史学家的任务问题。历史学部院士秘书C. Л.齐赫文斯基在会上作题为“关于苏联科学院历史学部贯彻执行苏共中央1983年6月全会决议的任务”的报告。报告人指出,苏共中央1983年6月全会的决议对苏联所有历史学家的活动都有直接的关系。决议规定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要从质量上提高历史科学的效率,而这本身要求有丰富的题材和使历史研究的内容现实  相似文献   

19.
历史的比较研究,在苏联史学界也颇受重视,现根据马尔卡梁《论历史比较研究的基本原理》(苏联《历史问题》1966年第7期)、B.B.伊万诺夫《比较历史法》(《历史与现代对比关系方法论》1973年莫斯科出版)和B.H.萨洛夫《现代资产阶级历史方法的危机》(苏联《历史问题》1981年第4期)3个材料,将有关情况简介如下: 在认识的一切阶段和一切形式中,进行  相似文献   

20.
1992年出版的美国《近代中国》杂志第18卷第1、2期发表了一系列研究中国经济的论文,这些文章曾提交不久前在加州大学(洛杉矶)中国研究中心举行的一次中国经济改革研讨会。其中包括:B.诺顿,《国家垄断工业的含义及其放松》;G.H.杰,弗逊和T.G.拉乌斯基,《中国城市中的失业、就业不足和就业政策》;F.克里斯蒂安森,《中国的“市场转变”——江苏劳动市场的实例》;孔开升(音),《改革后中国的粮食和农业——实行市场制后的剩余问题回顾》;C.维默尔,《价格改革与结构变革——限制配置性收益的分配障碍》,P.W.吴,《财政改革与地方工业化:毛之后中国改革有争论的顺序安排》。现将美国布朗大学经济学教授,该校比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路易·昔特曼为《近代中国》这两期专刊写的导言译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