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建设与和谐人格建设具有同质性。和谐人格的发展、生长和转变的逻辑起点从和谐社会建设开始,需要确立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规则、确立和谐社会的社会建设战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学习机制和创造和谐社会建设尊重人的价值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论和谐社会与和谐人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和谐社会需要具有和谐人格的人去创建,和谐社会又给和谐人格的塑造提供条件和环境,和谐社会与和谐人格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改造的关系。和谐人格是一种理想人格,它内含着智慧、道德和意志的力量,这种人格力量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而要塑造和谐人格,必须促使核心价值观得到认同,必须完善社会运行体制,必须强化教育引导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人的个性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要造就和谐的个体必须造就健全的政治人格,然而现阶段国民的政治人格缺少宽容、平等竞争以及独立自主的精神。因此,必须采取大力发展经济、健全社会制度、提倡和谐文化理念等措施促进和谐社会理想政治人格的形成,从而根本上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白立强 《南方论刊》2006,1(3):13-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概括说来,主要有四个方面: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来源;西方关于社会发展的相关理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借鉴意义;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的生长土壤。  相似文献   

5.
史修永 《天府新论》2006,(3):142-145
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来看,构建和谐社会既符合人类美好理想和中国传统精神,又与马克思所倡导的“按美的规律创造”的实践原则一脉相承,表明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执政水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美学境界,因此,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美学根据和内涵。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和谐社会是古典美学精神创新实践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实践的当代发展,它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价值坐标与实践的尺度,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史修永 《江淮论坛》2006,(3):189-192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和谐社会是古典美学精神创新实践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实践的当代发展,它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价值坐标与实践的尺度,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和谐人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和谐人生为基础。本文论述了和谐人生的内涵与意义,认为和谐人生是一种理想,是一个过程,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支撑作用,并且详细分析了实现和谐人生的基本条件以及需要克服的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8.
邵宪梅  韩柱 《兰州学刊》2008,1(3):165-166,197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和谐社会对理想人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人格应具有开放的人格品质、创新进取的人格意识、独立自主的人格素养、和谐的人格取向。和谐社会与理想人格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理想人格的塑造需要内敛力与外控力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周兴福 《兰州学刊》2005,(3):4-7,12
"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一种理想社会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解决"转型期"中国社会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石国兴  曹保刚 《河北学刊》2005,25(5):199-202
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它表现为个体内部心理和谐,人事心理和谐和人际心理和谐。和谐社会和心理和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和谐社会是国人心理和谐的前提;国人心理和谐状况制约和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什么是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建设和谐文化,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同时,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根本,树立共同理想,激发社会活力,营造和谐氛围,倡导和谐精神,形成共创和谐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2.
建设和谐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什么是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建设和谐文化,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同时,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根本,树立共同理想,激发社会活力,营造和谐氛围,倡导和谐精神,形成共创和谐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3.
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协调发展以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特征。坚持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根据社会发展规律所采取的应对之策,是消除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和谐因素的根本途径,更是顺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把创建和谐企业、促进行业和谐、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通过服务员工、服务用户、服务社会,达到了三者满意,实现员工、企业、社会的共同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贺传胜 《理论界》2007,(5):27-2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实现党内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和谐的基本特征也应体现在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17.
关注农村留守女性 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都提出建构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个人和家庭的和谐发展是社会、群体和谐发展的牢固基础和微观载体,而目前我国存在的大量农村留守女性以及她们所引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社会各界必须重视这一社会现实,研究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并积极探索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郭志民 《河北学刊》2005,25(4):95-98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生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生活理想,也是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设定的发展目标。目前,作为执政理念的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已经确立,但相关理论支持还未完全到位。我们有意选择安排了"和谐社会与伦理"这样一个主题栏目,以期对"伦理视野中的和谐社会"进行相关的探讨。《论和谐的理想与道德》一文对中国传统和谐、和德思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资源梳理和现实分析;《社会公正理念与社会和谐》对和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公正理念内涵做了"平等原则"、"对等原则"、"补差原则"的定性分析;《和谐社会需要倡导的公民美德》注重对同和谐社会相吻合的公民美德范畴进行了论述,而《农民流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则对一个在伦理学研究中关注很不够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独到的探讨。这些讨论从宏观、中现、微观等不同层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相关问题做了伦理视角的独特思考,虽然只是几个视点,但如果能够对有关和谐社会的学术讨论起到一定积极促动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思考,也就达到我们大家的初衷了。  相似文献   

19.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地方政府纷纷从当地实际出发践行这一理念。本文选取南昌、苏州、西安三个城市作为个案,旨在探讨它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积累的有代表性的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以人为本,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依法行政,建成法治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政府管理职能创新。  相似文献   

20.
杨金卫 《东岳论丛》2007,28(4):38-4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有力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要实现国内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且要创造良好的国际条件和国际环境,积极推进和谐世界的建立与形成,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