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彝族早就进入犍为地区,与当地土著濮人融为一体。在古蜀国开明王朝前,从朱提(云南昭通)到郫邑称帝的杜宇早已统治犍为地区。1997年,四川犍为出土战国时代的古蜀铜印3枚,有多个字符。本文认为,犍为印字符是古蜀国开明王朝时期的彝文字符,并用彝文字符考释了铜印字符,译成了汉文。出土巴蜀土坑印字与古彝文的考释印证,将对彝族与古蜀族的历史文化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甘桑石刻文新近发现于广西平果县一带,刻划在石片上,是古代百越民族使用的一种比较成熟的象形文字,与甲骨文、水书、古彝文及古印度哈拉帕文有一些近似字符。  相似文献   

3.
《勒俄特依》是一部用古彝文记录下来的民间文学作品,是大小凉山地区现存的最古老的彝文典籍之一。 曾几何时,《勒俄特依》被诬为“巫师”文字而遭厄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株倍受摧残的山花,才被党和人民抢救了出来。  相似文献   

4.
<正>《彝文古籍与西南边疆历史》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特别委托项目"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研究系列的子项目,由云南民族大学张纯德教授主持,朱琚元、白兴发参与,三位共同撰写的专著,列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2013年1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通过彝文古籍,对西南边疆的历史、文化、风俗、军事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从历史地理学出发,以秦汉时期滇东北、川南、黔西北地区所用的彝文原著译本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彝文古  相似文献   

5.
彝文古籍内容丰富、种类繁多,而专门注释单字的书却极为罕见。半个多世纪前,杨成志先生收藏的《昆明西乡彝文单字注释》是迄今发现的第一部古彝文字书。本文拟对该书的发现、珍藏情况加以介绍,并对其内容、性质、作者、成书年代以及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目前中国国内有两个经官方批准的彝文文字方案 ,经国务院批准的四川规范彝文和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云南省彝文规范方案 ,这一事实说明关于彝文文字类型问题的讨论还没有结束 ,还有必要进行探讨。文章首先论述了作者对彝文特点的认识 ,进而对学术界关于彝文类型问题的各种观点、认识进行了较全面的评述。文章认为目前学术界提出的各种观点和提出的证据都不能完全解决彝文的类型问题 ,而彝文文字通常以音节作为分界线 ,这一分界也正是对彝文文字类型进行划分发生刍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198 9年 ,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北京等省、市、自治区的有关领导、权威专家云集西昌 ,一致通过了 1980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的规范彝文作为我国彝文信息处理标准。 1992年 ,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了多项规范彝文信息处理国家标准 ,从而使彝文信息处理工作得到了顺利发展。 1998年 ,在滇、川、黔、桂四省 (区 )彝族古籍整理协作会第六次会议上 ,来自四省区和北京的权威专家及有关领导云集成都 ,一致通过了“将国务院批准的四川规范彝文作为我国彝族统一文字的会议纪要”。至此 ,计算机彝文信息处理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YWBDDOS北大方正彝文激光照排系统、YWPS彝文系统、YWIN2 0 0 0彝文系统、YW彝文字幕系统等计算机彝文系统相继问世 ,并获得了省部级的各种奖励。古老的彝文 ,正向着世界、向着信息化、现代化、网络化 ,朝着五彩缤纷的信息时代大步迈进  相似文献   

8.
:1 98 9年 ,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北京等省、市、自治区的有关领导、权威专家云集西昌 ,一致通过了 1 980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的规范彝文作为我国彝文信息处理标准 ,1 992年 ,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了多项规范彝文信息处理国家标准 ,从而使彝文信息处理工作得到了顺利发展。 1 998年 ,在滇、川、黔、桂四省 (区 )彝族古籍整理协作会第六次会议上 ,来自四省区和北京的权威专家及有关领导云集成都 ,一致通过了“将国务院批准的四川规范彝文作为我国彝族统一文字的会议纪要”。至此 ,计算机彝文信息处理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YWBDDOS北大方正彝文激光照排系统、YWPS彝文系统、YWIN2 0 0 0彝文系统、YW彝文字幕系统等计算机彝文系统相继问世 ,并获得了省部级的各种奖励。古老的彝文 ,正向着世界、向着信息化、现代化、网络化、朝着五彩缤纷的信息时代大步迈进  相似文献   

9.
彝文文献产生发展与载体形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文文献博大精深,卷帙浩繁。开展对彝文文献的研究是民族高校图书馆加强文献数据库建立的重要基础,是文献材料为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实现民族文献资源共享的重要工作。文章所研究的彝文文献的产生与发展,彝文文献的载体形制是开展彝文文献研究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文章从毕摩及其活动、彝文文献典籍的产生、源流、载体、形制等方面全面讨论了彝文文献两个重要基础部分。  相似文献   

10.
文献记载的古蜀地的夜郎竹崇拜,与彝族先民有密切关系。夜郎是濮人,彝族是以西南当地濮人为主体融合其他先民而形成,这在史界已是定论。所谓夜郎王即竹王,是崇拜竹并视竹为图腾的反映。彝族不仅在其古彝文文献中有竹崇拜的记载,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竹崇拜的传承,比如四川彝族的祖灵“玛堵”即是。古蜀地部分区域曾被称为夜郎国,存在过崇拜竹的文化现象,并有过“竹王庙”之类的祭祀场所。古蜀地竹崇拜文化与彝族先民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彝族丧葬习俗积淀着彝族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精华,是古代彝族文化的缩影,在彝族宗教、彝族古代社会结构、彝族文字与文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过去的保护措施是对各种文化现象进行文字和影音像记录,这种方法虽然搜集了许多宝贵的资料,但是仍然存在缺陷。对彝族丧葬习俗的保护可以采取旅游开发的方式,既能增加经济收入,又能实现民俗资源在原生态环境下良性循环,起到真正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彝族文化研究虽已成就斐然,但彝族文化的审美研究还是十分薄弱而近乎空白的新课题。现通过彝族文化的审美研究,挖掘、整合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审美资源以充实现有的美学研究内涵;进而探索各少数民族审美研究的新路向,为建构少数民族美学作准备;同时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彝族文化的研究向深广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彝族哲学思想存在于彝族语言文学、风俗习惯等各种文化现象之中。在有关支格阿鲁文献、口头流传等文化里蕴藏着古代彝族宇宙自然的和人类自我的许多哲学思想,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彝文文献资料《夜郎史传》、《西南彝志》、《彝族源流》、《益那悲歌》、《中国彝史文献通考》等几部 古籍文献的整理、翻译、研究,结合贵州赫章可乐地区考古的重大发掘资料,笔者认为古夜郎国的文化 源头在可乐。  相似文献   

15.
浅谈凉山彝文古籍的修复与整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文古籍是深入了解彝族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和文化价值。本文以凉山彝文古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特点,从而探讨彝文古籍的修复与整理。  相似文献   

16.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主体设计体现了天地阴阳的易学理念,与表现一年阴阳两季的彝族古老历法可能有文化上的关联.彝族的祖先古羌族——氐羌生活在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时代,其主要分布地域即西北渭水流域也是传说伏羲女娲阴阳八卦文化的发源地.学界认为八卦脱胎于彝族十月历,伏羲是彝族祖先.晚期红山文化是当地原生古文化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相碰撞、融合的产物.这说明,牛河梁遗址群的设计理念应该有更古老的易学传统,与古羌族的历法以及伏羲文化相关联,从而成为中国易文化传承的重要节点,对后世的易道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是牛河梁申遗的核心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的古代经典《道德经》和《周易》中的语言边界思想进行阐释,揭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中语言边界思想,并指出,就语言边界思想而言,《周易》和《道德经》的思想系统具有一脉相承性,体现了中国古代语言边界思想的系统延展性,由此发现中国的语言边界思想及其系统发展比西方思想史中有关语言边界的思想早了两千多年。  相似文献   

18.
《春秋》在汉代公羊家的视阈中是一部蕴涵微言大义的经学宝典。公羊家通过《春秋》之辞、笔削和书法阐释的《春秋》之义具有表层与深层两层含义。其中蕴含的体现于春秋《公羊传》中的儒家民族伦理思想集中于夷、夏可以互变、两者同样可以进化的夷夏观,它反映了古代中华各民族之间不断交流、融合和统一的发展趋势.因而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成为儒家民族伦理学的精华。春秋《公羊传》的民族伦理思想来源于孔子,发端于《春秋》,由于其本质是一个民族文化认同、道德自觉问题,因而在实践中对中华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莺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老乞大》、《扑通事》是李朝时期朝鲜人学习汉语的教材,它们在外语教育和华语学习上的地位和文献价值有几个显著特点,即注重口语训练,注重实用,注重文化背景,注重教学法。《老乞大》、《扑通事》在第二汉语教学法上实现了三个转变,那就是从儒家经典、词汇对照教学转变为课文教学,从书面语教学转变为口语会话教学,从单纯的语言要素教学转变为注重交际实用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彝族是我国西南的古老民族,拥有丰富的彝文典籍与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彝族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和谐理念,来源于先民天地人合一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在他们的自然崇拜活动中,不仅体现出对生存环境的保护意识,更有着各方面的具体要求与措施.彝族传统文化同样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主要体现在彝族的兄弟意识、社会结构、伦理教育与女权现象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