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公平政策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效率作为标准或以伦理作为标准而对公平做出的评判是存在差别的.因此,从政策目标的选择来看,需要对伦理公平和效率公平、机会公平与结果公平、绝对公平与相对公平、动态公平与静态公平、长期公平与短期公平、发展公平与静止公平、纵向公平与横向公平、内部公平与外部公平、增长中的公平与停滞中的公平、规则公平与规则执行的公平、微观公平与宏观公平以及局部公平与全面公平等公平目标做出选择.公平政策目标的选择应该根据选择目标对公平、效率与社会福利的影响以及目标实现的现实可能性等因素来决定.  相似文献   

2.
郭广银 《齐鲁学刊》2006,(4):135-140
转型时期的中国企业正面临关于管理伦理问题的严峻挑战。中国很多企业的管理伦理水平已经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国际竞争力,转型期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又更加刺激了企业不合伦理的行为。要应对这些挑战,中国社会就必须对企业管理伦理进行重构,建构起转型期中国企业管理伦理的“二阶段决策理论”:包括“是否符合道德规则”的第一阶段和“是否追求道德理想”的第二阶段模型,为转型期中国企业管理伦理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经济伦理内生于可持续性经济发展思想之中,是调节和规范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人们经济行为的基本准则。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伦理探讨的主题包括可持续性与环境公正、可持续性与代际分配公正及可持续性与代内公正。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伦理力图解决的矛盾包括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或物质)中心主义的矛盾、个体主义与社群主义的矛盾及当代人与后代人福利目标之间的矛盾。围绕可持续性问题的研究,当代西方经济学家们被划分为两个广泛的阵营:新古典主义和生态主义,前者以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为代表,后者以生态经济学为代表,对这两种思想流派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揭示当代西方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伦理面临并力图克服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4.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共同矛盾。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语境和现实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观念应被“适度公平,保证效率,注重生态”的观念所代替。新的公平效率观应从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环境公平四个方面来解决实际的收入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艺缤 《理论界》2006,(10):57-59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是社会运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重要问题,也是经济伦理学领域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围绕效率与公平这一对矛盾,立足于功利主义探讨了福利经济学的贡献和实质,最终从认知正确性和价值合理性的相互关系出发,探讨了效率与公平争论的实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期对中国社会解决效率与公平的问题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环境良好,是西部三大重点开发地区、成渝、关中——天水、环保部湾(广西)面临的双重历史使命。推进西部重点开发地区经济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生态环境保护是西部重点开发地区面临的重大任务。西部重点开发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主要矛盾:经济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城镇化快速推进对资源环境形成巨大要求,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带来的特殊要求、生态环境建设外部性带来的环境治理矛盾。西部重点开发地区如何协调"环发"矛盾:选择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产生和环保产业;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资源开发新机制、建立生态环境资源经济核算机制、建立多层次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采取资源开发和生态补偿的绿色税收政策,采取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政策、采取生态环境建设社会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中的效率与公平既有经济意义,也有伦理意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既不能只强调效率而忽视公平,也不能因为公平而不要效率。应该寻求公平与效率的最佳契合点,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相似文献   

8.
腐败现象的产生及蔓延有其社会结构的基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点之一是伦理本位、差序格局,之二是正式规则与潜在规则同时并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转型,包括从伦理型社会向法理型社会的转型,但是,传统因素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与腐败有着很强的亲和力,促进了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因此,反腐败需要建立法理型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9.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兼顾的是何种公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兼顾的是何种公平 ?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全面理解应该是“竞争规则公平”前提下的“效率优先、兼顾社会公平”。公平可以划分为竞争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社会公平三个层次。在公平的各个层次之间 ,竞争规则公平乃公平的要义之所在 ,同时也是效率提高的前提与保证。“兼顾公平”指的是兼顾社会公平 ,在坚持竞争规则公平、效率优先的同时 ,必须同时兼顾社会公平 ,才能实现以人为本位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 ,“竞争规则公平”前提下的“效率优先、兼顾社会公平”与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竞争规则公平”为科学的发展提供社会环境 ;“效率优先”与科学发展观中的发展的思想本身就是一致的 ;“兼顾社会公平”与科学发展观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又具有本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过程中公平与效率关系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型时期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应该包括起点、过程、终点。公平、效率两大价值原则在这三个时段的关系是不同的。在转型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具有历史合理性。从计划经济到转型过程到市场经济,整个转型时期公平、效率关系呈现为这样一个变动的序列:公平优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公平、效率的相对分离。  相似文献   

11.
发展伦理的视角看,发展进程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表现为三种状态:统合、背离与平衡.公平作为价值理性目标和效率作为工具理性目标应该统一于社会的发展目标之中.但在一定时期内,公平和效率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背离,因而,寻找公平与效率之间相对的、确定的最佳契合点,建立公平与效率和谐统一的发展伦理,是现阶段实现公平与效率平衡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关于国民收入再分配公平问题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民收入再分配公平是包括国民收入再分配权利、条件、机会、规则、过程、结果公平在内的系统公平,以公平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政策目标既出于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也有功利主义的诉求,促进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公平既可矫正初次分配的不公平,创造初次分配公平的条件,也是实现人类社会基本价值的重要条件,也能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公平性和公平程度主要应通过要素供给者的要素供给行为来衡量,同时也应观察"用手投票"的情况等.要处理好国民收入再分配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始终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要处理好再分配公平与初次分配公平的关系,再分配公平应与初次分配公平相协调,要促进国民收入分配的整体公平.要保障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公平目标能够得以实现,必须保证再分配政策的公平取向,必须建立促进再分配公平的制度体系,并保证促进再分配公平的制度能够得到执行.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经验与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在体制转轨上不搞"休克疗法"式的激进改革,而是促进诱致性制度变革和渐进式改革;在政治制度上选择了一个强有力的政党及其领导下的权威政府;在经济体制上选择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在发展战略上选择高投入、低消费与出口拉动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在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上,选择了经济改革的"理性超前"与政治改革的"理性滞后"的非对称组合。现行发展模式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全球金融危机与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需要在以下方面促进中国发展模式的转型与优化:探索以内需为主导与外需相协调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以及技术进步与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转型;以深化市场化改革和政治改革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奠定体制基础;确立以人为本的宗旨和市场主管效率、政府主管公平的体制模式,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以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重塑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和中国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公共生活领域的不断拓宽,公共道德问题正在成为公民社会的热门话题。通过对转型时期,伦理领域面临的主要困境、公共伦理缺失的成因分析,针对诸如传统伦理的隐患、公德具备公共用品使用和回报的特殊性以及公德行为道德监督行为情境的弱化等问题,应采取提出加强和完善德福一致的公德制度建设;加强公德教育,提高公德意识等措施,构建转型时期伦理秩序。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问题丛生。其中,人口整体数量和国家所能控制的劳动人口数量不足的问题最为突出。为解决由此造成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危机,统治集团高度重视人口数量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伦理对策,主要有:“善政”伦理原则、人道主义伦理原则、社会利益伦理原则、生存条件优先原则和国家功利主义原则等。这些对策有的不仅在实施过程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而且也丰富了中国人口思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儒家经济伦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伦理是人们在现实的社会经济中产生,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评价和制约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直接产生于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中的道德观念,如中国古代商业活动中的“勤劳节俭”的观念.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公平与效率”的观念;二是指人们对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的道德评价.各个时期,各派思想家对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有各种不同的伦理评  相似文献   

17.
环境伦理、绿色发展和制度体系是生态意识文明、生态行为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环境伦理、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动关系进行系统分析,探索绿色发展路径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建设,不仅有助于丰富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提高公众生态意识文明水平,而且有助于推动生态制度文明的完善和生态行为文明水准的提升,增强政府、企业和公众推动绿色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的自觉性,提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市场经济秩序主要是市场主体通过规则、道德自律或他律来实现,竞争的市场通过市场机制保证经济活动的公平、正义和理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为主要方面,但也有矛盾和冲突。市场经济的伦理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极其重要方面,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的伦理建设是要建构诚信、公正、效率的市场秩序与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公平分配和经济平等,建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贫困和两极分化,维护社会安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和谐社会与市场经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西方效率与公平理论的道德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经济伦理关于效率与公平的理论十分丰富 ,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和伦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功利主义、罗尔斯的正义论、诺齐克的权利论和阿瑟·奥肯的效率和公平统一论等。它们虽然观点各异 ,但共同之处都是为解决提高效率的同时又能实现公平。这对我们正确解决当前市场经济运行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功利主义在中国伦理学史上,依次经历了先秦功利主义,德性功利主义和近代功利主义。德性功利主义近代转型的显著特征是构建新道德体系的尝试。然而,功利主义并未由此成为可普遍化的伦理原则。因此,德性功利主义的转型或功利主义学说的构建仍是我们的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