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孟子·尽心下》载孟子谓高子云:“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此语究竟如何断句?中华书局出版的《十三经注巯》两卷本、焦循《孟子正义》、朱熹《四书集注》以及新编《辞海》“介然”条所引此语均于“间”字处断开,“介然”属下读。杨树达《古书句读释例·三》“当属上读而误属下”条于“然”字断开,“介然”属上读。杨伯峻《孟子译注》则于“蹊”字断句,以“间介然”为一词而属下读,但同书《孟子词典》,章,“径”字条引此语时又在“然”字处绝句。刘师培《古书疑义举例补》之五“双声之字后人误读之例”条则于“介”字处绝句,以“间介”为一词而属上读。鄙意则以为应在“间介”之下绝句。  相似文献   

2.
《朱子语类》中“不成”的句法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朱子语类》中 4 33例不同性质的“不成”用例进行了统计分析 ,从中可以看出 :(一 )《语类》中副词“不成”分为两个 :一个是否定副词 ,意义相当于不可能、不可以 ,一个是反诘副词 ,意义相当于难道。后者可能来自前者。 (二 )《语类》中未见有语气助词“不成”的用例 ,助词“不成”见于宋代的说法是一种误解。 (三 )《语类》“V不成”格式既可以表示结果 ,又可以表示可能 ;当宾语与补语同现时 ,《语类》中通常使用“VO不成”格式 ,同时又有极少数“V不成O”模式 ,该格式既表可能 ,也表状态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引用”修辞格的角度对《诗》的经典化进行了研究.从引诗体例来看,春秋时期语《诗》是一个较为固定的系统,这一系统大致按国别进行分类,而不是按“风”、“雅”、“颂”来分类.最晚到春秋中期时,《诗》已经取得经典的地位,其经典化大致沿着礼仪用乐和言语交际两条路径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历代不少古文字研究者认为“薄”字可作“语助”用,如刘淇《助字辨略》说:“诗国风‘薄言采之’毛传云:‘薄,辞也’。……愚案:‘薄,辞也;言亦辞也。薄言,重言之也。诗凡言薄言,皆是发语之辞。”杨树达《词诠》则把“薄”定为“语首助词”。新《辞海·语词分册》在训释“薄”的词义时也列了“作语助”一条。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呢?下面想就我们研究的结果,谈一些不同看法,以就正于广大读者: “薄”字金文作(?),《金文诂林》卷十二引容庚《金文编》说:“(?),从干,经典通作薄。虢季子白盘:(?)伐(?)(?),即《诗·六月》‘薄伐(?)狁’”。许慎《说文·(?)部》说:“薄,林薄也。一曰蚕薄。从(?),溥声,傍各切。”段注:“林木相  相似文献   

5.
《江海学刊》1998年第 4期补白所载曲文军同志《“两袖清风”出典新证》一文 ,批驳了“两袖清风”一语典出明代于谦《入京诗》的说法 ,以为元代魏初所作的《送杨季海》一诗才是“两袖清风”的出典 ,此说可商。魏初 ,字太 (一作大 )初 ,号青崖 ,元初文学家 ,著有《青崖集》五卷 ,其第二卷《送杨季海》诗中云 :“交亲零落鬓如丝 ,两袖清风一束诗” ,“两袖清风”一语道出了诗人清逸、高洁的内心 ,后来人们用此语形容为官清正廉洁。但这首诗并非“两袖清风”的最早出处。据查证 ,“两袖清风”其原意本是用来形容人喝茶或饮酒后清爽舒畅的感觉 ,…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典小说理论的奠基人李贽,把《水浒》称为“天下之至文”把作者称为“传神写照妙手”。“至文”一语,力排“儒者每薄之”的传统偏见,给古典小说以应有的崇高地位;而“传神写照”一语,则是精确地道出了我国古典小说艺术在人物描写上的一个主要特点,为确定其“至文”地位提供了有力的根据,实即总结了我国古典小说艺术一条根本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西江诗话》卷二载: “山色有无中”王维诗也,欧公《平山堂词》用此一句。东坡爱之,作《水调歌头》,乃云“认取醉翁语,山色有无中。”这是以诗句入词的显明例证之一。王维的《汉江临眺》全诗是:  相似文献   

8.
本文准备谈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庸》的“中”与“和”,一个是《大学》的“格物”与“致知”。“中”与“和”实际讲的是工作方法问题,“格物”与“致知”讲的是知识来源问题。讲到工作方法问题,可以说有千万条,但是归纳起来只有两条,一条是“中”,一条是“和”。“中”在正常情况下应用,比较好懂,有三两句话就能说明白。“和”在特殊情况下应用,就不大好懂,必须用许多话才能说明白。“中’与“和”是中国自古以来传统中卓有成效的两种工作方法,《中庸》一书举以示人,十分宝贵。可惜被朱熹作《四书注》给解释错了,迷惑后人六七…  相似文献   

9.
唐颜师古《汉书·艺文志》注“非今所有《家语》”是《孔子家语》伪书说的第二个理论来源。其实颜氏本意未必是质疑今传《孔子家语》文本的可靠性,宋代的王柏却将颜注发展为“古《家语》”|“今《家语》”文本两分的看法,并提出了王肃托名于孔安国伪造《孔子家语》说。王柏此说的根源在于批驳朱子借证于《孔子家语》校正《中庸》,从而为他提出将《中庸》分为二篇的创说扫清道路。这是《孔子家语》案涉及到的第二个学术公案。  相似文献   

10.
《北京晚报》82年4月3日刊载的汤玉奇的《赵元任的〈语条儿〉》一文中说:“据目前已知资料,我国在1926年即已出现了‘精神文明’一词,这个词的使用者是赵元任”。马恩列斯著作研究会编辑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参考资料》上也说:“至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词,究竟源出何处?”……迄今为止,  相似文献   

11.
“利涉大川”是《周易》卦爻辞中的常用语,它在《需》、铜人》、《蛊》、《大畜》、《益》、《涣》、仲手》卦的卦辞与《颐》卦上九交辞、《未济})卦六三交辞中出现,共九处;《谦》卦初六交辞的“用沙大川,吉”,取智与“利涉大川”亦同。而《讼》卦辞“不利涉大川”及颁协六五交辞“不可涉大川”这二则反面训诫之语,则与“利沙大川”形成对照。“利涉大川”在“系辞焉而明吉凶”(《系辞上传》)的卦爻辞中于不同的“卦时”“变位”多次出现,其取象设备的象征意蕴、具体内涵及其所体现的哲理启示,值得深入探析。一、“利沙大川”的…  相似文献   

12.
《辞源》第二册第1526页“东牀(床)”条,在引用唐代刘长卿诗句及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中的句子之后云:“参见‘坦腹(一)’。”但翻开第一册第598页“坦腹”条,其第一词义却无“东床”之语。原来此条在引《世说新语·雅量》时遗漏了几个字:“闻来觅壻,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坦腹卧如不闻。”后一句应是“堆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脱漏了“在东床上”四个字,即与“参见‘坦腹(一)’”之句有隔碍,使人未明所以。又《辞源》第三册第2225页“矜持”条所引《世说新语·雅量》同一例句,亦脱漏了“在东床上”四个  相似文献   

13.
陈澧《切韵考》原稿残卷一册,我前数年得于广州。里面都是用窄纸条抄录《广韵》反切校语,分条编号,粘装成册。抄是别人替他抄的,而陈氏亲笔涂改的字几乎每条都有。这些校语即是《切韵考》第四、第五两卷各个韵表后面所附的那些校语,可以说是他全书的重要部分,现在居然有原稿存在,可以看出他编书时一些經过,这是相当可贵的。大概这些校语是陈氏原来写在《广韵》的书关上的,后来交抄手分条录下,以便编  相似文献   

14.
<正> 对于韩愈的诗文创作,有人认为“韩昌黎文与《语》《孟》出入,而喜玉川、刘叉、东野等诗,至于自作,亦效其语,何诗文不同也”;也有人认为“设想奇,造句亦奇,公之诗文,其用笔同出一机轴”。那末韩愈诗文究竟是同是异,走着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本文拟从韩愈对散文和诗歌的理论主张及创作实践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编辑先生: 读贵刊1987年第10期《齐鲁文化之异同论纲》一文,很受启发.但其所用材料,尚有些不确切处,举如下: 一、文章对《左传·定公四年》条附注为:“杜预注:‘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周之宗盟,异姓为后”二语,见于《左传·隐公十一年》条,孔颖达《春秋正义》曾经引用.《春秋正义》后收入《十三经注疏》.依此,这两句话应是孔颖达疏,而不是杜预注. 二、文中说:“战国田氏代齐后,齐桓公竞设立‘喷室之议'的议政机构”.按“啧室之议”出自《管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与东北方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的作者自己承认是用“假语村言”来敷衍故事。这种独具特色的“假语村言”究竟系何地方言,至今红学界仍有争议。比较带有倾向性的看法是,《红楼梦》语言主要是北京话,其中夹杂着一些“江南吴语”。笔者认为:《红楼梦》语言与今天的北京方言差异很大,与“江南吴语”更没有多大关系,倒是与今天的东北方言渊源颇深。好多被红学界界定为“江南吴语”的语汇,用东北方言都能够解释,而且更贴切自然。这一点,《〈红楼梦〉语言辞典》(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的主编周定一先生也有所觉察,他在该辞典前言中指出:“我们在编撰这…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十日《致杨霁云》的信中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太圣’,大可不必动手,然而言行不能一致.有时也胡诌几句,自省殊亦可笑。”(《鲁迅全集》第十二卷,第六一二页。) 鲁迅这段话中的“齐天太圣”一语,一九八一年版《鲁迅全集》对此语的注释是: “齐天太圣”原作“齐天大圣”,即孙悟空。孙悟空翻如来掌心的故事,见《西游记》第七回。这条注释说“齐天太圣”原作“齐天大圣”,认为是鲁迅写信时在“大”字上多写了一点,形成了笔误。其实不然。查鲁迅书信手稿,原信上写的确是“齐天太圣”,此四字并加有引号,清晰可辨,可见是鲁迅有意如此写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阜阳双古堆一号木牍相关章题与《孔子家语》,可以发现:《家语》存在很多后人改动的痕迹,而《说苑》则与木牍章题最为接近。很多材料可以证明,从出土文献到《说苑》再到《家语》,存在梯次演进的痕迹,而《家语》处于最末一级,因此在版本学上是“晚出”的。但《家语》的改动并非出于王肃之手,而很可能就是孔安国所为。《家语》由于脱胎于“诸子百家语”之类的“说”类材料,因此在材料来源上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故而很多内容并非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实录。  相似文献   

19.
胡海英 《船山学刊》2012,(4):159-160
明代何良俊的《何氏语林》是一部著名的“世说体”著作。后世对其版本认识存在不少误解,所谓的“套版本”说即是其中之一。“套版本”误说实际上是因混淆《何氏语林》与《世说新语》二书的明代版本所致,据现存文献,此误会自清代以来即已存在。  相似文献   

20.
许慎《说文解字·叙》云 :“其于所不知 ,盖阙如也。”对于“盖阙如”有两种理解 :( 1)“盖”是表推测的情态副词 ,“阙”和词尾“如”组成附加式合成词“阙如”。 ( 2 )“盖阙”是联绵词 ,与“如”组成“盖阙如”。段玉裁持后一种观点 ,他作注说 :此用《论语·子路篇》语。“盖”“阙”叠韵字。……“盖”旧音如“割” ,《汉书·儒林传》曰 :“疑者丘盖不言。”……“丘盖”荀卿书作“区盖”。“丘”“区”“阙”三字双声。段氏指出《说文》是用《论语·子路》的典故 ,并提示我们“(盖 )阙如”这个词还牵涉到《荀子》和《汉书》用例。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