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南方局抗战时期在重庆培育的红岩精神,与日本军国主义这一时期对重庆的大轰炸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重庆大轰炸从反面教育了重庆人民,成为红岩精神产生的催化剂;重庆大轰炸极大地激发了重庆人民的革命精神,为红岩精神的产生增强了精神力量;重庆大轰炸使全体重庆人经受了严酷的考验,为红岩精神的产生拓展了精神氛围和群众基础;“红岩精神”的得名,也与重庆大轰炸有关。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红岩精神是南方局培育出来的,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用炸弹炸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红岩精神是历史留给重庆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虽植根于中华传统 的和合文化,但它却能融于并丰富红岩精神的内容,因此,在当今我们大力提倡弘扬红岩精神,全面振兴重庆 之际,不能不十分注重发扬《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充分发挥重庆在进一步促统战、促团结、促发展方面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3.
红岩,这一史诗般的称号是历史文化名城她是重庆的光荣象征,她是重庆人民革命历史的概括,她是重庆革命文化史的典型代表。提起红岩就会联想到重庆,说起重庆就必然联系红岩。弘扬红岩精神,塑造当代重庆人,这是对历史内在逻辑的一种自觉意识,必将对振兴重庆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红岩精神的实质及其内涵 什么是“红岩精神”:“红岩精神”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但它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国主义精神,而是在抗战时期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重庆这个特殊环境中,在中共南方局以周恩来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灌注和锤炼下,亿万革命者在抗日战争的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红岩精神”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5.
王戎 《广西社会科学》2006,(12):163-165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在国统区重庆创立的一种革命精神,其内涵可概括为这三个方面:(1)红岩精神是一种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2)红岩精神是一种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奉献牺牲精神;(3)红岩精神是一种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崇高品质。当前,红岩精神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2)为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合格人才提供精神支柱;(3)为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提供生动教材;(4)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有力武器;(5)弘扬红岩精神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一、红岩精神定位的必要性、意义 (1)实践意义、现实意义:作为重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弘扬红岩精神必须求真务实,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做表面文章。我们所要弘扬的红岩精神必须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必须能够与新时期的任务相结合,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避免大与空(不结合实际就会空),落实在两个文明建设上,着力于把重庆经济搞上去。  相似文献   

7.
“弘扬‘红岩精神’,塑造新时代重庆人”,是市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快重庆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为了使市委的这一个举措真正成为推动重庆发展的精神动力,就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和弘扬“红  相似文献   

8.
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个性化、显性化操作而影响海内外的“重庆实践”,于“十二五”肇始须切换工作重心——重构“渝派文化”,其文化特质当含红岩文化、重庆城市精神、三峡移民精神、重庆少数民族文化、重庆抗战文化和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重构“渝派文化”除需归纳内涵、特征,阐明政府作为,甄别市场边界,重在文化溯源背景下,嘹望渝派文化,培植渝派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9.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与传承对精神谱系的传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红岩精神通过物质性、社会性、精神性的建构搭建起多维的红岩视觉空间,并通过多元媒介进行全方位的传播。通过对红岩空间的“三元性”探讨,凝练出红岩视觉空间的丰富性、交互性和延展性特征并思考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空间传承与跨媒介传播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0.
红岩精神的产生有重要的历史背景,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是红岩精神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川东地下党、中共中央南方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研究红岩精神的主要内容对象,也是红岩精神的历史范畴。忠诚自己的政治选择,"三坚持三反对"的政治原则,"三勤三化",以及"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16字方针,对先进文化的把握和追求,为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愿把牢底坐穿的革命气节是红岩精神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再提弘扬“红岩精神”是否必要?这是当前贯彻重庆市委作出“弘扬红岩精神,塑造当代重庆人”的决定中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弄清弘扬红岩精神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红岩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2.
红岩精神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初期的斗争岁月中锤炼形成的革命精神。红岩精神有五个鲜明的特点,包括红岩精神在内的中国革命精神共同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月6日至8日,我们对“红岩精神”的认识问题进行了问卷式社会调查,得出结论是:“红岩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重大的历史贡献;“红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之一,具有永恒的旋律。  相似文献   

14.
论红岩文化     
红岩文化是自“五四”运动以来,尤其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重庆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由中国共产党人、爱国志士和革命群众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形成的,反映时代要求、无产阶级革命意识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环境特征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用文化学的观点看,它具有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红岩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先进文化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5.
近日,由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倡导,并由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市委党史研究室、重庆日报社和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单位联合召开了“红岩公民”座谈会。现就“红岩公民”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红岩精神与延安精神都形成于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红岩精神是对延安精神联系国统区实际的继承和发展.它们具有共性:艰苦奋斗,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方向,群众路线;又各具时代特色内容:延安精神是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红岩精神则是“出淤泥不染”、刚柔相济和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浩然的革命正气.  相似文献   

17.
对红色经典《红岩》与英雄城市重庆的看似不言而喻的密切关系,学界缺乏全面的梳理和深入的研究。《红岩》蕴涵着丰富的重庆民俗文化因子,折射着斑斓的重庆民俗文化光彩,在总体上形成对重庆民俗文化的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社会风貌的双重展示。前者可从“山城”之别称、“江城”之古称、“雾都”之美誉三个方面分析。后者可从社区文化、方言文化、仪典节令、服饰文化四个层面梳理。  相似文献   

18.
在抗日战争这个特定历史背景和国民党统治中心重庆这个特殊斗争环境中,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中国南方国民党统治区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艰苦的统战工作斗争实践的磨练,孕育和锻造了我党具有鲜明历史特征和地域特色的红岩精神.这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精神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精神在抗日战争中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抗战精神"在国民党统治区的集中体现,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民主革命胜利而顽强战斗的"韧"性精神.  相似文献   

19.
在抗日战争这个特定历史背景和国民党统治中心重庆这个特殊斗争环境中,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中国南方国民党统治区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艰苦的统战工作斗争实践的磨练,孕育和锻造了我党具有鲜明历史特征和地域特色的红岩精神。这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精神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精神在抗日战争中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抗战精神”在国民党统治区的集中体现,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民主革命胜利而顽强战斗的“韧”性精神。  相似文献   

20.
党性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修身之本,攸关党的生死存亡。大学生党员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重要储备队伍,必须进行严格的党性教育和党内生活锻炼。红岩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的精神品质,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认识红岩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必要性,探究红岩精神何以能够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挖掘其融入的途径维度,是新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出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