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2.
元代道教史籍非常丰富,可分为仙传、谱录、山志、碑铭集、游记等体裁;仙传又可细分为专传、类传、总传、像传等小类。元代道教史家和道教史学各具特色,从侧面体现出元代道教发展轨迹。建立“道教史学”体系乃是逻辑的必然,对道教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其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与中国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民间信仰神道教也不例外。本文将重点讨论道教思想在传入日本后对神道教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对其基本教义、神仙体系、祭祀修行、主要典籍四方面的分析研究,说明道教是神道教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4.
赵丽 《北方论丛》2008,(4):22-24
词是音乐文学的代表样式,音乐性是其突出的特征.唐代是道教的全盛期,产生于晚唐五代的花间词受到道教音乐的浸润,其直接表现就是道教音乐对于花间词的音乐体式和风格特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音乐转化成词牌,为词的创作提供了可资参照的曲调范式;在"以诗从乐"的时代,道教音乐清新、飘逸、婉媚的审美风格直接影响了花间词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5.
宗教与艺术的同源性是自不待言的。作为一种宗教形式,道教也必将以其独有的宗教魅力对中国古代文艺创作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论述道教修炼与中国文艺创作思想的关系:一、道教清修与古代文艺创作心态;二、道教存思修炼与古代文艺创作想象;三、道教“性命双修”与古代文艺创作理想。一、 道教清修与文艺创作心态研究道教修炼心理与文艺创作心理之间具有一定的相通性。道教清修承续老庄清心寡欲、自然无为的人生哲学以及养生家的养生理论,主张清静无为、清虚静谧、寡欲不争、淡泊名利。如葛洪说:“学仙之法,欲得恬愉澹泊,涤…  相似文献   

6.
道教医学的哲学基础,一是人物同源于“”气的同源论;二是整体治病的系统结构,即把自然与人,形体与精神看成是一个整体;三是辨证施治。这种理论对几千年的中国医药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道教史上两宋时期对于道教各个方面都是具有转型意义的.当然,这个时期对于道教的神仙信仰也是个转型期.综观两宋时期,即便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推崇中国道教的封建帝王中宋微宗对于道教神仙信仰的转型作用也是独一无二的,对推动道教神仙信仰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对此予以阐述,以期抛砖引玉作用,请学界指正.  相似文献   

8.
论述道教音乐与宫廷、民间音乐交流后纳入词乐并由此产生艳情化倾向 ,从而为唐五代词的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9.
在命运问题上 ,道教主张“我命在我不在天” ,这种命运观是对传统命定论的挑战和革新。道教对于命运的态度充满了强烈的主体意识 ,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即物我相分的意识、自主意识、理性的自由意识和能动意识  相似文献   

10.
论太平天国的道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考证太平天国吸收道教的章奏、戒律模式作拜上帝会的宗教内容,仿"四神"进行封王建制等,说明太平天国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道教文化的影响一方面促进了拜上帝会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太平天国的二元领导,并种下了"内讧"的祸根.  相似文献   

11.
丁原明 《人文杂志》2006,2(4):31-36
许多科学家认为道家有科学思想,但从科学家的视野转换到哲学文化的视野,倒不如说道家为科学提供了某些文化价值原则。道家的“尊道循理”为科学的求真求是铺垫了一种文化形态,其“复归于朴”则为科学的发展与应用提出了怎样不背离真朴而符合自然之道的问题;其相对主义也为破除知识绝对论、科学万能论,实现科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一种文化方法论原则。道家所以同科学构成一种文化价值关系,就在于它所设定的这些文化原则,既是宇宙自然的法则,又是评判是非和社会伦理、规范、价值的原则,因而为现代科学技术怎样朝着符合人文精神要求的合理方向发展,留下了宝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竺可桢先生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是历史气候学研究的名作,流传甚广,影响巨大。然亦偶有百密一疏之处,如曹丕观兵之广陵,当为今之扬州而非淮阴;慕容皝践冰之昌黎,当在今之辽宁而非河北。所以出现如此之误,是因对历史地名未加详考而致。  相似文献   

13.
陈爱中  罗振亚 《江汉论坛》2005,3(10):102-105
本文从发生学的角度,系统梳理了实证思维对新诗语言的影响,并从中寻找造成新诗语言缺乏根本文体独立性的原因,以期对目前关于新诗的争议找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联系先秦儒家的一些诗歌理论观点,从诗歌的本质特征、诗歌的社会作用、诗歌的体裁和手法几个方面论述分析了<毛诗序>对儒家诗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道教对于梦的研究由来已久,它既有关于梦的形成机制的理论,又有以“占梦”“禳梦”等为目的的操作系统,其中以“辟恶梦”之法最为重要。在“辟恶梦”方面,道教既通过默念咒语以祈求于神灵,又采取“叩齿”“咽液”和按摩有关穴位或身体特定部位的方法,并且还运用某类药物,要求“慎无语人”。道教的“辟恶梦”之法对于古代中医学的发展,无论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临床实践方面。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受聘于西南联大的"教师诗人"冯至创作了《十四行集》,其以对于生存与死亡、孤独与沟通和日常事物的诗性思考,奠定了冯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为中国十四行诗赢得了广泛的声誉.由于冯至留学德国期间,深受西方现代主义诗人里尔克创作的感染,在《十四行集》中鲜明地体现了里尔克对冯至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诗歌的诗学观念、传达方式和创作形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新诗的诞生     
刘溶 《殷都学刊》2003,(3):77-81
晚清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黄遵宪等资产阶级改良派所倡导的“诗界革命”直接诱发了新诗的诞生 ,但新诗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诗界革命” ,要从胡适提倡的创作白话诗算起。胡适的白话诗创作实践与创作理论 ,对新诗的诞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韦庄是唐末五代一位诗词兼擅的大家,他带着深厚的诗学积累进入词的创作,诗对词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个体情怀的抒发和清丽的词风两个方面.这种影响主要源于词人的人生经历和文化心态.韦词在韦诗的影响下,词中出现了一定的诗化倾向,从而成为后世文人"以诗为词"的滥觞.  相似文献   

19.
周波 《天府新论》2009,(5):13-17
以道士邓牧<伯牙琴>为代表的中国道教理想主义,是宗教对人间社会的一种政治秩序的设计.<伯牙琴>提出了对现实的批判,对理想社会的构想."废有司,去县令",是道教理想主义对时代发出呐喊的最强音.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份重要思想遗产,道教理想主义为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0.
王正海 《学术界》2012,(9):62-72,286
高丽与宋朝并存三百多年,其文学也深受宋代文学影响.就高丽汉诗而言,其对宋诗的接受,主要包括文本的接受、作家的接受以及诗学观点的接受等.通过梳理高丽诗人阅读的宋人诗集,分析他们对宋诗接受的方式,并深入了解宋代诗学观念对高丽汉诗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掌握高丽汉诗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