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署名权刍论     
署名权是著作权中最基本的权利。本文探讨了署名权与“确认作者身份权”的关系,论述了署名权的种种内涵,其中包括:署名权包括禁止冒名之权及作者有权同意非作者在自己作品上署名之权。剖析了诸作品署名权行使的种种情况。最后,文章就“著作人身权限制”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并以署名权为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署名权是指著作权人有权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上决定署名与否,以及选择以何种方式署名,并有权拒绝其他任何未参与该创作的人要求署名的权利,是确认该作品的作者的具体身份的重要的法律依据,与作者的人身和声誉密切相关,其融权利主体和责任主体为一体,对其处分权和使用权均有限制。  相似文献   

3.
2020年新修《著作权法》未改变现行法的思路,仍将著作权原始归属于作为非创作主体的制作者.这虽有利于权利的统一行使以实现作品价值,但有悖于作者享有著作权的原则,缺乏将制作者拟制为作者之后才能享有著作权的逻辑过渡.新法只赋予作者署名权,无法解释其他三项著作人身权是否存在于视听作品中.在我国影视产业市场现状下,作者尚缺乏市...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在科技成果鉴定、科技专利申请、科技论文发表或其他形式精神产品的传播、推广、交流过程中,都会遇到署名问题.署名权是著作权的一项权能,是著作权人的一项重要人身权利,在著作权法中占有显著位置.1)署名的含义 我国的著作权法规定:“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者共同享有.没有参加创作的,不能成为合作作者.”邹承鲁等学部委员指出:“在一篇科学研究论文上署名,主要是责任,其次才是荣誉.”“作者必须以严肃的态度对论文中所报道的结果和论点承担责任.只有对一篇科研论文从选题、设计、具体实验,一直到从中得到必要的结论的全过程都有所  相似文献   

5.
“发表权”系作者的精神权利,是作者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但发表权一旦经作者行使,他人未经作者同意而实施的对其作品利用的行为,是否仍构成对作者发表权的侵犯呢?本文试从一起案例出发,结合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来探讨发表权的内涵,侵犯作者发表权的构成要件和责任认定,以期对作者发表权的认定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6.
在编辑出版业务中,必然要面对和处理作品的署名问题。真正参与创作的人有权利在作品上署名,没有参与创作的人不得署名。依此,论文的作者并不必然是执笔人,课题组成员不必然是合作作者。署名方式、署名变更、署名次序及引文标示,都涉及署名权问题。编辑出版工作者应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执行学术规范,以推动学术传统的养成。  相似文献   

7.
依照后现代主义理论,作品与作者人格没有必然的联系.作者在作品上署名的目的在于公示自己的著作权人身份,与物权公示作用相同.著作权作为私权,在不违背公序良俗原则的前提下,可以自由转让.只要作者与著作权的受让人处于平等地位,作品署名权的自愿转让不会给社会或者他人利益造成不良影响.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前提下,作品署名权的转让问题值得理论上的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8.
署名权是指著作权人有权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上决定署名与否,以及选择以何种方式署名,并有权拒绝其他任何未参与该创作的人要求署名的权利。署名权具有人身权中的人格权和身份权属性,也具有财产权属性,是一种对世权。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作权法》第17条中,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可以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的规定引发了很多争论,本文通过对著作人身权中的四项权利的分析,得出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可约定的内容中不应包含署名权的结论,即署名权只能归属于作者,不能由委托合同确定,并进一步提出对我国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著作权是作者依法对自己的科学、文学、艺术等创作成果享有的权利。它主要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属于财产权的范畴。从理论上讲,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同一般财产权相类似,它既可以由作者本人享有和使用,也可以依法通过转让、赠与和继承等方式,由他人享有和使用。但是,在我国,作者创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编的成败归因量表对重庆市不同职业阶层的民众进行抽样调查并对调查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民众成败归因的因素既有现实因素也有宿命因素,在成败归因上看重"能力"和"努力"等现实因素,但"缘分"等宿命因素也是其归因的重要内容;成败归因在大多数因素上存在职业差异和事件差异,但基本上不存在性别差异;成功归因与失败归因之间存在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大学生中间流行着形形色色的不良择业心态,这些不良择业心态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科学择业观的养成,也不利于其顺利就业。运用归因理论,有针对性地分析大学生不良的择业心态,打造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科学择业观,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具有长远竞争力的"就业力"。  相似文献   

13.
企业员工工作倦怠归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总结有关工作倦怠文献的基础上,系统介绍资源、匹配、社会能力及存在主义视角等四个工作倦怠模型,并对工作倦怠归因做了相关概述,其中也结合中国实际阐述了员工职业兴趣、胜任特征及社会文化对员工工作倦怠的影响,最后针对归因理论研究及应用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研究分析归因理论为排球教师提供有效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教学工作方法,探讨在排球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归因特点,指出教师在排球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技术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归因,从而提高排球技术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探讨经济行为中的归因则是经济心理学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主要阐述了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中出现的现象,运用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归因理论分析了隐藏在其背后的本质,以期能丰富经济心理学的理论,并指导人们的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英语本族语学者在SSCI经济管理类期刊上所刊发的研究论文以及我国学者在相应学科所撰写的英文会议论文中立场归因性的对比研究发现:尽管中西学者在立场归因表达方式上总体趋势一致,但是他们在显性、隐性和模糊三种归因手段的使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本族语学者,国内学者不善于利用不同立场标示语来恰当地传达自己对命题内容的评价。这一方面表现在他们回避以显性的方式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另一方面又不善于利用隐性和模糊立场归因手段来谨慎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可见恰当地表达立场是国内学者进入国际学术圈时应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我国《信托法》的信托财产所有权的归属问题,目前学术界尚乏一致意见。本文认为,应当承认信托财产权转移的行为,将信托财产所有权归于受托人,使我国信托法能完整地继受英美信托法之精神实质,通过对财产所有权的移转和灵活安排而实现简便、安全、高效的财产管理。  相似文献   

18.
国家责任是国家因其行为违背国际法义务或造成跨界损害后果而承担的国际责任。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国家责任制度也在不断演化。一直以来,虽有过错责任或严格责任学说之争论,亦有行为违法或损害后果要件之区分,但国家为且仅为归因于该国的国家行为承担国家责任,即行为可归因性是一国是否承担国家责任的核心问题。而行为是否可归因于国家,其关键就在于行为本身是否含有国家的意志因素。不论是以行为违法性为要件的传统国家责任,还是以损害后果严重性为要件的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产生的新型国家责任,只要行为含有国家意志,履行国家职能,国家责任即成立,反之则不应成立。对于工业事故这种意外事件,不存在国家意志,国家责任不成立,但国家可基于道义承担适当补偿责任。  相似文献   

19.
刑事赔偿的归责原则,为从法律价值上判断国家对刑事司法侵权造成损害应否承担法律责任提供了最根本的依据和标准,对于确定刑事赔偿责任的构成及免责条件、举证责任的负担以及承担责任的范围具有重大意义。笔者认为我国的刑事赔偿,无论从立法背景看,还是从有关规定看;无论从国家赔偿法总则的规定看,还是从刑事赔偿的具体规定看;无论从立法技术,还是从立法原意看;其所确立的惟一的归责原则是违法原则。  相似文献   

20.
农民在采取环境行为时不是完全理性的,他们是有限理性的环境行为者。从社会成本和长期效用出发,农民的非理性环境行为是指那些破坏或不合理利用环境的行为。造成农民非理性环境行为的原因,存在经济学、社会学等多种解释角度,如以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为解释视角,这些行为是农民自身、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本身三者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