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成语被称为"活化石",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蕴涵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服饰成语兼有历史和文物的双重价值,其源头大多是中国古代历史著作,在这些成语中,汉民族的古代服饰风貌、服饰观、服饰礼仪制度等都有轨迹可寻。对服饰成语的研究是探寻汉民族服饰文化的可靠途径和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2.
汉语成语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保留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富于传统韵味的民族特色.诸如古代朴素唯物论哲学思想和富于传统色彩的古代教育思想、伦理道德等精神财富等都在成语中有所体现.此外,成语中有关地名、人名以及动植物名称方面的国俗语义特征和语言对称机制在汉语成语中也都有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3.
由《诗经》诗句派生出的具有特定意义的固定词组即"诗经成语"。以《汉语成语考释辞典》所收源于诗经的成语(共180余个)为代表,选取民族文化心理角度,对其逐一梳理分析,以深入挖掘其中的丰富文化信息,揭示"诗经成语"在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诸层面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每个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汉语成语是语言中的精华之所在,它是历史的产物,是人们认识的结晶,是汉语中历久不变的钻石。透过汉语成语,我们可以窥见汉民族历史文化的各种形态。  相似文献   

5.
汉语成语是一种富有鲜明中华民族文化特征且具有特定含义的固定词组和短句.本文从地理环境、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这些方面探讨了成语的文化内涵,认为在归化和异化的策略下可采用直译法、意译法、直译与意译相结合法、回译法、借译法和直译加注释法等六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文精神是在儒、释、道三教的共同培育下形成的。儒、道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它包括了伦理道德观念等内容,伦理道德观念也是儒、道思想的衍生物;而佛、道思想又包括了鬼神观念等。汉语成语集中展示着儒、释、道思想,沉淀着丰富而生动的文化内涵,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值得我们去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一些描写男性美的成语较为详尽地展示了中国古代男子的容貌、身材、才学、气质、德行等。这其中蕴含着中国古代汉民族对男性美的评判标准。文章试从清晰的文人雅趣、重仪容的传统儒家观念、偏女性的民族审美心理三个方面进行阐释,意在揭示隐藏在汉民族成语中的对男性美评判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法对所选择的汉语成语文化研究文献的载文量、著者、主题等进行了多角度的统计分析,并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我国汉语成语文化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汉语成语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语作为汉语词汇家族中固定短语的重要类别,具有结构凝固稳定、意义整体自足等特点。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学者们开始从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对汉语成语进行多角度的研究。本文综合相关文献,将汉语成语研究分为起步期、发展期和深化期三个阶段,总结归纳各个时期汉语成语研究的内容和特点,梳理其研究发展的整体脉络,以期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在交际中普遍喜欢使用职衔称谓称呼对方,并表现出一种特殊的现象,即刻意抬高对方的职衔,这一现象深刻地折射出了在社会变迁中汉民族文化思想的深层积淀。对汉语职衔称谓进行分类,指出其使用中的特殊现象,并对蕴含于其中的汉民族政治文化与"礼"文化思想进行分析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汉语成语言简意赅 ,音律协调 ,文化底蕴浓厚 ,等效翻译方能诠释原文用意 ,亦为俄译中的难点。汉译俄中成语的译法主要有对应法、借用法、直译法、直译加注释法、意译法五种 ,翻译中应灵活运用 ,以等效表达原文语用。  相似文献   

12.
成语是各民族语言的精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语言学家、词汇学家都对成语有过专门的研究。本文就英汉成语的词源进行对比分析,探析成语中体现出的文化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对英汉成语的翻译提出几种相应的策略,如保留,转换以及移植形象法等。  相似文献   

13.
习语是一种文化负载现象,它简洁凝炼,寓意深刻。习语的诞生总是伴随着典故,通过比较英汉习语和典故文化,可以了解到中英民族在宗教、民间寓言和神话、民俗、文学、民族心理、社会认知、价值观、国俗语义等方面的差异在习语上的体现。了解习语文化差异是有效翻译的前提,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了现代语言学理论对理解习语类型、形式和功能的启示,认为习语是一种涵盖范围广、有各种句法层次、与动态语境相联系、表达意义丰富的选择性系统,其认知离不开形式和功能的统一。通过真实语料,本文说明了习语汉译英过程中的认知功能语言学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汉字的形成、发展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以古代巫史为代表的精英文化直接促进了汉字的形成;在发展中又与儒家文化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文化;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受众体使汉字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有关汉语成语典籍中发掘森林文化成语并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森林文化成语起源于人们的森林图腾崇拜和物质文化实践诸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历史文化特征和得天独厚的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思想性,在古今社会文化交流中得到广泛深入的利用和传播。  相似文献   

17.
对几条常用成语的释义试作辨难、释疑、正误、溯源等方面的工作,补充现有认识的不足,以便正确使用;也可供辞典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习语的概念和特征,对英汉习语的渊源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英语习语的翻译提出了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国学教育呈现出"复兴"状态,本文主要从国学的概念、国学教育现状以及国学教育回归的意义三方面重新审视现在的国学和国学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前有关歇后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本体方面,从文化角度所进行的研究尚不多见。尤其是以与人物有关的歇后语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文化内涵的论文论著更是比较少见。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角度,通过对从4部歇后语词典以及语料库和他人论文中所搜集到的1035条与人物有关的歇后语的系统分析考察,探讨了人物歇后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本文在对有关人物歇后语进行界定与内容分类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对儒家传统价值观的认同;二、对信仰的追求;三、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四、对女性的冷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