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城市史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得到了现代诸多学科发展的推动和新兴的城市史学的影响。当今的中国城市史研究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并形成了城市历史地理和古都研究、城市社会史研究、城市文化史研究、城市经济史研究、比较城市史研究以及城市史学理论研究等热点专题领域。中国城市史研究的未来发展可从城市史学的学科建设、城市史研究视野的拓宽与领域的开拓、城市史的整体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等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社区研究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论述社区及城市社区概念和涵义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城市社区的研究历程,阐述了城市社区地理学的空间性研究现状,尝试性地探讨了我国在城市社区服务、治安、文化、经济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讨论了我国当前在城市社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概述了我国城市社区研究的前沿问题与趋向。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关于清代城市管理法律的相关研究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主要涵盖城市史、法制史以及其他相关领域。其总体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明显不足:清代城市管理应当包括国家法律和民间法律两个部分,但在城市史的研究中没有涉及民间法的研究;在法律史的研究中,虽然对国家法律和民间法都进行了研究,但并非从城市管理的角度着眼,也并未对城市和乡村进行区分。而城市管理具体层面法律的研究,则主要围绕城市市政建设与管理、城市治安与消防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城市经济管理展开。此外,学术界对清代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管理法律进行了一定的个案研究,但大多数是在有关专门史的研究中附带进行城市管理法律的研究,研究尚不深入。总体上说,清代城市管理法领域的研究还非常薄弱,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城市管理研究需要发展自身的理论体系.文章介绍了与城市管理直接相关的分权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城市竞争理论等三种主要理论,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了未来城市管理研究需要朝跨学科、比较城市管理、重视技术和空间研究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据点,也是经济发展的焦点.城市中演绎着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及融合,见证了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等各种人类活动的发展变迁,城市因此而成为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领域.理论源自于实践,同时又是指导实践的风向标.中国当代城市经济理论研究走过了艰难而辉煌的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在城市经济理论领域开展了精彩而深刻的探索,在城市化、城市群、大都市、城市产业(产业集聚、结构类型、转型优化)、竞争力、生态保护、开发区、住宅与土地经济、城市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本文在梳理中国当代城市经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重点作出了初步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会主体是由男人与女人共同构成的。在城市社会学研究中加入性别视角,可以拓展我们的研究视野,使研究更接近于现实。城市发展与女性解放密不可分,同时,女性赋权的增加也可以极大地推动城市的合理发展;城市中的女性空间研究为我们展现了不同时代中女性的生存境遇。女性主义城市社会学研究将为创造更加平等、和谐的城市社会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世界新文化产业分工理论和"城市文化资本"理论的双重视角出发,首次提出了本土化特色文化城市理论的结构框架、研究与建构入径、新的理论内核,特别是在总结、研究、比较国内外特色文化城市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前提下,提出了中国本土化的特色文化城市的核心价值论、"双核理论"和特色文化城市的理论研究与建构操作的整体范式。  相似文献   

8.
2012—2013年间,与当下中国社会转型重要问题相关的研究课题(如城镇化、社会控制、慈善救济等)受到关注,出现一些新趋向与热点。城市史、社会文化史、慈善史等领域举办了大型学术研讨会,集中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形成小高潮,反映了这些研究领域已经有了比较深厚的积累,到了一定的总结与反省阶段。城市史研究呈现上海研究最多、二线城市次弱、其他城市薄弱的不平衡状态,制约了对近代城市变迁的全局与总体视野。乡村研究更加细化与深入,乡村管理与民间组织受到关注。社会控制和慈善研究更趋考察从民间和官方互动角度探索基层机制。但仍然存在问题意识不够凸显及社会科学化倾向日趋严重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理解和阅读城市,需要从文学的创作和阅读开始。文学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记录了城市的社会风俗人文信息及其发展变化,而且也是传承和发掘城市优秀文化、塑造和展示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城市软实力与增强市民认同感、促进城市文化繁荣发展和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手段。当前,天津文学创作及研究蓬勃发展,特别是《天津文学史》的出版,首次绘制了天津文学发展流变的全貌,为天津文学研究水平的整体提升提供了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从文学与城市文化形象塑造、津味文学与城市民俗文化,地域文学的文化精神、文化意义、文化功能、文化共性、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方面展开研讨,以期在文学与城市的视野中探索天津文学与城市文化研究的新路径,并引起学界的关注和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
国外城市居住空间的生态学研究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娟 《兰州学刊》2011,(11):80-84
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研究一直是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重点之一。古典人类生态学借用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城市居住空间演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同心圆模型、扇形模型、多核心模型三大经典模型。现代生态学认为社会是个生态系统复合体,文化赋予空间特质。社会生态学认为前两者割裂了生态与社会的关系,应从整体性和最根本的社会制度去研究城市居住空间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智慧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智慧城市是城市现代化的最新表现形式,智慧产业与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将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新的动力。研究发现,智慧产业与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表现为智慧产业与智慧城市之间的影响要素融合、过程融合、空间融合和战略融合等方面。本研究以南京市为例,丰富智慧产业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智慧产业与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公园作为近代中国城市一种新型的公共空间,近年来引起一批学者的浓厚兴趣,问世了一批研究成果.研究者揭示了中国近代城市公园萌生与演化的历史进程、时代特征及其社会影响,并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理论,解读中国近代城市公园的文化内涵、多重功能及其象征意义.这些成果既显示至今为止这一研究领域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也显示了有待进一步拓展的学术空间:一是对不同城市公共空间的比较研究;二是关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倡议者和设计者;三是探索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生态环境变迁的关系;四是处理好个体研究与群体研究、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汇聚区域城市发展最新观点把握区域城市发展最新动态做好区域城市发展参谋助手《区域与城市经济》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依托学界专家把关,每篇文章精选自全国三千余种报刊。本刊面向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及专业研究人员,提供区域经济规划、城市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指导、决策参考。《区域与城市经济》设有如下栏目:理论研究、学科建设、战略与规划、区域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发展、空间经济、城镇化与城市群、管理与政策研究、比较与借鉴、研究述评、专题(如:"一带一路"经济、京津冀协同发展、东北振兴、长江经济带、西部开发、主体功能区、创意城市、资源型城市等)。  相似文献   

14.
<正>汇聚区域城市发展最新观点把握区域城市发展最新动态做好区域城市发展参谋助手《区域与城市经济》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依托学界专家把关,每篇文章精选自全国三千余种报刊。本刊面向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及专业研究人员,提供区域经济规划、城市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指导、决策参考。《区域与城市经济》设有如下栏目:理论研究、学科建设、战略与规划、区域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发展、空间经济、城镇化与城市群、管理与政策研究、比较与借鉴、研究述评、专题等。《区域与城市经济》为月刊,大16开128页,单价24.00元,年价:平装  相似文献   

15.
陈忠 《河北学刊》2012,32(3):31-36
城市启蒙的不足及其片面化是导致诸多城市问题的重要原因。城市性是人性、人的社会性、交往性的一种具体空间化展开,城市是人类多样、异质文明要素的空间化聚集。城市化具有辩证性,既推动了社会进步,又表现出诸多异化与问题。城市哲学是城市启蒙、城市辩证法的自觉,是反思与反省意义上的城市认识论、城市价值论与城市行动论。深化城市研究,推动城市发展,是城市哲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与"反城市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城市主义”提出了一个城市社会学与城市发展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即城市人与城市区位的结合与互动问题。研究之,对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现代城市审美文化的主要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城市的影响日趋深入的社会背景下,关于城市理论研究的学术氛围也日渐浓厚,文章将审美文化放在城市这一特殊环境内进行研究,针对现代城市这一综合性的、广阔而复杂的研究对象,尝试提出了从物质形式、行为状态、精神存在这三个方面来概括城市审美文化的主要形态,并对每一种形态进行了具体的类别划分,从而使城市审美文化的形态既有各自的确定内容和适当的容量又具有开放性。以期推进美学领域对城市文化的整体关注与城市审美文化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8.
由四川大学城市研究中心主办的“近代中国城市研究学术讨论会”于去年底在成都召开。来自京、津、沪、汉、渝等市从事中国近代史、中国地方史和城市研究的60余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应国家七·五重点课题“近代城市史研究”——上海、天津、武汉、重庆四个课题组部份同志于1988年9月上海座谈会上的建议举行的。会议以近代城市研究为中心议题,就近代城市研究的意义、内容和近代城市化、城市近代化、近代城乡关系、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模式及其特点与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旅游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以南京为例,分析了长江经济带与“一路一带”叠加效应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转型路径.文章认为,基于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和旅游产业分析的时间序列数据,可以对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发展模式和经济效应进行系统、综合研究,将有助于拓展城市旅游产业研究范围与内容,对城市旅游产业研究有较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代西方城市贫困社会空间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贫困社会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在经典社会学研究中,恩格斯和齐美尔开启了城市贫困社会空间研究的大门.沿着恩格斯和齐美尔的思路,学者们从人文生态学、社会地理学、新城市社会学和空间不平等社会学展开了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并进行了综合尝试,对当代西方城市贫困聚集区如内城区和贫民区的实证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当代西方城市贫困社会空间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对于研究我国目前的城市贫困空间聚集趋势和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