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关键,探索一种农户本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路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田野调查中发现,企业统一向分散农户供给农业社会化服务,存在交易成本过高、管理风险较大等困境,而且标准化服务也难以回应农户个体化需求与激励雇佣人员。在资本逐利性的驱使下,企业主动退出统一服务供给模式,其后由基层组织和村集体统筹服务,转变服务供给方式,在兼顾农民个体化需求的同时低成本供给服务。研究表明,发挥基层组织的统筹功能,调动多元主体协同供给服务,回应农户个体化服务需求,能够走出一条农户本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路径。这一路径有助于增强基层组织的治理和服务能力,实现以小农户为基础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受小农户数量仍然众多和目前城市化水平的影响,中国的农业转型必须强调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而推进小农户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土地托管的实践在这方面表现出有效性。对土地托管的治理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在“半托”和“全托”的托管模式中,托管公司与小农户之间形成了市场和准纵向一体化的治理结构。但这两种治理结构在运行过程中都存在一定问题,包括与小农户的交易成本高,小农户的组织水平仍需要得到提高等。然而,托管公司与小农户间的交易行为嵌入政治环境和村庄社会,受到政策法规、风俗习惯、关系网络等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在有利的政治环境中,托管公司可以获得政治合法性,减少政治阻力,顺利推进土地托管。同时,托管公司积极主动与村庄社会对接,满足农民利益,尊重农民习惯,在长期互动中,双方可以建立起双向信任关系,逐渐培育出关系治理结构。在关系治理结构下,村集体的统筹作用得到有效激活,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提高。此外,小农户对土地托管模式更加信任,有利于土地托管模式的稳定和进一步创新。在此基础上,农民建设农村和发展农业的积极性被激发,这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发展过程中,农民合作社等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农业生产托管日渐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新趋势,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改变资本-劳动力的要素投入结构等抑制小农户抛荒,通过提供资金支持等促进小农户规模经营,通过增强小农户绿色生产意识等促进小农户绿色生产,分别对应现代农业的三个方面:高效农业、规模农业、绿色农业,形成一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理论框架。下一阶段,应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列为产业兴旺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模式,深化农业绿色补贴制度改革,推进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加快实现“大国小农”下的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大国小农的国情,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必然以农户为本位,农户采取何种策略实现农业经营的现代化是重要的实践问题。基于中西部一个农业型村庄的个案考察,发现农户提高生产要素投入的市场化程度、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是融入现代农业的一条渐进式路径,核心在于通过家庭策略保持与经营能力相匹配的适度规模。农户的家庭资本规模、家庭劳动力数量、市场风险承担能力共同决定其经营能力并影响“适度规模”的大小。同时,在城镇化背景下人口外流,促进内生型土地流转市场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生成,有助于扩大留村农户的经营规模。未来国家应当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释放农户扩大再生产的市场空间,建立农户与现代农业相衔接的稳定机制,实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公司+农户”是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最主要的组织方式,对我国家庭经营基础之上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认为,要实现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促进农民的联合和合作,提高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民的组织程度,加快两个方面的创新:一是把农民组织到合作中介组织中,与公司进行交易,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二是农民合作组织自身发展壮大为龙头企业,形成“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政府不仅要支持龙头企业,更要在合法性、资金融通和税收等方面支持农民的合作事业。  相似文献   

6.
《江村经济》所蕴含的“从实求知”方法论准则和“志在富民”的学术宗旨激励一代又一代学人研究探索中国现代化转型的独特路径。该书在研究方法创新和学术理论上的贡献已得到了大量研究阐释,但书中所揭示的“有组织的社会变革”实践原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探讨。研究梳理再现书中所述析的100年前知识青年在江村开展农村合作事业引领乡村现代化转型的生动故事,认为在社会变革的实践论层面,书中所揭示的农户家庭再生产,乡村经济、社会与文化诸系统之间的基本关系原理,为今天新的时空条件下开展合作社本土化实践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启示:要找准新时代农民合作的需求、潜在基础及可行的合作路径;增强农民参与合作的主体性;合作社发展须同推动乡村社会文化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结合起来;需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对合作社组织文化进行本土化改造;应大力培育具备现代合作意识、善于运营管理的高素质农民。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的短板,城乡不平衡发展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表现形式。采取十项措施,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消除城乡不平衡发展的矛盾,一是加强党对农村基层工作的领导,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二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性矛盾;三是提升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四是创新农业组织形式,降低交易成本,弥补小农户细碎化经营的不足,促进小农户生产方式与现代农业的接轨;五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实现农业收益最大化;六是提高农民素质,使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七是推动农业三产融合,实现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转型升级,以及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三链”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八是加速农业生产市场化进程,深化分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九是加快城镇化步伐,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辐射带动农村发展;十是深化城乡融合,实现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Y村为例,通过分析其发展过程中的治理失序与重构过程,探索生态移民村落有效治理的实现路径。煤炭经济的兴衰使Y村社会经济结构日益分化,引发村民个体利益与村社公共利益的矛盾,导致村落在组织、经济与社会关系等层面发生裂变,陷入治理失序状态。在乡村精英带领下,Y村通过完善乡村组织体系协调多元利益主体关系,通过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与村民间的利益联结,通过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全村利益共享,使个人利益与村集体公共利益实现有效平衡,并推动社区形成合作共治格局,促进社区良序善治,实现社区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9.
在微观的农业改革实践中,村社组织发挥集体统筹优势,采取“社区本位”的原则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解决了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的难题。实践中“三权分置”的土地制度赋予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的制度空间,村社组织提供多元主体需求整合和利益协调的组织基础,二者共同奠定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的社会基础。此外,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得以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社会-市场的协同治理营造的社会生态。该社会生态的形成主要依赖政府的农业经营改革氛围营造与物质基础改造、村集体落实地方政策的“社区化”调适和农业服务市场的竞争与发展。因此,在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的农业强国建设过程中,政府需要重视发挥村社组织的能动性和统筹优势,更需要重视营造与之相匹配的社会生态,为村庄发展和产业兴旺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从联结导向和治理机制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不同联结导向及其差异化治理机制的分析框架,探究小农户联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逻辑。研究揭示了4种不同的联结类型及其治理机制:类型A(能力导向型联结-市场治理机制)强调市场机制在提升小农户生计能力中的作用; 类型B(能力导向型联结-行政治理机制)通过政策扶持和环境优化提升小农户生计能力; 类型C(权利导向型联结-市场治理机制)侧重于市场化方式激活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红利,保障小农户生计权利;类型D(权利导向型联结-行政治理机制)则采用行政主导方式强化小农户生计权利保障。同时,小农户联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以巩固拓展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成效为契机,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在联结过程中的作用,优化合作经营与可持续生计的协同制度体系。但是,小农户联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过程中,必须有效防范因生计能力不足和生计权利缺失导致的经营效能低下及其衍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命题。运用社会互构论对张掖市柳新区党组织助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案例进行了分析,通过以党建引领为基础的农业组织化实践,柳新区构建了多元主体参与的互构式“惠农共同体”,不仅打通了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的渠道,也促进了党建链与产业链的有机整合;从互构主体及其互构关系、互构过程及方式、互构域、互构效果等几个方面对案例进行了解析,探讨了柳新区各级党组织与小农户形成的“互构、共在、共生”状态,以期为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可能路径提供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农业领域“双碳”目标的主要抓手,在大国小农背景下实现农业绿色低碳转型,一直是我国农业政策目标的重要取向,发展农业生产托管这一新型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实现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农业生产托管可以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小农户绿色低碳生产方式)、规模效应(降低绿色低碳生产平均成本)、溢出效应(将绿色低碳技术导入农业生产)、反馈效应(服务组织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这四个路径推动小农户农业绿色低碳生产。当前实践中还存在托管成本上涨、环节零散、宣传滞后、信任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农业生产托管绿色低碳效应发挥,需要从加大补贴力度、完善服务机制、重视政策宣传、加强信息服务等方面优化农业生产托管政策,加速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步伐。  相似文献   

13.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稳定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对于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农户增收致富至关重要。经过30多年发展,订单合同、专业合作等传统模式仍占主导地位,股份合作、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模式蓬勃兴起,多种联结方式并存的混合模式日获青睐,农村一二三产业呈深度融合发展态势。利益联结模式的选择,与农产品的行业特性、经营主体的发展阶段、农户的素质条件、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双方的认识有很大关系。结合国外实践经验,当前要准确把握小农户的发展趋势,尊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自愿选择,发挥各自优势,并加大政策支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正向激励和失信名单机制,进一步优化指导服务,进一步密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机衔接,这为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从目前学界的研究成果来看,构建何种模式有助于实现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衔接尚处于研究空白状态。基于此,本研究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出发,认为农业经营对称互惠一体化共生模式是实现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机衔接的策略选择。在具体构建路径上,除了需要健全国家相关农业政策、加快推进信息技术运用、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农村先进人才成长以及破除小农意识的滞后性;更需要秉承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两者共生单元的地位平等、共生模式的互利共赢、共生环境的协同发展以及共生界面的整体推进,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15.
“公司+农户”模式的博弈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公司+农户"模式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一种主要组织模式,但内在的缺陷导致其无法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通过博弈论的方法对公司与农户的合作关系进行分析,并据此论证改进"公司+农户"模式的三种思路,以期为相关农业产业化政策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公司+农户”农业产业化系统是典型的耗散结构系统,其发展演变符合自组织规律,同时它又离不开他组织作用力的影响与控制,是一个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复合系统.为揭示“公司+农户”系统演变的机理,构建了系统自组织与他组织复合演化的logistic模型,进行了模型的稳定性分析及仿真模拟.结果显示“公司+农户”系统的演化结果与公司和农户间的合作效应密切相关,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公司和农户间的合作,扩大系统中的合作效应,使系统不断向正确的方向演化.政府对公司和农户进行扶持可促进双方利润的增长,而“政府扶持公司,公司支持农户”是一种推动“公司+农户”农业产业化模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利益分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利益分配中 ,农户收益的偏低不仅不利于产业经营组织的稳定 ,而且严重挫伤农户投资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影响整个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农户收益偏低的原因是由于政府的过逾行为、龙头企业区域“割据”和农户势单力薄 ,因此充分的市场竞争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利益分配合理化的真正“推动力”,政府应恰当地引导、协调和干预 ,打破龙头企业的区域“割据”状态 ,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壮大农户实力  相似文献   

18.
陕西泾阳、洛川县农户资金借贷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陕西洛川县和泾阳县219个农户借贷行为的问卷调查,以及渭北地区"公司+农户"产业化组织模式中的农户融资状况的实地考察,发现陕西典型农业区域的农户借贷需求强烈,借贷资金更多地投资于资金量较大的家庭消费项目、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农户所需的借贷资金供给主要来自民间借贷,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及合作金融机构不能满足农户的借贷资金需求。针对农户资金借贷需求和供给状况以及其中的问题和成因,为促进陕西典型农业区域农业结构转换与产业升级,政府必须以完善农村信贷机制为主,健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和优化农村金融环境,切实发挥政策性农业银行、商业银行的政策导向效应,强化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服务功能,规范民间信贷等非正规金融活动行为。  相似文献   

19.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当前学术界存在着一股"小农情节",他们坚持以小农为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本文认为这是对十九大精神的误解.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发展有机衔接的主要原因是尊重小农户消亡的历史规律,尊重小农户的主观意愿和价值诉求.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小农合作化、订单化、...  相似文献   

20.
熟人服务:小农户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优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农户为主体,以水稻生产环节为例,探讨了小农户购买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主要特征及其本质。结果发现,小农户优先选择本组、本村的熟人服务,而个体农机手是最主要的服务供给主体。熟人服务的本质是社会交换,其基本逻辑在于:熟人社会是小农户经济活动的边界;互惠交换机制是小农户选择熟人服务的根本动力,并通过合约弹性化、经济交换关系向社会交换关系延伸等方式得以实现;同时,熟人社会中的经济活动被赋予了关系、人情、面子等符号性意义,拒绝熟人服务常被解读为否定社会交换关系,对小农户的选择形成软约束。由此可见,熟人服务在乡土社会中具有占先优势,给“外面的”服务主体进入农村市场制造了结构性壁垒,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排他的服务市场;个体农机手作为熟人服务的主要供给主体,其自身的发展瓶颈也制约了小农户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因此,政府应该因地制宜,强化对本土服务主体尤其是本土个体农机手的培育和扶持,一方面使其充分发挥熟人优势,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服务供给者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