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以山东和贵州两家典型合作社为例,运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了党支部领办、联村党委领办两类村级基层党组织领办型合作社的运行机理与治理效应。研究表明:第一,村级基层党组织领办型合作社的运行机理与治理效应内核表现为多中心合作治理框架效应,体现在政府、乡村精英、农户多元利益主体对话的相互增进与理解、行为的相互激励与制约、资源的互补与互促,由此实现乡村治理的有效性。第二,村级基层党组织领办型合作社具有重塑国家层面资源下乡的组织基础、再造农户层面合作的组织基础、构筑“乡村精英”参与乡村建设制衡基础的一般机制,对克服当前乡村组织功能缺位所造成的集体行动困境和公共性衰落成效显著。研究认为,村级基层党组织领办型合作社的兴起具有现实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具有解决农村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双重绩效,但应进一步加强法律层面的关注,对其发展进行合理的规范与引导。 相似文献
3.
乡村共同富裕是新时代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资源赋权-村社再造”的分析框架,对烟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促进共同富裕的微观运作机制进行解构发现:资源赋权与村社组织再造合塑了乡村共同富裕的资源基础与主体能动性,其中,国家资源的嵌入性赋权以项目、精英、制度等资源理性嵌入性赋权的方式形塑了村社组织的政治统合机制,再造了村社组织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组织轴心,有利于促进乡村多元主体的利益协调与分配正义;乡土资源的内生性赋权通过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股份合作制与乡土空间内部的文化网络等赋权方式聚合了村社组织的社会动员机制,重构了村社组织与乡土社会之间的利益、文化维度的关联网络,激活了村社成员参与乡村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市场资源的发展性赋权借由资本与人才赋权方式缔造了村社组织的经营村庄机制,在村企共建与联动式发展的过程中撬动了乡村共同富裕的可持续发展动能。因此,乡村共同富裕既需要国家、乡土社会与市场的协同参与和有效赋权,也需要建构以村社组织为本位、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公共利益为旨归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5.
王博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5-60
我国合作社法规定,社员以农民为主体,农民至少应占社员总数的80%。就职业与身份而言,社员应以"农民"为主体;就社员资格而言,社员应以"农户"为主体。否则,易导致"家庭式合作社"大量出现,阻碍合作社的发展。社员资格的法律规制,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由盈余分配原则所决定。为规范合作社的设立行为,建议规定,来自同一农户的"农民个体"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农民"社员总数的40%。这样,既防止"家庭式合作社"囿于"农户"旧的经营方式,阻碍合作社发展;也符合"社员资格开放"原则,避免对入社人员造成不适当限制。 相似文献
6.
王博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我国合作社法规定,社员以农民为主体,农民至少应占社员总数的80%。就职业与身份而言,社员应以"农民"为主体;就社员资格而言,社员应以"农户"为主体。否则,易导致"家庭式合作社"大量出现,阻碍合作社的发展。社员资格的法律规制,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由盈余分配原则所决定。为规范合作社的设立行为,建议规定,来自同一农户的"农民个体"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农民"社员总数的40%。这样,既防止"家庭式合作社"囿于"农户"旧的经营方式,阻碍合作社发展;也符合"社员资格开放"原则,避免对入社人员造成不适当限制。 相似文献
7.
孟飞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8(5):145-152
经典意义上的合作社是社会弱势群体之间联合互助的经济组织,自然人构成了合作社的社员基础。至今,全球不少国家仍秉承这一合作社传统,禁止法人加入合作社成为社员。而在中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龙头企业领办合作社成为现实的选择。龙头企业领办合作社实质上是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外部市场交易关系内部化到合作社不同类型社员关系之中。但是,龙头企业加入合作社产生的异化行为导致国际合作社联盟(ICA)倡导的合作社原则在中国本土实践中发生了漂移,突破了现行合作社立法的制度安排。因此,我国合作社立法的完善应当关注龙头企业领办合作社这一现实,并对龙头企业加入合作社时的资质条件及其作为营利法人社员享有的权利进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农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成为农民联合起来办大事、增产增收的重要平台。这里将社员与合作社看做一个系统,选取影响社员与合作社系统平稳运行的八个关键因素,画出因素间的网络结构关系图,根据Markov链理论得出网络结构关系图的邻接矩阵和Markov链的转移概率矩阵,最后通过计算得到该Markov链的平稳分布,并根据平稳分布结果,给出合理解释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包涵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8,36(6):30-32
文章结合中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实际,客观地阐述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从公司治理理念的树立和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权能主体的规范以及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方面.研究并提出规范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运作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宋尚华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41-44
公司法中强制性规范是必不可少的,将公司法归结为合同法的特别法至少在目前我国这种法治环境下是不现实的。国家在制订公司法的强制性规范的时候,应从公司所处的社会环境、行为涉他的利害性、公平和效益以及国家政策四个因素出发来综合平衡考虑。 相似文献
11.
委托问题与国有经济的公司治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刚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50-54,112
委托问题是导致我国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的关键。论文从企业所有权理论入手 ,证明和建议建立既有意愿又有能力选择和监督经营者的大股东能有效控制委托问题和内部人控制 ,并对其他相关观点进行了评价 ;论文还对我国非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在未来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通过国有民营而取得效率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张学军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4):119-132
美国农业经销合作社规范分为三个阶段:传统农业经销合作社规范、新一代合作社规范、有限的合作社规范。传统农业经销合作社规范是由农民增强讨价还价力量的客观需要与股份公司这种组织方式之间的矛盾催生的。新一代合作社规范是由农民进驻食品加工环节的客观需要与传统经销合作社的束缚之间的矛盾催生的。有限的合作社规范是由农民借助“外面的资本”进驻食品加工环节的客观需要与传统经销合作社制度之间的矛盾催生的。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具有浓厚的向现实妥协的特征。从立法论来看,共同销售型的纯粹农民经销专业合作社应借鉴美国传统农业经销合作社规范,共同加工型的纯粹农民经销专业合作社可借鉴美国新一代合作社政策,混合农民经销专业合作社应借鉴有限合作社的制度。 相似文献
13.
欧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Z1)
当前中国金融市场上出现的“私募基金”是由证券市场自发创新的一种投资工具 ,它的产生和发展既有合理性和必然性 ,又存在无序性和盲目性 ,存在许多问题 ,急需整顿和规范。必须通过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建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内控机制来规范运作 相似文献
14.
张玉双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9(3):102-111
关于公司应承担社会责任的条文表述自写入我国《公司法》以来,就一直存在争议.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相继提出来了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公司社会责任条款亟待修订和完善.公司社会责任条款的矛盾性,不在于利益相关者与股东的利益,而在于公司法上内在的规范冲突,即公司以全部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产生了公司法人财产独立性的矛盾.为此,可采用由财政公共预算提供资金,政府和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与认定,通过公司的市场化运作,同时加强监督与监管执法探究有效的公司社会责任公共实施路径和方案. 相似文献
15.
论法律规范中伦理价值的异化及归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是一个历史范畴,总是随着时代的嬗进而嬗进,但不论什么时代,法律都会有基本的伦理价值取向.伦理价值作为一种深层价值理念,虽然反映的是人类的一般共同理性,但因受具体立法状况和需求的影响,必然会随着环境的嬗变而不断异化.当然,由于法律毕竟来源于道德,会受到社会伦理规范的束缚,不可能总是随心所欲,因此伦理价值的最终伦理进路必定是归同. 相似文献
16.
朱建安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4,(1)
正家族企业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组织类型(La Porta et al.,1999),对全球经济有实质性的影响(Morck and Yeung,2004),并且在各行各业都存在(Anderson et al.,2003)。在中国,由于社会低规范程度的信息特征,使得家族制的组织比市场和科层制还更有效率(陈凌,1998),形成中国有别于西方的家族化、地方化和网络化的市场经济制度特征(BoisotChild,1996)。作为基础性工作,即便是估算家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都是一件困难的、且未形成共识的领域。尽管有Klein(2000)对德国的研究,MorckYe- 相似文献
17.
股东的异质性对传统公司治理理论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先瑞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3):115-118,126
公司治理日益成为全球市场经济国家共同面对的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成为企业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以管理者理论和代理理论为代表的传统公司治理理论虽然成果显著,但却存在一个主要的缺陷:忽略了股东的异质性。传统公司治理理论只关注了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而忽略了所有者之间可能的利益冲突。与此相适应,传统公司治理理论只注重对经营者机会主义行为或道德风险行为的研究,而舍弃了对所有者机会主义行为的研究。而在我国的上市公司,因股东异质性导致的股东之间利益冲突表现得非常突出。股东的异质性为不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提供了分析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余际新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8(4):18-19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创新思想等非物质资本及企业环境的高度动态变化也成为企业的关键资源。掌握进入企业关键资源的权力意味着掌握了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对关键资源的进入权做合理配置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权力视角的公司治理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公司治理实践特色鲜明,导致人们对公司治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各异,莫衷一是.本文从权力视角,考察了公司治理的有关理论以及公司治理的实践探索,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的本质是公司权力的配置和行使,即怎样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应该怎样配置和行使控制权.针对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从权力视角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系统化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吴淑琨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1,38(3)
企业的产生并不仅是其组织交易的方式比市场更能节约费用 ,而是企业在完成交易的同时能创造出新的财富。应对企业契约形成 (治理的开始 )和契约履行及企业管理 (治理的延续和管理的开始 )作出区分 ,从而引出需系统化治理和管理的基本理由。对公司治理和管理进行比较 ,以战略管理为纽带 ,构建了公司治理和管理的系统化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