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画竹纵横谈     
古往今来,人们无不喜欢竹子。竹,或生于山崖农舍,或种于园林斋院,青青向上,四季碧绿,生意盎然。它送来清风,迎来朝阳,朝朝暮暮,人们喜于相伴。它心虚,节坚,常青、傲寥……清姿瘦节,风韵潇洒。其秀美倔强的神态,给人们立身处世以有益的启迪;它苛求于人类甚少,授益于人类颇多。竹,是坚贞、高洁、情操磊落的象征。历代的文人墨客对竹颇为青睐,多有借竹言志之笔,以竹表现高尚之气节,虚心之品质及蓬勃向上之精神。晋代名士王子猷曾说:“不可一日无此君,”宋代著名诗人、画家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相似文献   

2.
论郑板桥的绘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他的“用以慰天下之劳人”、“君子比德”、“胸中之竹”与“眼中之竹”等绘画思想,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深入研究和探讨郑板桥的绘画思想,对于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板桥画竹,有“眼中竹”,“胸中竹”,“手中竹”的境界;王履赋诗,亦有“手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的过程。那么,板桥的“眼中竹”和“胸中竹”有何不同?“手中竹”又和“胸中竹”的区别何在?那么,王履的“目师华山”是怎样?“心师目”为哪般?“手师心”又是如何?深言之,在文艺创作中,何谓“真”?何谓“真实”?由“真”到“真实”是怎样过渡的呢?  相似文献   

4.
居有竹     
卢青 《社区》2014,(20):60-61
曾文正公家书中言道:“居室前后,须多种竹树,家有一种生气,人受一种清气。”晋朝王子猷借人空宅暂住也要种竹,道是“不可一日无此君”,这就是魏晋风度!杜甫寓居成都浣花溪畔时,他曾手植修竹几千万株,冬夏青翠一片,成为一大名胜。林黛玉独爱潇湘馆的千竿修竹,每日里满怀心事听“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竹声。千百年来竹是中国人的至爱,尤其是文人,爱竹成癖者比比皆是,像林黛玉这样清高绝俗的女才子也只有与竹为伴才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意境是我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探讨意境构思活动,有助于对这一美学范畴的加深认识;弄清艺术思维工艺过程,从而对于指导艺术创作,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美学理论遗产,也是有重要意义的。纵观意境构思过程,大致有:选境、造境、现境三个阶段。如同郑板桥画论中点出的“眼中竹”、“胸中竹”、“手中竹”一样。“眼中竹”是选境——艺术构思的准备  相似文献   

6.
《老友》2003,(5)
"天下竹子数不尽,井冈翠竹第一名。井冈竹是革命竹,枝枝叶叶为革命。"正如这首山歌唱的,井冈山的竹子名闻中外,誉满全国。一位作家深情地赞道:"竹是井冈魂。"我们到井冈竹乡采风,更感到井冈竹有独特的劲节和品格,有独特的美。这是个雨后初晴、云淡风轻的日子,我们驱车沿着蜿蜒的林区公路行进。山风吹过,翠竹婆娑,林涛阵阵,使人恍如置身于绿色的海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郑板桥《画跋》中“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次“化相”规律做出一些探索,并分析其“化相”的方法、作用和意义,以求对传统意象写意艺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竹文化是根植在中国传统诗性文化土壤上的一种价值创造,它承接了孔子的诗教。这种诗教追求诗化的人生和人生的诗化。因此,中国竹文化具有一种特殊的诗性德育的价值。从孔子的“比德”和“三月不知肉味”到苏轼的“无竹令人俗”;从郑板桥的“种竹似培佳子弟”到个园的园林艺术;从传统社会的竹文化到市场经济中竹园宾馆的企业文化建设,我们看到了中国诗性文化的薪火相续,感受到了诗性德育的魅力。竹,常绿不衰.中通外直。中国传统文化中,“竹”有一种善美合一的诗性之关,它是正直、虚心、有活力的人格象征,在竹的背后有一片陶冶人格的诗性的文化海洋。竹对人有着妙不可言的教化力量,它使道德境界涵蕴审美境界,审美境界附丽于道德境界,这种力量是理性所不能概括的。  相似文献   

9.
浅谈素描教学中主动造型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刘太雷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画家胸中形象外化的过程。苏东坡在《文与可画谷偃竹记》中写道:“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者...  相似文献   

10.
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有《丹渊集》四十卷传世,亦善画竹。为苏轼表兄,诗文亦佳,后人有云苏东坡诗文如“行云秋月”,文同诗文如“晴云秋月”。著名成语“胸有成竹”即出自文同画竹的故事。至于文同的故里,解放前出版的《辞海》、《辞源》只说“文同,宋梓潼人”,而《宋诗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七八年五月出版,第18页)注解中则说:“文同,字与可,梓潼(现在属四川省)人”。实际上,文同是今四川省盐亭县永  相似文献   

11.
F .’ , ‘ { 。 ~ 锄头0’人力弹花机:轧花机……。 , · , ‘ ,-、-。.‘ 帮着美丽幻想的孩子用,一进小作坊,先要找辅保,写下“学艺志嘲鬻”,,告中,i 着:学徒期限四年另一节,学徒期蠲不秆外去,不秤留头鬟,不静Ⅱj}学名,要nj},Ji名,不 。秤娶媳妇;学徒期如有天灾人币雨:走失投河,噔井君死j抓丁梆架,飞锤’走瀚:触电身亡 、 概与厂方无干;.掌裰家里死了人,、学徒得带孝;对掌栖竹子女要当畏辈称呼:‘’过年时要输r 。 掌播磕头。甚至还媪矩:进厂后要入“一贯道”,“忠义剥:”。刚一进厂i0小遵工:、根本淡 一 ’不到学手艺,首先要耠掌檑的提…  相似文献   

12.
个园     
位于盐阜东路的个园,以“广陵甲第”名冠东南。入大门可见各科竹类不下数十种,有紫竹、芬竹、菲白竹……它们状态各异,或三五株,或整片生长在草坪上。且低矮者长势丰茂,高大者竟连叶遮天。其间有一碎石小路,两侧翠竹傍身,人步其上,颇有“竹径通幽”之感。沿小路步行可至一圆拱门。门两侧各有一花台,上面皆种有翠竹,布有低矮清瘦之石,此诠作石笋。竹石相依,意为“雨后春笋”。入门内,可见两侧各有一不规则大花台,亦布有怪石,此乃十二生肖之相,龙依扶于墙;虎在龙前长啸;狗卧于虎左侧;狗西边数米便是玉兔,蛇在兔右侧“蛇视眈眈”;老黄牛在玉兔…  相似文献   

13.
竹韵(散文)     
竹,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青睐。故有“青梅竹马”、“岁寒三友”、“四君子”(梅、兰、竹、菊)等等美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悟者乐竹。固而有魏晋“竹林七贤”的佳话。唐朝时,曾有“竹溪六逸”之美谈。  相似文献   

14.
朱历平 《社区》2004,(14):18-19
不知从何时起,现代都市的邻里关系日益冷漠,高楼大厦的商品房也成为现代人“老死不相往来”的蜗居。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塔山街道举办了加强居民沟通、融洽邻里关系的“邻里节”。街道通过在各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睦邻活动,广泛发动居民参与到“邻里节”活动中来,营造了一个温馨、美好的社区生活氛围。让邻里走到一起来 朝晖苑8幢3单元的12户居民本来互不相识,大伙进进出出,形同陌路人。“邻里节”期间,罗北社区积极组织该单元住户开展了一次“邻里节亲情茶话  相似文献   

15.
张鸣宇 《社区》2008,(25):40-41
目前,全国社区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针对城市间人与人交往贫乏,很多地方举办了多种形式的“邻居节”、“街坊节”。通过大家多种形式的接触,人们逐渐有了一定的来往和交流。可以说,邻居节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了解的平台。随着邻居节成功的例子越来越多,很多原来没有此项活动的社区也纷纷搞起来,但收效是有差距的。前段时间,笔者因工作关系,参加了义乌市J社区的“邻居节”,感想颇多。  相似文献   

16.
许国华 《社区》2023,(16):63-63
过了湿滬滬的梅雨季,一转眼,就迎来了“坐看牵牛织女星”的七夕。很多人都知道,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巧节、女儿节,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若是说七夕节还是魁星节、晒物节、晒书节,恐怕就鲜为人知了。传说农历七月初七,是主文事的魁星的生日,故此民间称之为“魁星节”。又传,是日天门洞开,阳光强烈,且又不过分炽热,是龙王爷的“晒鳞日”,民间百姓纷纷仿效,在这一天晒衣、晒物、晒棉被,所以又是民间的“晒物节”。  相似文献   

17.
~~兴隆的吉祥意义 ) ;“金玉满堂图”(堂前挂一鲸鱼图 ,寓金玉满堂、财帛充裕之意 ) ;“安居乐业图”(画九只鹌鹑和菊花在一起 ,有九世安居之意 )。中国的吉祥物比比皆是 ,如藏族的“达西达结”和八吉祥物 (明镜、奶酪、长寿草、木瓜、左旋海螺、牛黄、黄丹、白芥子 )及“和气四瑞”(大象、猴子、兔子、羊角鸡 ) ;汉族的岁寒三友 (竹、梅、松 )、五瑞 (竹、松、萱、兰、寿石 )、五清 (竹、梅、松、月、水 )均属比较典型的吉祥物。在现代生活中 ,如熊猫盼盼成为亚运会 (中国·北京1998年 )的吉祥物 ,表现出在体育运动中的意义。如今 ,白唇鹿…  相似文献   

18.
一、“中和”美的理论基础 艺术上谈的无过与无不及的“中和”思想,正是儒家哲学的“中庸”思想在艺术上的具体体现。 “中庸”是孔子哲学的基本原则,也是孔子的美学批评的尺度。孔子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何谓“中”,在《中庸》篇中是这样解释的,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即人的内心处于虚静淡然,不偏不倚的境界,称为“中”;何谓“庸”,《中庸》认为,“……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庸,是平常,节,是法度,常理。其意思是说,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要符合  相似文献   

19.
皇竹草是一种禾本科狼尾草属宿根多年生高产优质饲草品种,由象草和美洲狼尾草杂交育成,茎杆形似竹故称“皇竹草”。我国80年代从哥伦比亚引进,我县99年从广东引进栽培,茎节一次种植,使用多年。植株高3.5m 左右,叶长160cm 左  相似文献   

20.
夏侯泉仁 《老友》2012,(3):57-57
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在出仕前。家乡有个叫盛温和的好友,此人亦是博学多才的人。一天,两人相遇于巷子内。盛温和手中拿着一个竹篮子,朱熹问他:“你去哪里?”盛温和回答说:“我要去买点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