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农秋 《社科纵横》2008,23(2):90-92
当前关于女性遭受家庭暴力后的个人应对方面的研究尚未受到重视.本文针对女性遭受家庭暴力后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多维的视角探讨了受虐妇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家庭暴力、虐待配偶、虐待妇女———这些不同的术语 ,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使用 ,描述的是同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 ,然而这一问题却依然如故。甚至当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状况有所改变时 ,针对妇女的暴力却以惊人的比例继续存在。来自全球各地的报告表明 ,家庭暴力是一种国际流行病。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 ,美国每年有将近 40 0万妇女受到虐待。 1 993年的一项调查发现 ,在结婚或同居两年以上的智利妇女中 ,60 %曾受到其男性伴侣的虐待。日本家庭暴力研究小组 1 993年完成的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在被调查的796名妇女中 ,5 9%说曾…  相似文献   

3.
李景华 《唐都学刊》2002,18(4):98-100
受虐妇女情感支持小组作为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的建立 ,自有其紧迫性、重要性 ,影响小组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分别是协作员的作用与小组活动安排等。  相似文献   

4.
日本老人受虐待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全球老龄化进程最快、老年人口比率最高的国家。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老人受虐待问题日益凸显。其虐待类型主要包括身体虐待、疏于照料、心理虐待、性虐待、经济虐待五个方面。老人受虐待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受虐待老人自身的问题,也有护理者的责任。而日本老龄化进程加快导致护理老人负担加重、日本家庭结构变化带来的家庭养老功能削弱及妇女生活方式改变使得代际间矛盾激化是导致虐待老人问题加剧的深层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5.
北京城乡虐妻现象调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妇女研究所一、调查的目的本所开设的妇女热线不时接到妇女遭遇配偶暴力的电话。为了较深入地了解在婚姻虐待中城乡妇女受虐的状况,以及探讨其解决的办法,妇女所在北京市区和平谷县作了这项调查研究,调查时间为1993-199...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天津市1458份实证样本数据,讨论儿童虐待发生率、心理创伤及影响因素,并据此探讨家庭教育导向问题。(1)调查地区儿童虐待比例大致为42. 3%-62. 7%,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母亲忽视比率更高且严重虐待行为检出率高于父亲。女童受虐风险高于男童,遭受母亲情感虐待、忽视与多重虐待的风险均显著高于男童。(2)虐待对儿童造成了明显的心理创伤,遭受虐待后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约下降0. 2%-15. 7%,多重虐待的心理创伤尤为严重,最高可达31. 6%,且男童的心理创伤更为严重。(3)儿童变量和情感变量对虐待有显著影响,以儿童表现不佳为借口、以亲子关系不良为实质的虐待行为普遍存在。研究建议,未来需要提升受虐儿童的抗逆力和增强政策的瞄准性,家庭教育应引入专业指导,提升儿童的亲社会表现,并优化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7.
美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中都盛行婚前同居、不结婚或晚婚,离婚率不断攀升,婚外生育子女的数量增加,此类现象比半个世纪前更为普遍。婚姻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在那些低收入人群中比例更低,特别是在那些非洲裔美国人中。学者们注意到一个常被忽视的影响结婚率的因素,即妇女在少年和成年期间受到的身体和性的虐待。虽然有关家庭暴力的文献大量存在,但论及婚姻与家庭暴力之间关系的并不多。我们的观点是,对很多妇女来说,遭受身体和性虐待的经历影响夫妻亲密关系的建立,也影响建立稳定持久的同居关系。身体虐待和性虐待可能在几个方面影响夫妻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阳成勇 《社会工作》2010,(13):59-60
香港社会虐待配偶、虐待儿童常见的形态包括:身体虐待、性侵犯、疏忽照顾、精神虐待、多种虐待。虐待的形态多种多样,比家庭暴力的含义要广得多。其救助机制可以从福利救助、司法救助、法律援助等方面来考察。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S市T校的实证调查为例,通过社工对遭遇性虐待儿童的持续支持与机构的替代性安置、对被忽视儿童以需求为导向的干预、对受暴力侵害儿童以家庭为本嵌入文化的社会工作干预等帮扶实践,来反思受虐儿童社会保护的可能途径.经研究发现,受虐儿童的发现机制有待完善、对受虐儿童的长期庇护未能形成制度、受虐儿童自身无保护和求助意识;在社会保护实践中应该借鉴合适的受虐儿童保护模式,多机构共同合作并关注受虐儿童;通过立法的不断完善来探索剥夺监护权后儿童长期安置的可行性;同时对儿童加强生命教育,帮助其形成身体上的界限感,变被动救助为主动求助.  相似文献   

10.
新视域下的家庭暴力及其成因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迈入新世纪,家庭暴力的内涵和特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广义上讲,家庭暴力不仅指在有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的生活共同体中出现的暴力行为,而且还包括同居关系及婚姻关系终止后出现的暴力行为,如“事实家庭”、“同性恋家庭”、“离异家庭”、“准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从狭义上讲,特指发生在上述广义家庭中对女性所实施的一切暴力和虐待行为。对此,尝试用一种新的视域(宗教、社会和两性冲突等)来探讨家庭暴力的成因,对于增进妇女权益,维护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牛芳  张燕 《社会工作》2013,(3):123-129
近年来,"儿童虐待"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公众广泛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也是社会工作亟需介入的重要方面。本文主要从文化、法律和伦理三个方面,探讨和分析社会工作介入"儿童虐待"问题时遇到的文化困境、法律困境和伦理困境;社会工作者面临"儿童虐待"问题时要担当起服务的提供者、受虐儿童的支持者、制度的倡导者以及法律和政策的影响人的多重角色,为更好地保护儿童权益,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服务。  相似文献   

12.
美国学者对虐待老年人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人口受虐待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虐待老人如同其他形式的家庭暴力一样 ,有许多不同的现象与原因。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研究人员在这一领域研究中所提出的理论和假设 ,以及美国就虐待老年人问题所实行的社会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核心提示:为更好地保护受家庭暴力伤害妇女的合法权益,2003年1月.烟台市妇女联合会会同市民政局在市救助管理站成立了“烟台市反家庭暴力妇女保护中心”,共同开展对家庭暴力受害妇女的救助保护工作。由于为受家庭暴力伤害的妇女提供了一系列救助保护,受害者已把“反家庭暴力妇女保护中心”当成了自己的庇护所与第二个温暖的家!  相似文献   

14.
彭迪 《社会工作》2011,(3):18-19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是湖南省妇女维权工作的品牌。湖南省高院出台的针对家庭暴力案件审理实务的指导性文件,就是基于湖南省妇联与湖南省高院联合执行的“加强对家庭暴力受害妇女的司法保护”项目。该项目由联合旧社会性别主题工作组和中国法学会反对家庭暴力网络支持。项目的执行推动了反家暴工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上海小男人“上海”的含金量无可非议,锌锌铁骨的“男人”同样刚强伟岸。“上海”和“男人”分开来,无可置疑的都是一个好词,合在一块的“上海男人”则就成了马尾巴串成的豆腐。在许多人眼中,“上海男人”被剔除出了男人行列,相对较多的归类版本是“你们上海男人”。在这个百说不厌的刺人话题中,看不出潜藏的恶意攻击,但往往令上海男人图穷匕首见,一些上海男人像当初否定自己是上海人那样开始否定自己是上海男人。在许多妻子虐待丈夫的家庭暴力事件中,丈夫阳美是受虐的主要原因。盛名于世的“上海男人”,实际上就是“阳衰”的代名…  相似文献   

16.
2001年4月,日本制定《防止来自配偶的暴力及保护被害者的法律》(简称《家暴防止法》),这是日本为解决家庭暴力问题而制定的专门法律,并于当年10月开始正式实施。为防止配偶的暴力以及保护受害者,《家暴防止法》创设保护命令制度并设置配偶暴力咨询援助中心。在这部法律的相关规定中,通过建立妇女保护设施、创办妇女咨询所和配备妇女咨询员,保护受害妇女,力争使受害妇女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日本通过立法、官方和民间机构合作形式解决家庭暴力受害妇女的做法,对我国解决家庭暴力受害妇女问题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社会》1992,(2)
一个时期以来,老年人受子女辈虐待的事一再发生,但是据统计,70%以上的受虐待老人都不愿依靠有关组织严肃地处理这种问题,更不愿诉诸法律、给已构成违法犯罪的子女以应有的惩罚。他们存在的心理障碍主要是:  相似文献   

18.
王立冬 《社科纵横》2005,20(1):96-97
本文试图通过对家庭暴力中对妇女暴力的特点综述 ,透过对家庭暴力的成因分析 ,从社会性别意识的角度提出家庭暴力的实质性根源。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漳州市救助管理站反家庭暴力庇护中心自2007年3月成立至今,已无偿救助过39名因遭受家庭暴力而离家出走寻求庇护的妇女。其中,以农村无业家庭妇女和来漳打工女性居多。这些妇女有的通过妇联转至庇护中心,有的则主动上门寻求庇护。  相似文献   

20.
韩晋 《社会工作》2010,(13):53-54
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由好莱坞女影星芮妮·齐薇格主演的电影《Case39》(《第39号案件》)。朋友推荐的理由很简单,因为笔者是一名社工专业教师,而片中的女主角是一名反家庭暴力虐待的美国儿童社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