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较长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说法:人都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有的人甚至认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是人生的规律。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我认为,它并不是什么“科学的真理”,而是一种利己主义的人生哲学。现在,所谓“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说法,仍然有不小的影响,妨碍着人们同心同德地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对这个说法加以澄清,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下的人,常常很自卑,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卑有一个好方法,即不要把目光总停留在缺点上,应注意自己的优点。具体而言,就是写下自己的优点。我看过一个人写下的优点是“爱睡觉”,觉得这很可爱。失眠是让人非常痛苦的毛病,对健康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有一个自以为是全才的年轻人,毕业以后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是因为没有伯乐来赏识他这匹“千里马”,对社会非常失望。 痛苦绝望之下:他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他正要自杀的时候,正好有一个老人路过那里,救了他。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他说自己得不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他…… 老人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随便地扔在地上、对年轻人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 “这根本不可能!”年轻人说。 老人没有说话。接着又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也是随便地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  相似文献   

4.
一位老友向我约稿 ,数次提笔都无从下手。新近与几位朋友相聚 ,坦述此事后 ,一位朋友点悟说 :时下有句“为自己喝彩”的话 ,能为自己而喝彩的 ,都是些让自己激动不已的事 ,何不写点使自己激动过的东西 ?是的 ,作为清贫但还算是资深研究单位的研究人员 ,在改革的年代 ,为别人激动的事太多了 ,但总还是有点让自己激动的事 :———大学二年级开始撰写 ,四年级才发表的《简述实践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一哲学处女作 ,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哲学原理》第 15期全文复印、《新华文摘》第 9期录目 ,后来 ,《中国哲学年鉴》亦录目 ,这件事曾…  相似文献   

5.
有个小男孩非常自卑,贫寒的家境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低人一等。在学校里,小男孩总是低着头走路,如果碰到调皮的学生,他便赶紧躲开。尽管如此,他仍然常常无缘无故地成为别人的出气筒,可怜的他连还手的勇气都没有。受尽欺负的小男孩常在心里问自己:“我什么时候才能比别人强一点呢?”  相似文献   

6.
墙该不该砌,坏了又该不该修,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而定。在做一件事情时,我们既不能只听别人怎么说而没有自己的主见,也不能像但丁说的那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最佳的办法应是“先听别人说。再走自己的路”。对一个人而言如此,对一个国家来说也一样。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  相似文献   

7.
为自己减刑     
一位朋友几年前进了监狱。有一次我应邀到监狱为犯人们演讲,没有见到他,就请监狱长带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句话:“平日都忙,你现在终于获得了学好一门外语的上好机会。”几年后我接到一个兴高采烈的电话:“嘿,我出来了!”我一听是他,便问:“外语学好了吗?”他说:“我带出来一部60万字的译稿,准备出版。”他是刑满释放的,但我相信是他为自己大大地减了刑。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写一个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时度日如年,而获得一本棋谱后日子过得飞快。外语就是我这位朋友的棋谱,紧张充实几乎把他的牢狱之灾全然赦免。  相似文献   

8.
蒲柏曾说,愤怒是为了别人的过错而惩罚自己. 我的一位已为人母的亲友常常抱怨别人对她的不公平.她说:“我永远记得,我父母在我到了上幼儿园年龄的时候,没有让我上.”“我永远记得”,对啦,毛病就出在这里. 不管我们的理由如何,怨恨总是不值得的.潜留在我们内心的侮辱,永难平复的创伤,都能损坏我们生活中许多可爱的事物.我们被锁在自己的苦恼深渊里,甚至无法为别人的幸运而高兴.怨恨就像毒害我们血液、细胞的毒素一样,影响、侵蚀着我们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我喜欢自己的工作,我安心于自己的工作,只要需要,我愿干一辈子。”读了王杰同志这句充满强烈革命情感的话语,我不能不为之肃然深思。检查自己,对工作还是比较安心的,历年以来,一般地说没有讲过什么价钱;也有一  相似文献   

10.
自己做     
周毅 《快乐青春》2009,(2):74-75
大卫刚懂事的时候,就被父亲告知凡事要“自己做”。大卫哭着喊:“爸爸,我鞋带系不上了,快过来帮帮我!”父亲大声说:“孩子,这事你得自己做!”  相似文献   

11.
试析穆旦诗中的“自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析穆旦诗中的“自己”李方一、全新的抒情主体“……重新发现自己,在毁灭的火焰中。”(穆旦《三十诞辰有感》)穆旦(本名查良铮,1918─1976)一生写有许多毫不隐晦地刻露“自己”的诗篇:《我》(1940)、《我向自己说)(1941)、《三十诞辰有感》...  相似文献   

12.
那是我在北京参加一期培训。课间安排了一位专家作讲演。讲演者总希望有人配合自己,于是他问:“在座的有多少人喜欢经济学?”可没有一个人响应。但我知道,我们当中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从事经济工作的,到这儿来的目的就是“充电”。可由于怕被提问,大家都选择了沉默。专家苦笑了一下说:“我先暂停一下,讲个故事给你们听。” “我刚到美国读书的时候,在大学里经常有讲座,每次都是请华尔街或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讲演。每次开讲前,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周围的同学总是拿一张硬纸,中间对折一下,让它可以立着,然后用颜色很鲜艳的笔大大地用粗体写上自己的名字,再放在桌前。这样,讲演者需要听者回答问题时,就可以直接看名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此?     
我从前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以己之长,此人之短,以自己的优点比别人的缺点。这样一此,就满足了,觉得自己此别人强。有的时候,虽然也看到别人一些优点和自己的一些缺点,但总觉得,在这方面你比我强,可在那方面,你还不如我。比来比去,总觉得自己“差不多”,别人也没什么了不起。这次学习王杰同志的日记,王杰说:“一个人只有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才能感到自己不足,才会进步。一个人如果把自己估计过高,  相似文献   

14.
黎丽 《家庭科技》2011,(7):39-39
我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说我的坏话,或对我使坏。别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很可能让我琢磨几天,努力挖掘其中的“潜台词”。因此,我不能轻松、自然地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不仅憋坏了自己的心情,也影响到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几乎所有人的身上都有特别怕痒的地方,尤其是被别人挠到脚心、腋窝等位置时。可是,自己挠自己时,却往往没有什么感觉。这是为什么呢?认知神经学家布莱克莫尔在伦敦大学对6名志愿受试者进行了试验,她先用一个机器挠受试者的手心,并用磁共振仪记录下此人脑电流的变化,然后让受试者自己挠自己,也记录下脑电流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为什么总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是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有一次,我去探望一位身患乳腺癌的长辈。老人家一辈子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闲谈期间,说起了家事,不禁委屈异常,感觉一辈子付出了那么多,得不到一点回报。平日照顾老的、小的,嘘寒问暖,宁愿自己吃剩饭也要把好吃的让给家人。心里却总琢磨  相似文献   

17.
你最熟悉的人是谁?当然是你自己啦!正因为如此,大家最常见的,就是第一人称,即以“我”为主角的作文。那怎样才能把“我”写得更有趣、更有创意呢?有一个办法,就是“我不是我,我是别人”。  相似文献   

18.
为自己、仅仅为自己穿好一点的信念可体现在内衣的选择上。很多人不重视内衣,可以在真丝衬衫内穿一件破背心,他们认为内衣是别人看不见的,无关紧要。 破旧的内衣与破旧的外衣一起无  相似文献   

19.
自己的天堂     
大概我们每个人上小学时,老师都这样谆谆教导过我们:多学学别人的优点,多看看自己的缺点,这样才能每天都有进步,才能天天向上.于是,我就发现:我的字没有赵同学写得漂亮,我朗读课文没有陈同学声情并茂,我唱歌时五音不全,我跳舞的姿势很难看……从那以后很长时间,我没敢在作业本以外写过字,没敢大声唱过歌,没有参加过舞会……到现在我都认为自己没什么出息,简直一无是处.  相似文献   

20.
正幸福不是得到别人的喝彩,而是你没辜负自己活着的每一天,此生无憾。一18岁那年,我的同学们拖着行李箱去大学报到,我流落在异乡街头。22岁那年,我的同学们穿着学士服合影欢呼,我穿着工服在流水线上测量数据。28岁那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