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毕业研究生就业中违约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扩招后日益增多的毕业研究生违约问题,分析了违约情况产生的背景、原因、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课程、对毕业研究生加强诚信教育、完善就业法律法规及在协议中写明违约责任等方法降低违约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企业违约风险因素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当前违约风险主流评价方法的优劣 ,论证了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违约风险的必要性 ,给出了企业流动性违约和战略性违约的定义 ,并分析了导致企业违约发生的几个主要因素 ,在此基础上 ,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评价法提出了构建了企业违约风险分析的量化模型  相似文献   

3.
陈艳  陈燕秋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2):97-99,102
根据调查数据,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管理和操作层面,分析了安徽省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的原因;并根据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学生动机的不同,把助学贷款违约群体归纳为被迫违约型、无意识违约型和恶意违约型三种类型。同时,结合安徽省国家助学贷款现状,提出了解决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预期违约制度的五种理论基础和三个法律价值,比较了预期违约与其它违约的异同,论述了我国《合同法》实行预期违约制度的必要性和科学性。预期违约在本质上违反的不是合同的给付义务,而是危害给付实现的不作为义务。预期违约制度包含着合同法的基本思想,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体现了公平、效益、安全的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5.
根据湖南五所层次不同的高等院校国家助学贷款问卷调查的情况,从被动违约和主动违约角度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的原因,探讨了政策陌生型、操作型、恶意型三种主动违约类行为。针对不同的违约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债券违约风险的或有要求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债券违约风险的或有要求权分析方法建立在现代金融理论基础上,它有效了解决财务数据以离散方式披露造成的信息滞后,有利于及时、全面地反映债务人变化迅速的动态风险。通过BSM定价模型可获得债券的风险中性违约概率、真实世界违约概率和违约风险价差。目前模型已经拓展到适用于不同债券品种、契约结构和随机利率等情况的违约分析,同时也考虑了内生违约、提前违约、突然违约等现实条件,但或有要求权分析方法在国内的应用条件尚不成熟。  相似文献   

7.
惩罚性违约损害赔偿是对补偿性违约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补充,它可以全面补偿受害人的损失、惩罚和遏制不法违约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研究了惩罚性违约损害赔偿的必要性、适用条件及其适用范围。是对我国建立惩罚性违约损害赔偿制度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新颁布的统一合同法,对违约行为及其责任进行了更合理的构架。统一合同法设定的违约行为有先期违约和实际违约。先期违约包括明示毁约和默示毁约;实际违约包括不履行、履行不当(不适当履行)和加害给付等四种违约形式。其中,不履行和不适当履行是过去合同法普遍采用并为人们普遍认同的两种形式,而先期违约和实际违约中的加害给付则是对英美法的大胆借鉴。在违约责任方面,统一合同法基本上吸收了过去合同法所采用的违约责任形式,其设定的违约责任主要有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违约金、定金责任,但与过去的合同法相比,仍有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和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立法的不平衡,以及在没有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立法情形下司法机关的先行实践,显示了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立法的必要性。我国应借鉴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和司法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合同法》引进了英美法系预期违约制度,体现了《合同法》的适时性,前瞻性,然而预期违约制度规定的比较粗浅,并未区分明示预期违约和默示预期违约,而是将两者混同在一起。《合厨法》规定的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发生部分重叠,引起法律适用上的混乱,笔者建议完善预期违约制度,删除不安抗辩权。  相似文献   

11.
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始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研究生群体作为我国高层次人才的预备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信仰教育问题更应受到高度重视。本文针对目前高校研究生信仰教育现状,提出了加强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并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研究生信仰教育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中的“信”伦理与“信”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伦理和信制度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层面。信伦理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 ,主要强调信伦理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信关系和诚实守信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信制度则属于现代社会制度建设的范畴 ,主要强调制度建设及其惩戒和规范作用 ,以限制和约束背信、欺诈等行为。两个层面都讲信 ,两个层面有机结合 ,应该是现代社会关系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女性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性别观教育三个方面。与男性研究生相比,女性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程度较差,并易表现出依赖、自卑以及嫉妒的心理特征。同时,在思想上,女性研究生追求精神满足,存在非功利化倾向;竞争意识较弱,追求安稳生活;对待事业的态度矛盾。目前,影响女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具体问题主要为就业、恋爱婚姻与人际关系三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根据女性研究生的心理、情感与思想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切实解决女性研究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可以提高女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虚假陈述是证券欺诈民事行为的一种,本文探讨了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法律性质,认为它既有违约责任,又有侵权责任,还有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因果关系的认定,应借鉴国外相当因果关系的认定标准。最后分析了虚假陈述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因虚假陈述受到损害的投资者,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合同和赔偿损失。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理想信仰教育为基础、争先创优教育为核心、组织纪律教育为关键.可通过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加强研究生党性培养;励志成才和科学教育增进研究生专业素养;生活激励和工作指导强化研究生人格养成.  相似文献   

16.
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合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合同双方都必须遵守的标准.本文从合同的定义出发,通过对环境和合同条款本身的研究,提出了合同外围约束和条款约束的概念,进而深入探讨了合同约束体系的情况,研究了合同对当事人的约束,给出了合同约束体系的结构及其建立程序,探讨了从合同约束体系角度识别承包商违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合同法》总则在合同的定义、合同法上的诚信原则、合同的法律约束力、债权人的撤销权、债务免除的性质、实际违约的界定、因第三人原因而违约以及无名合同的法律适用这八个问题的规定上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瑕疵。这些瑕疵表现为或与法理有悖,或与生活相违,或用语不够规范,或逻辑不够严密,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为了使《合同法》总则的规定更加科学,应当本着遵循法理、尊重生活的精神,并兼顾逻辑严密、用语规范等要求对相关的八个条文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18.
发起人的直接目的在于成立公司。一般而言,发起人与成立后公司的利益具有同一性。但因发起人与成立后公司毕竟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实践中存在着发起人因违约或侵权而产生对公司的责任,确定发起人对成立后公司的责任对于保护公司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电信企业单方调整电信资费 ,导致多数用户资费增加。虽然电信合同具有合同的一般性特征但具有特殊性 ,尽管电信企业不存在违约 ,但还存在收取电信资费的法理依据不够充分以及明确标准调整权的归属等问题 ,因此 ,需要纳入法治化轨道才能保障其公众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跨学科、跨专业招收研究生数量不断增长的趋势,为研究生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提高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对跨学科录取研究生状况、跨学科报考研究生的动机、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及招收、培养跨学科研究生利弊全面考查和客观分析基础上,通过对研究成果、实施方案及实践成效的梳理,探索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问题,为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跨学科、跨专业录取的研究生具有三大方面的优势;从国内外教育、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招收和培养跨学科研究生具有四个方面的特殊意义;构建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应从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创新培养模式、搭建平台以及健全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等方面着力;应坚持跨学科人才培养与跨学科科学研究相结合、跨学科人才培养与培育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相结合、校内跨学科导师指导与校外跨学科导师指导相结合以及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创新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要努力实现"六个转变";要建立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和学术经历的师资队伍;以科研任务锻炼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方法,将研究生尽快带入科研第一线;继续优化、深化和完善"跨学科研究生论坛",使研究生在辩论中产生问题意识。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已在实践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一是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二是学科建设得到了长足进步;三是指导教师在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