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周易》中已经很明确地表现出当时对婚姻的一系列要求。对女子,它要求有人格之正,守持贞正以待男子求婚;对男子,它要求以礼求婚。同时,《周易》对一夫多妻的媵妾制度给予肯定,对理想状态的家庭进行了反映。本文通过对《周易》婚姻、家庭观念的梳理,描绘出了《周易》中的这一系列深刻影响后世的观念。  相似文献   

2.
过去 ,我国关于夫妇之道即恋爱、婚姻方面的论著可以说是汗牛充栋 ,然而遗憾的是 ,关于《周易》夫妇之道的研究只能见到零零星星的几篇论文 ,至于系统研究这个问题的学术著作至今未见。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较 ,属于一种伦理型文化 ,而传统伦理的五伦 (即夫妇之伦、父子之伦、君臣上下之伦、长幼之伦、朋友之伦 )中夫妇之伦又具有首要的地位 ,按儒家的说法是人伦之本。这可从《周易》中得到反映。《易经》的 4 5 0条筮辞中 ,涉及到婚姻家庭方面的内容有近 4 0条 ,差不多占了十分之一。《易传》对中国古代的婚姻观念有两段最经典的表述…  相似文献   

3.
汉代妇女婚姻观念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婚姻史上,汉代是一个由宽松渐趋缜密的发展阶段,作为妇女本身,从西汉到东汉在婚姻观念上也发生了由主动争取幸福到顺从、主动接受礼制约束的变化。刘向《列女传》、班昭《女诫》和《后汉书·列女传》为我们研究两汉妇女婚姻观念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这一演变过程与当时的经济基础、家庭结构、思想观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左传》中有大量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妇女地位、婚姻观念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生育观念 ,这对于探求我国人口观念的历史根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尚书》和《周易》历史变动观念其相通之处在于:都是基于对自然、生活的实际观察而得出的结论,凸显了经验主义和实用理性色彩;相对于西方的同时期文化经典而言,它们都更强调"人"而非"神"在历史变动中的作用;都有某些程度上的循环论色彩。同时,《尚书》《周易》历史变动观念又有其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6.
婚姻观念多元化、婚姻行为多样化、婚姻角色平权化以及婚姻与性的分离,这些现象是当代中国婚姻文化嬗变的主要表征。这种嬗变导致家庭的许多正向功能被严重弱化。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异质化和高速流动、传统之性禁锢和现代的性解放之间的张力、社会生活及文化领域的高度商业化、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婚姻文化嬗变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先秦儒家政治思想有着繁复的内容,革命观念既是其中之一,它受西周时期的革命观念的影响,并且与民本思想紧密结合,《周易》中的《革》卦对其有理论性的概括,而战国时期的著名儒者孟子、荀子,更是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挥与阐述,使之在儒家的政治思想中具有更加合理化的位置,并且影响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人们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对传统的家庭观念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并构建了新的家庭观念。家庭观念的重新构建,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思想的活跃和解放,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周易》有关爻辞中求婚媾时“往遇到雨则吉”观念的深刻内涵。认为雨是天地交合的象征,婚俗中的“遇雨吉”观念或使用伞,或直接将水洒到新人紧握的手上等习俗其实是一种生殖崇拜的反映。它象征和祈求新家庭子息繁多生活如意。  相似文献   

10.
《周易》以其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深刻凝炼的理性语言影响了民族文化和心理的方方面面。本文就《周易》对于中华民族的道德观,人生观和文艺观诸层面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试探索《周易》思想语言对于民族心理意识及民族文化和民族话语形成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