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国家的发展意义深远。然而,在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劳动教育成效的凸显。本文旨在以博雅书院为例,探索“5+1”劳动教育育人体系,为解决劳动教育中教学形式单一、实践成效不明显等问题提供教育路径,进一步优化书院成立以后的本科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卢萍 《人才瞭望》2016,(14):64-65
书院制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学生社区管理模式,具有以推行通识教育为目的、以实施导师制为核心、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工作内容的特征.在梳理我国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主要采用校、院两级管理的传统模式和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对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书院制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指明推行书院制管理应该在科学设立书院运行机构、培育书院文化和严把导师准入关等方面进行努力,切实发挥学生社区“第二课堂”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生活思政”是对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是构建“三维”育人体系的重要举措。文章深入研究“生活思政”育人的有效性和实践路径,探索其在高校育人中的作用和意义。“生活思政”以生活为主线,在鲜活的生活事迹中实现思想引导;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和平台,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以实践教育为方向和基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在当前社会快速变化和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成长需求。“生活思政”通过不断创新实践方式和深化研究,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五育”融合具有典型综合性特征,在高校劳动教育工作落实中,“五育”融合理念体现得尤为突出。立足“五育”融合视角探讨高校劳动教育知行合一实践,意在充分了解“五育”融合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知行合一实践困境,并进一步提出优化解决措施,提高“五育”融合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知行合一力度,优化高校劳动教育质量。通过实践分析,“五育”融合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知行合一实践需通过明确劳动育人目标、营造良好劳动教育氛围、丰富高校劳动教育方式方法、加大劳动教育实践指导力度,积极提升高校劳动教育质量,有效实现高校劳动教育知行合一目标。  相似文献   

5.
2021年12月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里面明确提到“职业院校要注重职业荣誉感和工匠精神的培育,改进劳动教育方式,提高劳动技能,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双创”教育和劳动教育已经成为职业院校育人的新引擎。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赋予了全新的使命,也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精神是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共同基础。在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劳动精神教育,以“劳”育人,树立“劳动光荣”意识,培养青年医学生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坚毅品格和敬业精神,有助于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本文从劳动精神融入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入手,探讨劳动精神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劳动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实施途径进行分析梳理。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较为凸显,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五育并举”理念更是深入人心,成为指引多方育人的重要方针。尤其在“立德树人”要求下,高校在培养人才时,不仅仅要关注“德智体美”,更要将“劳”作为教育重点,不断推进劳动教育走向新阶段。当前,部分高校存在劳动教育落实不力的情况,基于此,本文围绕“五育并举”这一教育方针,对高校劳动教育面临的困境以及提高劳动教育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多个角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三全育人”是新时期全面加强高校思政工作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更是高职院校育人体系转型的重要命题。将“三全育人”理念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更契合高职院校人才培育模式优化的现实要求。本文主要对“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创新意义及对策进行阐述,希望对劳动教育的与时俱进起到积极的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在此背景下面向医学生开展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深化医教协同的内在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体现,以及医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主观意愿。鉴于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医学院校应以引领学生价值观念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通过打通教育渠道、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育载体、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等措施,落实“三全育人”要求,形成协同育人氛围,发挥实践育人功能,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提升思政育人效果,让教育更具力度、更富深度、更有温度。  相似文献   

10.
孙正嘉 《人才瞭望》2016,(4):181-182
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高校积极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必然选择.基于此,着眼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提出导师制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并结合苏州大学敬文书院新型书院导师制模式,从育人理念、书院架构、教育资源等多方面探讨一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思政元素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落实“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的体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也是推进“三全育人”的有益探索。通过选择合适的、多元的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思路、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作业、课程学习考核评价,全方位、全过程地构筑思政元素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路径,有利于提升课程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以劳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重要使命。而在新时代发展下,各大学校需要充分地发挥出劳动教育中的育人价值与育人功能,切实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以便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在现阶段发展中,大学生劳动教育正面临挑战,需要高校能正视目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困境,积极主动地创新劳动教育的模式和实施路径,从而培养出更多优质量的人才。鉴于此,本文通过深入探讨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义,探索全新的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推进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教育与塑造大学生的思想武器,以党的二十大为契机,可以有力推进和创新高校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建构。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育人体系的现状及工作难点,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其优势,突出其特点,探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高校育人体系构建的优化路径,即突出价值引领,构建育人体系导航;统筹育人场所,坚持思维创新;充分发挥“三全育人”优势,构建育人体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劳动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对于构建个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具有重大的时代和实践价值,拥有共同的实践属性、一致的育人目标、相同的务本崇实原则等理论逻辑。现实路径主要有:打造以“劳动”为主题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精品课程;善用“大思政课”,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重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中融入劳动价值观教育。评价维度主要从目标、过程和成果三个维度来展开。  相似文献   

15.
非法本法律硕士教育是我国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和社会需求日益多样化,非法本法律硕士教育逐渐显露出人才培养同质化、教育资源配置较为欠缺、专业方向设置偏于传统等问题。为回应高质量法治人才需求,围绕非法本法律硕士培养目标,需要厘清“复合型”“应用型”“法治人才”的内涵,树立服务需求、融合育人、协同育人、分类评价的培养理念,探索构建特色鲜明、资源协同、融合发展的非法本法律硕士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人员参与的广泛性、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教育理念的人本性的特点。从现实情况来看,“大思政”格局下面临着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挥不明显、育人模式陈旧单一、师资队伍建设薄弱等现实困境,难以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扎实推进“大思政”格局的构建,高校在统整多方资源上,构建“三全”一体化育人体系,形成思政育人合力;在利用教学模式上,活用、巧用专题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模式,切实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大思政”协同育人共同体,稳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开展。  相似文献   

17.
高校“大思政课”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为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指明了方向。对多元文化带来的诸多“变化”保持客观态度,始终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于人、于社会、于时代的意义责任“不变”。“大思政课”创新实践就是要整体上把握育人的“事”“时”“势”,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路径,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18.
在劳动教育总体目标的指导下,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然而,在高校的劳动教育实践落实中仍存在对劳动教育认识不足、劳动教育实践形式单一、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深入,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等现实问题,这对劳动教育实践的落地实施和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探索劳动教育实践的新路径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重点以某高校劳动教育实践项目化思维推进案例为探索,探究通过项目化的需求识别、策划、实施与监测、评估、总结等五个阶段,以期实现劳动教育实践的新路径,及取得的经验与成效,以更加有效地推进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相似文献   

19.
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作为一门新开设的面向本专科层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劳动教育课程有助于充分发挥课程导向价值——“以劳育人”。本课程旨在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叶青 《人才瞭望》2016,(18):169-170
高校学生公寓已从过去单一的住宿场所演变为集学习、生活与社交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成为校园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以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为例,提出加强公寓的组织建设,应充分发挥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服务的“三自”潜能,增强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对探索构建高校学生公寓育人体系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