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出生时难产,曾被母亲认为是不祥之兆。两岁时的他仍不招人喜欢,因为他的体形上大下小,巨大的脑袋压得他连路都走不好,许多人都怀疑这孩子会长成畸形。由于3岁多了还不会说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到医院进行过检查。后来他总算开口了,但说得极不流利,而且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的思考后才说得出来,  相似文献   

2.
小孙子丑丑     
小孙子丑丑张文孙子4岁,长得不乖,取名“丑丑”。打从前年,丑丑的父母去南边工作后,丑丑就跟着我这个爷爷一起生活。丑丑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属高层次了。可丑丑一点也不像那些早慧的孩子,不会识五线谱,不会做练习题,不会抑扬顿挫地吟诵唐宋华章。我对老伴说,小...  相似文献   

3.
每天清晨,叫孩子起床上学是让父母头痛的一关。孩子醒来后,常常“很不乖”,赖床不起,要求再睡一会儿。因而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尽可能地多睡一会儿,总是等到了非起床不可的时候才大声将孩子叫醒,然后迅速穿衣、洗漱、吃饭、出发。  相似文献   

4.
嘉历  亚有 《现代交际》2008,(10):54-54
他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一个贫穷的外来移民家庭。从小他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什么也不会。每次考试,他都是倒数前几名。老师不想让他回答问题,因为他总是羞涩地说不知道。大家认为他是笨蛋,是个白痴。伙伴们嘲笑他,说他永远和失败在一起,是失败的难兄难弟。邻居们说,这个孩子将来注定一事无成。父母听到这样的话,暗暗为他担心。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句俗话“人往下亲”,说父母把孩子从嗷嗷待哺的婴儿抚育成人,待孩子成家立业后,又养育了自己的孩子时,在孩子与父母之间,几乎所有的人首先选择并愿意承担养育责任的都是孩子。因为忙于自己的儿女、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对曾经辛辛苦苦养育自己的父母的赡养就无暇顾及,渐渐的淡了、甚至可以忽略了……似乎父母成为空巢老人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6.
卢勤 《女性天地》2006,(4):45-45
有很多父母,总觉得别人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像蠢材;别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有这样的心理,他们永远不会主动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的地方。有位父亲一连几天给我打电话谈论他的孩子,每次说的都是孩子的缺点,我问:“你的孩子就没有一点儿优点吗?”他居然回答:“我告诉您吧,他一点儿优点都没有!”我生气了,对他说:“你不配当爸爸,你想好孩子的优点再找我吧!”请爸爸妈妈相信,每个孩子都是金子。正像北京前门小学钱红石校长说的那样:“只要看重您的孩子,就会让蒙尘的金子闪光!”发现孩子的优点要注意三条:一、发现不同点爱迪生上小…  相似文献   

7.
正我希望你健康、快乐、勇于尝试、独立思考……这是父母最想跟孩子说的话。孩子,首先我希望你是健康的。"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中的第一句话。这也是我最想和你说的第一句话。无论是事业有成还是个人幸福,健康的身体都是基础。我相信绝大多数的父母像我一样,在孩子刚出生时,唯愿孩子健康。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会发现父母的嘴里多了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吃饭没人多,个头没人高,成绩  相似文献   

8.
梁实秋先生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在家庭教育方面,梁先生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教育子女的问题,梁先生在《孩子》一文中说得最是透彻。在他看来,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正确的引导。实际生活中做父母的大多溺爱孩子,他甚至略带调侃地新解"孝子"。说从前的孝子是孝顺父母,如今的"孝子"是"孝顺孩子","孩子是一家之主,父母都要孝他"。在文中,梁先生说见过  相似文献   

9.
"儿子怎么都学不会,是不是他比别的孩子笨?""女儿成绩这么差,一定是因为她不努力!""每次考试都垫底,孩子能有什么前途?真让人发愁……"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可孩子一旦上了学,有些父母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跟不上的孩子父母,压力陡然增加。看着人家学霸孩子,各有各的优秀,不仅成绩好,还勤奋自律;再看看自家孩子,考试成绩倒数,拿起书本就犯困。更让人绝望的是,明明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没少付出,孩子却不进反退。  相似文献   

10.
如果家长处理不好同老师的关系,就会陷入无法解决的窘境。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向老师提出意见而又不影响孩子呢?不要等孩子有了严重的问题才去找老师。在轻松气氛下认识的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问题交换看法时,相互之间很少保留意见。所有的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犯错误是偶然所为。请家长们不要忘记,老师面对的不是一个孩子。凡是对这种情况表示理解的家长,从一开始就会赢得老师的好感。即使家长很生气,而且是有道理的,在同老师交涉之前也要对老师讲课中好的一面加以肯定。家长希望老师听听自己的意见,但不要伤老师的面子,或…  相似文献   

11.
梁牛 《公共关系》2001,(4):30-30
姑娘初涉世,最难应付的事也许是如何说“不”了。你身边的每个人,父母、亲戚、朋友、同事、上司都不时需要你这样或那样,如何说“不”才不会令对方难堪呢?不妨采取下列策略:  相似文献   

12.
你爸爸是个穷人,至少和你同学的父母相比,不能算个有钱人。爸爸喜欢对你说,钱不但不是最重要的,甚至不是很重要,其实,爸爸不是一个不在乎钱的人,只是挣不来钱而已。相信你经常会对父母有钱的同学心生羡慕。也许你会想,我的爸爸如果是个百万富翁就好了。孩子,你可能不知道,你爸爸曾经是百万富翁,可惜在你记事的时候,我早已经不是了。你爸爸这一辈子都属于那种手上没有钱的人,许多年来,我一直没告诉过你,其实,我一直在等待你的成长,等到你有一天能理解我们这一代人所经历过的时代时,你就会读到我这封信。  相似文献   

13.
正当孩子胆小、怯懦,挨了打也不还手,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时,父母总是很担忧,孩子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立足?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变得更勇敢呢?孩子胆小怎么办?总被人欺负怎么办?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怎么办?越来越多的父母焦虑孩子不够勇敢,缺乏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融入新环境、新关系的能力。怎么让孩子变得更勇敢呢?让孩子变得勇敢的首要条件,恰恰是父母能接纳孩子的"不勇敢"。当无论自己是否勇敢,父母都一样爱时,孩  相似文献   

14.
16岁的女儿早恋了,我们提出让她分手时,她却说,她见过男友的父母,对方非常支持他们早恋,前提是不影响学习。她不让我们去找男孩和他的父母,责怪我们思想老套,还说如果非要让她分手,她就不会再好好学习,从优等生变成差生。让16岁的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是件很难的事情,尤其是方法又简单粗暴的时候。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相处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尊重。具体说来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春节即将来临,孩子们跟着父母走亲访友总能拿到不少红包,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大大小小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收入喜人,但不少孩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压岁钱落入爸爸妈妈的口袋,家长的态度多是认为孩子年龄小不会保管,也有家长在试探着让孩子参与理财。孩子的红包谁说了算?声音一:孩子红包成为家用补贴小涵的爸爸朱先生说,孩子以前还小,对钱没有什么概念,因为自己也要给别的孩子红包,就把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又给了别的孩子,直到孩子上幼儿园大班时对钱  相似文献   

16.
几乎所有的父母在爱孩子时都恨不得把心掏出来,可孩子长大后却一身的问题。目前网上就流行着一种“父母祸害论”。父母辛苦养育子女,为何换来的是问题和怨恨?  相似文献   

17.
信箱     
胡玉顺 《现代妇女》2005,(12):30-30
填平代沟记得儿子曾给我看过一篇报道,说有一项对500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其中44.5%的学生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他们说,父母的观念和我们的观念有很大差异,我们穿的、用的他们看不惯;我们说的、唱的他们听不惯,觉得我们变坏了,弄得我们什么都不愿对父母讲。就家庭教育的实际而言,孩子与父母之间就是有“代沟”,两代人在认识问题上确实存在“差异”,对此,我也有同感,但不知怎样填平这个“代沟”?四川南充读者李树林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还有的父母不善于与孩子交流,也有的父母与孩…  相似文献   

18.
那年当第一滴血输入小夏青的血管时,孩子怎么也不会想到同时也输入了她父母后来撕心裂肺的哭声。  相似文献   

19.
《伴侣(A版)》2010,(2):55-55
正据美国"父母"网站近日报道,美国亚特兰大医学博士詹尼弗·舒指出,五大常见健康问题与遗传密切相关,及时预防可以让孩子远离这些疾病。视力问题近视、色盲和弱视常具有遗传性。美国巴尔的摩儿童眼科专家斯图尔特·丹克奈医学博士说,父母都近视,孩子近视几率是25%~50%。  相似文献   

20.
大哥今年70岁,育有二子一女,66岁时,他和大嫂开始带小孙子。小儿子是企业销售经理,经常出差,应酬多,小儿媳是一位护士,经常上夜班,小两口无法全力照顾孩子,大哥大嫂体谅儿子儿媳的难处,日夜都要带着小孙子,辛苦自不必说。可让大哥大嫂心中不悦的是,小儿子、小儿媳看来并不理解父母的辛劳,四年来未对父母说过一声谢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