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高校思政工作应积极挖掘各学科思政教育内容,发挥育人功能,将教育效果有效增强,依照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将更多内容融入思政教育中,为我国社会发展与人才建设贡献更多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无限魅力与历史内涵,有着较高教育价值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拓宽学生文化视野,而且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性,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理念。基于此,本文通过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作用,解析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育教学难点,针对性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融入策略,以此帮助高校学生塑造崇高理想,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社会文化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多元文化、多元经济发展形态的形成,使得大学生德育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等受到严重影响。面对多元信息的迅猛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构建课程思政与艺术素养协同育人模式是提高高校艺术人才培养的必要选择。构建课程思政与艺术素质协同育人体系,既要以课程思政为抓手,也要以艺术课程为主要平台,基于此,本文对两者协同育人模式构建进行论述分析,旨在深化课程思政与艺术教育融合,达到学生艺术素养全面培养目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课程思政”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体育是高校教育的必修科目,也是开展思政教育的良好载体,因此在“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优势,积极开展体育教学改革来实现思政教育,改革体育教学中的思政教育的内容、方法、体育文化、评价体系、师资等,还要推动各部门协调配合,通过各种途径促进“课程思政”在体育教学中的实现,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4.
家国情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缩精华,其涵盖的价值内涵同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目标具有极强的契合性。就价值层面而言,借助高校思政课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等同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拓传播路径,进而切实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此外也有助于激发出大学生内在的发展需求,实现个人价值同社会发展相结合,为思政课践行立德树人任务目标提供不竭动力。就当前高校思政课家国情怀培育现状来看,缺失教育载体、教学内容整合不到位、教学方法传统单一等问题较为显著。基于新时代发展背景,高校思政课若想切实达成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目标,务必寻求学理性与价值性的协调统一,实践适应与超越相融合的教学路径,引导大学生内化家国情怀,正视生命体验同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引导其坚定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奋斗的使命自觉。为此,本文将从意义与路径两个维度入手,对高校思政课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展开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教育事业和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高校开展育人工作对学生思政教育也愈发注重,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对思政教育工作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使思政教育效率与质量得到同步提升,加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实践研究也十分有必要。本文联系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积极意义,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现存的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并从深化互联网+思想认识、完善思政教育内容、推行互联网+教育模式、做好校园网络文化融合、强化网络监督管理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有效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实践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形势之下,信息技术赋能教育的趋势更为明显。对于教育者来说,及时抓住数字教育发展契机,引领教育的信息化变革和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创新的内在呼唤,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来说,新媒体环境下各类媒介的创新使用,信息化教学的纵深推进,将解决思政教育资源利用不足、教育聚焦度不高、协同育人时效发挥不明显的弊病,对于思政课堂优化建构具有多重意义。本文主要就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运用问题进行探讨,在现有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研究宏观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微观分析。通过对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的深入反思,明确新媒体时代下信息技术势能转化为思政育人效能的最佳答案。  相似文献   

7.
高校推行“四史”教育,不仅是落实党中央政治任务的基本政治要求,更是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效的关键举措。高校思政教育同“四史”教育联系密切,二者本质属性、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方面契合度较高,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行性。鉴于此,本文应从课程化、活动化与立体化等维度入手,助力“四史”教育和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提高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教育改革深化推进的今天,高校应该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目标,在体育教育方面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将课程思政与体育教育实现深度融合,成为体育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主要任务。高校在太极拳课程设置时,基于目标导向引入思政教育,实现思政教育和太极拳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需要将太极拳文化内涵发挥出来,以太极拳文化帮助学生加深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度。在太极拳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中,不少高校由于没有丰富的经验,所以出现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教学形式单一、教师水平薄弱、教学资源匮乏等课程教学问题,提出对应的方式,以提高学校思政教育和太极拳课程教学融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越来越重视“互联网+教育”思维的应用,“互联网+教育”理念不断发展深化。但“互联网+教育”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研能力提升,还存在着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认知需要提升、忽视思政课教师培训硬件建设、忽视大数据思维的培养以及思政课教师教学理念亟待更新等问题。文章通过“互联网+教育”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研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以此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研能力,提高高校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信息化教育模式逐渐成为众多高校采用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能够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加强教学效果。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也需要注重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充分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调整,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满足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简述了当前高校常用的思政教学改革主要形态以及实效,探索了推动信息技术与思政教学进一步融合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已经势在必行。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更注重于解决思政教学过程中的表面问题,没有对深层次的供需矛盾进行精细化的梳理与改善。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高校思政教育体制改革能体现出明显的主动性、科学性以及引导性,使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精准掌控学生的需求方面的变化,从而对教育措施展开良好的优化与改进,从而提升学生在思政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增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实际效用。  相似文献   

12.
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使先进技术开始在各行各业发挥价值,同时也促进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各学科的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但同时也开始面临更多挑战。对于思政教育而言,将新媒体全面融合有利于提高其教育质量与效率,为了在新媒体背景下进一步推动思政教育发展,对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展开研究至关重要,探索如何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英语与思政教育的跨学科融合,成为高校英语教师迫切需要探索的问题。本文结合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特征,研究了新媒体背景下对高校思政教育展开创新的意义,提出现阶段高校英语教学思政教育存在的不足,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期推动高校英语教学的作用发挥,促进思政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中新媒体产业的迅速崛起,给我国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的改革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改革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快速发展的新媒体就像一把双刃剑,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信息给高校思政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但也容易给学生造成思想上的错误引导.因此做好新媒体背景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性研究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在“新工科”背景下,传统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对此,教师应创设新的教学思路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新思路的提出不仅为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也为我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宝贵经验。在“新工科”背景下,我国高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应将课程思政切实融入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的教学中选择通过文化德育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使学生能够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同时不断熏陶自己.笔者从文化德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进行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是每个中华儿女需要传承与弘扬的精神品质。爱国主义教育与高校思政教学展开融合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增强民族自信心与使命感,有利于学生自觉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意识培养。本文主要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与现状进行分析,并阐述二者融入的原则,通过研究与探索,提出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途径,仅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政教育融入“文化引导”已成趋势。本文聚焦高校思政教育融入文化引导,实现思政育人和文化育人的“双育”目标这个主题,从“文化引导”相关概念的初步理解入手,以民航院校为对象,简析思政教育和“文化引导”的逻辑联系,及民航院校思政教育融入“文化引导”的必要性,最后,从内容分类中择选出五种引导模式,简要介绍思政教育推进文化引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是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外语课程是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日跨文化交际和学生文化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阵地,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至关重要。铸牢文化自信亦是日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本文在梳理课程思政以及文化自信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校日语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并通过具体教学案例的实施,跟踪课程思政教育效果,以期切实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引导学生用日语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9.
身边英雄人物事迹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力抓手,大学生群体充分从身边的英雄人物事迹中汲取英雄精神,筑牢理想信念之基、锤炼道德品格、践行英雄精神,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一条有效创新途径。当前,面对社会思潮更迭,价值观念多元,以身边英雄人物事迹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高校必须打通身边英雄人物事迹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强化价值引领;创新身边英雄人物事迹的表达方式,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挖掘身边英雄人物事迹的巨大能量,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善用“大思政课”,形成以身边英雄人物事迹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立体格局,只有打好这套“组合拳”,才能最终取得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良好实效。  相似文献   

20.
高校办学理念是高校教育教学的方向引领,主要体现了高校发展的愿景。而课程思政建设是近年来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因此将彰显高校教育教学思想的办学理念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高校办学理念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方向,与课程思政存在内在一致性,主要体现在目标一致、路径融合、内容互补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目前,办学理念融入课程思政存在教师参与性不高、认知与能力不足、教学资源配备有限、评价方式有待完善等困境,需要教师首先树立将办学理念融入课程思政的意识,将办学理念融入课程各环节、教学各环节、注重实施效果,才能真正发挥课程思政的真正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